另一位與範蠡同有功勞,扶助勾踐複越滅吳的功臣文種,雖然聽了範蠢勸他避難趨安,防止“小報告”誣陷和宮廷傾軋的話後,也認為很有道理。但是,終究心存僥幸,認為越王絕不會虧待他們這些複越功臣的。於是,他就留在了勾踐的身邊。後來,文種身體欠佳,一段時間因病沒有上朝。這時,一個佞臣為了除掉自己向上爬的“障礙”,就在越王勾踐麵前打起“小報告”來,他誣陷文種自恃有功,因為沒有獲得更高的官爵和更多的財富,對越王心存不滿,所以借故不上朝。
勾踐本來就擔心臣屬有可能會功高蓋主,現在又有人告發文種對自己心存不滿,他就更加猜忌了。於是,他就親臨文種寓所去“探病”。進屋後,他先是解下自己的佩劍,然後才人座。他看了文種一眼,說:“您有七法,僅用了三法就滅吳複越。剩下的那四法你準備往哪裏用呢?難道要謀算埋在地下的吳人先祖嗎?”話音剛落,不等文種答言,就故意留下寶劍乘車離去了。
文種取過越王留下的寶劍一看,隻見上刻“屬鏤”二字,他非常驚異。因為“屬鏤”劍是吳王夫差賜給伍子胥自殺的劍。文種又仔細回味了一下勾踐剛才的語意,哀歎道:“大功大德不得好報,我到底被奸佞給誣陷了。唉,我好後悔不聽範蠡之言。”說完,他就揮劍自刎了。
文種的下場,也是後來許多文臣武將的下場,他們都是在新君的領導下建功立業,位極人臣,卻又遭新君的猜忌而死於非命,留下不盡的遺憾和感歎。所以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得多長個心眼,防止我們曾經的貴人變成小人,我們如果還不知醒悟,那麼也隻能落得個悲慘下場了。
要防朋友中的小人
朋友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此話不假,但朋友也會在特定的時候變成小人,不為別的,大多隻為“利益”二字,“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利益麵前,往往是朋友和小人最好的試金石。
在今天這個利益至上的時代,很多人抱怨沒有真正的朋友可言,這難免有些偏激,但也確實說明了一些問題。麵對各種複雜的人,要提高警覺性,分清朋友的善惡、好壞,謹慎行事。
在利益麵前各種人的靈魂也會赤裸裸地暴露出來。有的人在對自己有利或利益無損時,可以稱兄道弟,顯得親密無間。可是一旦有損於他們的利益時,他們就像變了個人似的,見利忘義,惟利是圖,什麼友誼,什麼感情統統拋到腦後。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裏大家說笑逗鬧,關係融洽。可是到了晉級時,名額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真麵目就露出來了。他們再不認什麼同事、朋友,在會上直言擺自己之長,揭別人之短,背後造謠中傷,四處活動,千方百計把別人拉下去,自己擠上來。這種人的內心世界,在利益麵前暴露無遺。事過之後,誰還敢和他們交心認友呢?
當然,真正的朋友還是有的,也占大多數。但是,在利益得失麵前,每個人總會亮相的,每個人的心靈會鑽出來當眾表演,想藏也藏不住。所以,此刻也是識別朋友和人心的大好時機。
進而言之,歲月也可以成為真正公正的法官。有的人在一時一事上可以稱得上是朋友;日子久了,時間長子就會更深刻地了解他們的為人、人品,“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如此長期交往,長期觀察,便會達到這樣的境界:知人知麵也知心。
春秋末年,晉國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經過一座界城時,他的隨從提醒他道:“主公,這裏的官吏是您的老友,為什麼不在這裏休息一下,等候著後麵的車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錯,從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時間喜歡音樂,他就送給我一把鳴琴;後來我又喜歡佩飾,他又送給我一些玉環。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夠接納他,而現在我擔心他要出賣我去討好敵人了。”於是他很快地就離去。果然不久,這個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後麵的兩輛車子,獻給了晉王。
在普通的人當中,如中行文子這般有遠見的人並不多見。
中行文子在落難之時能夠推斷出“老友”的出賣,避免了被其落井下石的災難,這可以讓我們看到:當某位朋友對你,尤其是你正處高位時,刻意投其所好,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結交,而不是看中你這個人本身。這類朋友很難在你危難之中施以援手。
話又說回來,通過逆境來檢驗人心,盡管代價高、時日長,又過於被動,然而其可靠程度卻大於依推理所下的結論。因此我們說:“倒黴之時測度人心不失為一種最穩妥的方法。”這種方法能真正地分辨出誰是小人,誰是共生死、同患難的真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