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喚醒獨特氣質的奧秘(1 / 3)

每個女人都深藏獨特“魔力”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類神奇的女子,她們的容貌雖非世上最美,身上卻擁有一種能夠暖人心扉的“魔力”——氣質。當殘酷的歲月奪走無數女人美麗的容顏時,此種“魔力”卻能令擁有它的女子變得越來越有韻味,越來越動人心魄,以至於最終擺脫人們對年齡的偏見,永遠活在最美的年歲中。

正因為有著如此神奇的“魔力”,氣質對於女人來說是一種永恒的誘惑,而擁有氣質的女人則像明星一樣被無數“粉絲”膜拜、追捧、讚賞。因此,一直以來,人們公認對女人的最高讚揚絕對不是“你真漂亮”,而是“你看起來有一種很特別的氣質”。

但如何才能修煉一身與眾不同的氣質,卻令許多女子大傷腦筋。氣質似乎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它既不是幾件國際大牌的衣衫,也不是精心設計、描畫的妝容,更不是穿著職業裝和高跟鞋,奮力工作的模樣。

有人說,氣質與容貌還是有些關係的。但有些女子,年輕時容貌靚麗出眾,可一旦步入中年,也隻剩下一副被時間侵蝕過的皮囊,氣質、容貌全無。而另一些女人,則與前者相反。這一點,走在北大校園裏,就能別有一番感受。

在北大的未名湖畔行走,時常都會看見這樣一些中、老年女子,她們或是北大的教授,或是重溫故地的北大校友。乍一看去,她們的眉眼或許並不是按照黃金比例生長,身形也早已不再婀娜窈窕,就連身上的著裝,也平常、隨意、素淨,甚少華麗出彩。但若有人與她們接觸得久了,則會驚奇地發現,和這些女性接觸得越久,就越會被她們牢牢吸引,越是覺得她們美麗迷人。這些女子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像一塊吸引力巨大的磁鐵,所有投向她們的目光最終都會被牢牢吸引,再也逃離不開。

北大似乎就有這樣一種能力,它雖不盛產美女,卻能慢慢引導女子修煉出自己獨有的氣質。在北大,女子的氣質並不完全都是“腹有詩書”型的。從北大走出的女子,有的睿智,有的獨立,有的嫵媚,有的時尚,還有的雖然執著堅強,卻比“女漢子”又多了一份說不出的韻味。

或許,這一切都源自北大建校以來“自由、包容”的思想,在這種崇尚自由的環境中,女子不必壓抑自己,從而更容易找到自我,認同自我,繼而發掘內心最獨特的個性和氣質。

北大的曆史也充分驗證了這一點,獨特的女人別有一種說不出的氣質和魅力。

鄧春蘭,這個北大建校史上第一批入學的女生,盡管眼睛小小的,鼻梁也並不高挺,卻有著令人過目不忘的堅毅表情,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沒有比這更獨特的美了。其實,在這份“美”完全綻放之前,鄧春蘭並沒有進入北大。那時,她在家鄉高小畢業後,隨著父親到蘭州省立女子師範學校讀書。畢業後,鄧春蘭一心想進入大學深造,卻苦於無校可入,因為封建禮教對女子的束縛,女子並不能和男子一起得到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因此,沒有一所大學招收女性學員。但鄧春蘭與時代格格不入的堅毅個性,使她並沒有放棄自己入學的希望。在幾乎所有女性都溫柔順從的時代,絕不放棄,也許是鄧春蘭身上最獨特的魅力。

“五四”運動來臨時,她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給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寫了一封信,傾訴自己多年以來想上大學的夙願。然而,因為時局動蕩不休,鄧春蘭未能如願以償。但她並未放棄,因為她堅信自己的願望一定能夠實現,因此,鄧春蘭又起草了兩份呼籲書,寄給了北京新聞界,並同時呼籲全國女性同胞一起為教育平等而抗爭。

功夫不負有心人,鄧春蘭終於在1919年看見了一絲曙光。那一年,在北大進步人士的幫助下,鄧春蘭終於踏上了去北京的旅程,蔡元培先生也為她堅韌不拔的精神所感動,同意她在第二年參加招生考試。1920年,鄧春蘭及其他八名女學生,終於如願以償地踏入北大校門,成為北大建校以來的第一批女學生。

然而,這並不是鄧春蘭作為女性最成功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她在一個女性尚未完全解放的年代,憑借自身的意誌和能力,使一大批著名人士讚同她的言論,繼而無償幫助她,並為她搖旗呐喊。這本身就是一種強而有力的吸引力,也是一種獨特的氣質和魅力。

努力堅持信念的女性,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能散發出一股迷人的味道。這與她們的長相、身段甚至家世都無大的關係。但這並不是說,擁有其他特殊才能的女性就與氣質無緣。靳羽西女士曾經說過:“氣質與修養不是名人專利,它是屬於每一個人的。氣質與修養也不是與金錢權勢聯係在一起的,無論你是何種職業、多大年齡,哪怕你是這個社會中最普通的一員,你也可以擁有獨特的氣質與修養。”因此,隻要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獨特,對每一個女人來講,“氣質”都是公平可得的。

北大人的信念是,無論任何時候,女人的身上一定藏有與眾不同的獨特“魔力”。這種“魔力”無關個性,也與聰慧與否聯係不大。內向的女子可以溫婉如水,外向的女子可以歡快似火,若是覺得自己不夠聰明,則可向樸拙謙遜的方向發展,也能給人靈動知性的感覺。

氣質的“魔力”就在於與眾不同的美,所以,要相信在每一個女人的心中,都沉睡著一種具有魔力的氣質。隨著時間的增長,有人發現了它,激活了它,並從中受益;而另一些人,則因為種種原因,忽視了它的存在。而這其中的區別,隻在於你是否足夠了解自己。

讀懂自己,人生定會出現奇跡

在北大,曾經有團隊做過這樣一份調查,隨機找到1000位學曆、職業都各不相同的女性,然後發給每人一張白紙,讓她們依次寫下自己人生中曾經遇到的困難和不如意之事。有關這份調查的答案五花八門,女人們思索的時間也非常短暫。有人說,自己遇見的最大阻礙,是沒有出生在一個好的家庭;有人說,自己之所以混得普普通通,是因為長得不夠漂亮,得不到更好的工作機會;還有人說,自己缺乏名師指路,所以一直沒有找到人生的目標;而另一些已婚的女人則認為,結婚前沒有睜大眼睛,沒看清枕邊人的種種缺點,是自己一生最後悔的地方。

在這一次的調查中,80%以上的女人,會將人生中的種種不如意歸結為外在因素,隻有不到20%的人,會認為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接下來,做問卷的人又針對這20%的女性,提出了如下問題:請問,你認為自己還有哪些有待改進的地方?

這一次,女人們思索的時間稍微長了一些。有些人猶豫著寫下“需要減肥”“學會化妝、打扮”等字樣;有些人沉思良久之後,認為自己理應更勇敢主動一些;還有一些人,則覺得自己應該繼續“充電”學習,好在未來的晉升中奪得一席之地。

然而,在這近200人中,唯有一個看上去溫柔沉靜的女孩兒,在紙條上寫下:“我現在不能立即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對自己還有一些疑問。現在,我需要一點時間,和自己進行一次深刻的對話。”

且不說這個女孩兒寫下此答案的用意是什麼,但如今,無數攻略都在教女人怎樣打扮得更加漂亮,怎樣說話做事更有分寸,怎樣鉚足力氣,衝向事業的更高峰,甚至怎樣用盡心計去尋找一個好的伴侶,卻鮮有人提醒世間女子,在做這些事情之前,實在應該靜下心來,站在鏡前好好看看自己。

鏡前的這個女子,她的眼中為何會流露出迷茫之色?她在前進的道路上是否尚有疑惑未解?她對現在的生活可否真心滿意?她可知自己即將去往何處,又將以何種方式到達彼岸?

有氣質的女子,一定會流露出一種對自己堅信不疑的眼神,但這“堅信不疑”的前提,應該是對自己的充分了解和信任。古人常說:人生若能得一知己,則百死而無憾。可見對於人生而言,“知己”實在重要、難得。可在許多時候,讀懂他人容易,了解自己卻甚是困難。對於女子而言,讀懂自己這回事兒,往淺一點說,是了解自己梳什麼發型合適,穿什麼衣服漂亮,化什麼樣的妝得體;往深了說,則是客觀評價自己的性格、行為,知道什麼可為,如何為之,甚至可以發現自己究竟還有多少潛力沒有被挖掘出來。

從這點來看,女人要讀懂自己,客觀最重要。許多時候,我們想的事兒,和我們真正做出來的事兒,是不大一樣的。年輕女子最易犯的毛病,就是過於高估或是低估自己,而這種對自己錯誤審視的外在表現,就是過於自暴自棄,又或是極度高傲,這些都與好氣質完全絕緣。

北大人則一向認為,“讀懂自己,了解自己”是一種進校前就必須具備的本事,這種本事是進入北大的敲門磚,因為唯有對自己清晰明了的學子,才會擁有清晰的目標,才會懂得究竟如何更有效地學習,從而自百萬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萬眾景仰的高考黑馬。但對於女孩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容易完成的任務。

青春期的女孩太容易受到誘惑,她們心思細膩,心智尚未完全打開,往往分不清幻想和現實,眼神既天真,又迷惘。這樣的女孩純真、可愛,甚至可以被稱作呆萌,卻跟“氣質女”完全沾不上邊。但這並不意味著,她們中的有些人不會忽然“開竅”。

北大女孩賀舒婷,就在她那本名為《你憑什麼上北大》的書中,描述了一件可以被稱作是奇跡的事情。

在她高一的時候,日子過得渾渾噩噩,上課的時候不是睡覺就是聊天、看漫畫,甚至把老師氣得淚流滿麵。到了高二之後,她突然奮發圖強,換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態度對待人生。但那時,她也隻是單純地覺得,自己一輩子不該就這樣稀裏糊塗地過下去。

努力一段時間後,賀舒婷在一次月考中考了年級第12名,她雖然覺得自己還應該更努力些,不過這個成績也算差強人意,起碼比高一的時候要好得多。但賀舒婷見證奇跡的故事,自此才剛剛開始。

當時,在賀舒婷的班上,有一個瘦瘦小小的女生,她戴著一副黑邊眼鏡,整日趴在書桌上刻苦用功,無論什麼時候,她總是班裏第一個來,最後一個離開的人。賀舒婷並不喜歡這樣的學生,她對這個女生,一直持有一種莫名的排斥情緒。她總覺得,這樣的女生隻知道死讀書,實在沒有什麼了不起,自己不過沒有她那麼勤奮,自然沒有她那麼好的成績。

直到有一天,賀舒婷從班主任的口中聽見了這樣一段話:“有些人以為很聰明,看不起那些刻苦的同學,總覺得人家是先天不足。可是我想說,你隻是懦弱!你不敢嚐試!你不敢像她一樣地去努力,因為你怕自己努力了也比不上她!你不去嚐試,是因為害怕失敗的風險……”

這句話就好像晴天霹靂一樣,擊中了賀舒婷內心最脆弱的地方——“懦弱”。她發現,班主任的話很有道理。長久以來,她一直自甘墮落,一直不敢鉚足勁學習,並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勤奮,不想勤奮,而是自心底感到害怕,害怕自己沒有天賦,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達到既定目標。

賀舒婷決定嚐試著改變這種現狀,當明了自己的真實內心之後,她依然不敢給自己一個確切的承諾,而是給了自己一個月的限期,一個月後,若是所有的努力能夠得到回報,她才敢放開心扉,麵對真實的自我。

考上北大的那一天,賀舒婷的名字在整個高中成為了“奇跡”的象征,大家想象不出,兩年前,一個自暴自棄的壞學生,究竟用了什麼法子,居然考上了看似“高不可攀”的北大。但對賀舒婷來說,考上北大遠遠不是事情的結局,在她的心目中,人生自此才剛剛開始。

現在,當人們再見賀舒婷時,可以從她的雙眸中見到堅定的目光,從她的嘴角見到自信的微笑,她的臉龐雖略顯青澀,但聽其談吐,已能隱約窺見一種特別的氣質自然流露。

女人若能將自己讀懂,便能更加準確地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樣的女人,無論遇到什麼麻煩,都會微笑著努力解決,因此也甚少對生活產生不滿;這樣的女人,會有更多的時間和心情去反思人生,去追尋更廣闊的天空,去尋找生命的意義。而氣質,自會隨著不斷“反思”的人生旅程,漸漸滲入我們的靈魂之中。

打造完美氣質,從相信自己開始

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兩種女人:其中一種,她們五官端正,身材也大多勻稱高挑,著裝搭配也無大的紕漏,然而,這種女人,無論她們如何精心打扮,無論她們如何處心積慮地展示自己,都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而另一種則恰好相反,她們哪怕眉眼平平,素麵朝天,哪怕著裝隨意,哪怕隻是安靜地坐在角落裏,也能將所有的目光牢牢吸引住,讓人再也無法忘記她們的樣子。

這其中的差別究竟在哪裏?恐怕也隻有“氣質”一詞能夠給出解釋。但“氣質”一物畢竟太過縹緲,它並不來自傲人的美貌,也不來自華麗的奢侈品,甚至不來自眾人仰慕的金錢和權力。

氣質,究竟從何而來?一個女人又究竟要經曆些什麼,才能修煉出最完美的氣質?

已故武俠小說家古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自信是女人最好的裝飾品。一個沒有信心,沒有希望的女人,就算她長得不難看,也絕不會有那令人心動的吸引力。”吸引力,是“氣質”的核心組成部分,一個女人再如何高傲貴氣,若是沒有半分吸引力,那便稱不上是一個有氣質的女人。單是由這點來看,擁有一份自信心,是修煉完美氣質的大好開端。

在北大,“自信”是一種自建校以來,便從未缺少過的能力。許多從北大走出的女人都非常清楚,世上從未有過生下來便十全十美的人,女人的完美,隻有靠自己一點一點地塑造,而這塑造完美自我的基礎,就是擁有一顆相信自己的心。

她們相信,自己無論遇到什麼挫折和不幸,都能用微笑麵對他人的冷嘲熱諷,都能用最積極的態度麵對人生,最終成功跨越人生中的障礙。她們還相信,進入北大之後,自己的人生才剛剛起步,她們需要在這裏不斷汲取更多的知識,不斷聆聽更多的教誨,不斷開拓更加廣闊的視野,以便自己將來能夠修煉成為更有內涵、更有修養的女人。

曾經,在北大未名湖畔晨練的人群中,無論春夏秋冬,都能看見一位長跑鍛煉的女孩,她有著勻稱健美的身材,文雅端莊的氣度,她的名字叫李夢。李夢19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大,大三時又以全優的綜合成績,被推薦為本科起點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李夢有著一股靈動的氣質,和一般人印象中的女博士完全不同。她從小便被父母灌輸了“自信、自強”的理念,在她的床頭貼著一張發黃的紙,上麵工工整整地寫著“從小自信,長大自強”幾個大字。

而李夢自己,也深深得益於這種理念。剛剛入學時,北大要求所有的學生都會遊泳,得知消息後,李夢十分著急,因為她是一隻名副其實的“旱鴨子”。但既然考入北大,她就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接受這座全國最高學府的種種考驗。李夢決定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遊泳,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到。

“自信”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神奇能量,靠著它,李夢不但在短短三天內就學會了遊泳,並且能夠在水中遊弋自如。她在遊泳測試那天,向同學們完美展示了這一訓練成果,從此成為新生中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