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有一天,一個王子看見了妹妹。起初,他們隻是有著公事上的往來,他對她並不存在任何曖昧的意圖。可在一次世界級的博覽會上,妹妹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地為王子化解了一個難題。漸漸地,王子發現,在妹妹平凡的外表下,竟然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能量,他漸漸被妹妹的才華給迷住了,他無法相信,在這樣一個普通的外表下,居然深藏著這樣一個迷人的靈魂。
妹妹與王子最後是否終成眷屬,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姐姐的美貌終於隨時間逝去,她那多金的老公也逐漸厭倦這個花瓶般的女人,她除了空有一副美貌和大肆揮霍金錢之外,並不能做一個稱職的富家太太。他漸漸看出,這個女人既不懂得交際,又不懂得調理家庭關係,更不懂得如何處理公司事務,就連管理一個家庭賬本,也將賬目記錄得一團糟。他決定擺脫她,將她從他的生活中剔除出去,反正漂亮的女人多的是,以他的條件和地位,不怕找不到第二個老婆。
姐妹兩人的結局究竟如何,這個老師並沒有講下去。因為講完這個故事,他就默默地走開了,或許,他自信,憑借北大女生的聰慧大腦,她們應該可以深刻理解這個故事的含義。
盡管,從現實社會的角度來看,北大老師的這個故事,多少有些理想主義色彩,因為男人畢竟都是視覺動物,更加青睞外表靚麗的女子,也是基於男性的生理需要。不過,我們畢竟不是依靠本能生存的動物,我們有人性,有內涵,現代人對感情方麵的交流甚至超越了對物質的需求。因此,在深入交往之後,女人優雅的氣質,聰慧的大腦,往往比美麗的外表更易令人印象深刻。
不過,人們似乎總是一廂情願地將女人分為兩類:一類是才女,一類是美女。甚至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假設世界上隻剩下一個男人,有天夜裏,門外忽然傳來急促的敲門聲,很明顯,那是個女人,如果你是這個男人,你希望此時門外站著的是美女還是才女呢?
這似乎和那個北大老師所說的故事如出一轍。在某些人的心目中,才女和美女一定是對立的。有才的女人一般都不會很美,美麗的女人往往都不會太聰明。不過,若我們仔細觀察一下身邊,就會發現,這個觀點實際上並不靠譜。
或許,過於美麗的女孩,時常會因為自負美貌而疏於學業,以至於讀書不多,最後變成花瓶樣的存在;但聰明的女孩,卻往往會因為腹有詩書,從而漸漸氣質自來,再加上幾分的裝扮打理,難看者也並不多見。
因此,如果將一個胸無點墨的美女,和一個頗有頭腦,但長相平凡的女人推到眾人麵前,時日稍久,後者必然會比前者更令人印象深刻。所以,男人們往往和擁有美貌的女人戀愛,卻和擁有智慧的女人結婚。因為,成熟的男人都明白一個道理,與美貌的女人交往,雖然會一時風光無限,但他們的錢包會迅速被掏空,萬一出現了審美疲勞,生活也會迅速陷入無聊之中。而與聰明的女人交往,就像穿了一雙舒適的鞋子,雖然外表並不光鮮靚麗,但日子久了,生活會漸漸充實,反而不會產生喜新厭舊的問題。
在生活中,女人比男人更需要智慧,因為女人的外表更加柔軟,而智慧可以成為女人的貼身鎧甲。人都說,女人多的是小聰明,少的是大智慧。有了智慧,美麗才會與女人擦肩而過。有了智慧,歲月才不會成為美麗的敵人,反而會成為美麗的經紀人。它讓女人在不同的年齡段裏呈現出不同的狀態,從單純走向深邃,歲月隻會讓美麗的女人更加美麗。
學會駕馭時間的能力
在這個世界上,女人最懼怕的敵人,恐怕非時間莫屬。時間,猶如一把鋒利的刀刃,一點一點,在我們的臉頰刻上皺紋,無論是曾經多麼美若天仙的女人,都無法逃脫這種殘忍的“酷刑”。
在我們身邊,甚至根本無法找出一個女人,當她年華老去時,還能夠淡定,並毫不畏懼地告訴所有人:“我才不擔心變老!”這一點,從上自美豔的女明星,下至普通的年輕小白領,都對各種護膚品,甚至延緩衰老的微整形手術如癡如狂,就可完全證明。
女人尚在豆蔻年華的時候,青春無限,活力四射,此時,極少有人能夠理解,時間的力量究竟有多麼可怕。然而,多年過去,當我們看見記憶中,16歲那年,青澀得猶如水蜜桃一般可愛的同桌,在30年後完全失去純真,並將臉上堆滿各種化妝品,卻依然壓製不住歲月帶來的瑕疵時,時間流逝所帶來的恐懼,便會在每一個女人的心中逐漸蔓延,這種恐懼甚至會漸漸侵蝕我們那早已不再年輕的心。
然而,財力雄厚的女明星們可以用錢在臉上大動幹戈,暫時遮蓋時間留下的痕跡,但絕大多數的普通女人,卻無法享受這種奢侈的美容科技。然而,盡管女人如吸毒成癮一般,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堅持不懈地將一層又一層護膚品堆在臉上,甚至,有不少人在這巴掌大地方上的開銷,遠遠多於購買一平方米的房錢,卻依然阻擋不住歲月的腳步。
然而,許多女人如此煞費苦心地折騰,卻始終不明白,女人最大的敵人,其實並非時間本身。許多人懼怕時間,其實是在害怕時間帶走青春,帶走活力,帶走維持生命的雄心壯誌,她們害怕自己一旦衰老,便會失去吸引他人的魅力,而女人若是失去了魅力,便也將失去生命中最需嗬護的珍寶。
那麼,待時間流過之時,讓我們留下青春,留下活力,留下魅力四射的氣質,這又可否?許多人一定以為這是無稽之談。當年華老去,肌膚鬆弛,皺紋爬上額頭,一副老態龍鍾之時,女人又有何魅力可言?看看世界上最老的模特——卡門·戴爾·奧利菲斯,你就會知道,有一種女人,她不但對時間毫不畏懼,反而能完全駕馭時間,讓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時間女王”。
已經80多歲的卡門,是如今世界上“工齡最長”的超模。她有著一米七八的身高和修長的雙腿,即便在80多歲的高齡,也依然可以穿上任何高級時裝,在T台上身姿挺拔、氣質優雅,一派“女王”風範。
曾與卡門合作過的一位公關經理這樣介紹她眼中的卡門:“在她那裏,你聽不到任何關於腳痛或睡眠不足的抱怨。她用整潔、謙遜和守時的專業態度,給年輕模特上了一課。”更為令人稱奇的是,當80多歲的卡門和一眾年齡才20多歲的小模特站在一起的時候,她那曆經歲月的優雅,竟然將所有人都比了下去,在那個隊伍裏,竟然沒有一個女人能與她的光芒相比。為此,媒體將卡門的風姿,稱呼為“永恒的優雅”。
這是一個多麼神奇的女人。縱觀我們身邊,眾多年過八十的老太太,不是坐在輪椅上,就是拄著拐杖顫巍巍地行走;就算最好的狀況,也是彎腰駝背,步態龍鍾;似乎極少有人聽說,年過八十尚能工作;就算有工作者,也極少聽說,80歲的老太太,尚能優雅地度過餘生。
女人,在與歲月的搏鬥中,往往是被自己的心態所打敗。因為很少有人會思考,時間的力量也能被駕馭,許多女人壓根不會產生這種信念:隻要我們還活著,就要將最美好的一麵展現給世人,無論是30歲,還是80歲,都一定要保持迷人的氣質,直到我們死亡的那天,都要抬頭挺胸,優雅到底。
然而,學會駕馭時間的力量,一向都是北大女子的信念。她們相信,女人隻有不斷沉澱生命的內涵,才能抵禦時間對思想的侵蝕,隻要永遠保持一顆充滿活力、向往青春的心,時間就無法讓她們的腳步變得遲緩。就好像北大中文係畢業的樂黛雲女士,1931年出生的她,直到78歲的高齡,依然筆耕不輟,出版學術著作數本。這是北大人的精神,也是百年北大留給學子們的寶貴財富。
作為一個向往優雅氣質的女人,一定要記住:20歲時,我們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年輕漂亮,但這漂亮,卻會轉瞬即逝,它絕不會跟隨我們一生;到了40歲,我們中的有些人,之所以依然美麗,是因為歲月在她身上浸潤出了內涵,磨礪出了知性;而到了60歲以後,還能繼續保持美麗的女人,已不多見,在她們身上,美麗由氣質支撐,此時,氣質從讀懂時間卻並不畏懼時間的心態散發,這樣的女人,優雅、迷人,魅力絕不因年齡而大打折扣。
一個女人,也隻有曆經了20歲的漂亮、40歲的知性、60歲的優雅,才能真正被稱為一位迷人的女士,因為她懂得如何駕馭時間、追隨時間,讓時間為自己服務。也唯有這樣的女人,才不會畏懼衰老,不會被歲月的利刃打敗,她們將歲月溶解進生命,並最終將其釀造成自己生命中的“絕世佳釀”。
“迷人”的底線是絕不在人前抱怨
曾經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樣的女人最令男人害怕?”男人們給出的答案竟然是:囉唆、愛抱怨的女人。男人害怕女人抱怨,似乎在全世界都是如此。在國外,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上帝想要毀掉一個男人,就定會送給他一個不停嘮叨、不停抱怨的女人做妻子,並永遠不許他們離婚。
然而,許多女人卻不知道,“愛抱怨”這個壞習慣,不但會摧毀男人,同樣也會摧毀女人。我們可以試想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嬌滴滴的大美人站在我們麵前,不說話時,身姿婀娜,嘴角含笑,眉目傳情,活脫脫讓人骨頭都看酥了一節。可一旦當她開口抱怨,那些怨婦類的語言由她口中接踵而出,唾沫星子橫飛之時,眉眼也刹那間失去風情,再加上負能量不斷蹦出,再看那美人,哪裏還有半點迷人風姿?
可問題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盡管沒有人會喜歡聽別人不停抱怨,可仍有許多女人偏愛此道,更嚴重的是,當她們在不停向別人傾吐垃圾時,似乎沒有多少人會意識到,自己正在成為別人眼中的“垃圾人”。
有一個北大的才女,畢業之後成為了一家雜誌的專欄作者,她每天都會收到許多女孩兒的來信,而這些信件裏,有80%都在抱怨自己的職場經曆。並且信中所敘述的詳情,就好比在放一部精彩的“宮鬥劇”一般,將別人對自己的歧視、指桑罵槐、穿小鞋、壓製等問題說得一清二楚,最後,幾乎所有的女孩都會問這個專欄作者,自己究竟該如何與這些“職場小人”鬥智鬥勇?
一開始,這個北大的才女作者為此非常頭痛,她完全看不上這些來信的女孩,因為她們每天將精力用於四處打聽八卦,尤為熱衷於小道消息,並從中挖出別人對自己的敵意,然後不斷抱怨這些子虛烏有的事。但很快,她發現,當自己這樣對同伴傾訴時,在不知不覺中,自己也漸漸變成了她們的同類。
她發現,愛抱怨似乎是女人的一種天性,不少女人需要依靠這種方式緩解壓力,與其說她們在抱怨職場、抱怨婚姻、抱怨人生,不如說她們在暗暗焦慮自己的無能為力。這個才女還發現,即便是一同從北大畢業的女同學,在工作多年之後,也難免會落入俗套。
這些從小努力學習,一直是人尖兒的女孩,每當聚會時都會如怨婦一般,細數生活中的不快,埋怨社會殘酷,埋怨上司待人不公。漸漸地,這些曾經的北大女精英,也慢慢會告訴自己:“社會就是這麼殘酷,總會磨平我的光芒。”再然後,她們終於接受“現實”,慢慢任由自己甘於平凡,然後丟掉大學四年裏積累的光榮與夢想,丟掉自己的無畏與堅強。
這究竟是社會的錯,還是女同學們自己的錯?才女作家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她開始回想自己的經曆,想起剛剛畢業時發生的一件事情。那時,她還在一家很大的公司做著最基礎的工作,工作內容極其簡單,就是每天負責通知快遞來將機器帶走,或等著快遞將機器送到公司,然後負責簽收。然而,因為某些原因,她並不能總在座位上,於是,快遞就會將機器直接堆在她的座椅周圍,然後不聞不問。
起初,這個才女的內心十分不平衡,她覺得自己好歹也是北大畢業的女生,就算沒有實現夢想和抱負,天天在這裏搬運20斤重的機器,也太大材小用了。所以,一開始如果沒有男同事在身邊,她絕不親自動手去挪動那些機器,情願讓它們擺在過道上。直到有一天,清潔工在打掃的時候,覺得實在不太方便,就動手將那些機器搬去了倉庫。才女看著清潔工將本該自己負責的機器,一趟又一趟搬去了倉庫,突然覺得有些羞愧,這才親自動手,幫著一起將機器往倉庫抬去。
然而,當她將這些機器全部搬去倉庫之後,休息了一會兒才發現,同事們都在認真地工作,沒有一個人抬眼看她,更沒有人嘲笑她做了“搬運工”的工作。她突然為自己當初的想法感到好笑:北大畢業就不能幹體力活了,這到底是誰規定的?想通了之後,她忽然發現,自己從前的抱怨都是完全不必要的,那些清高的、負麵的想法隻能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小醜,甚至是笑柄。
後來,這個才女便親自去買了專業的工具,不但開始自己學習如何拆裝機器,還會親自拖著小推車在貨倉裏整理貨物,甚至親自跟隨大貨車押貨外出。一段時間後,她漸漸習慣用平常心來對待這份工作,沒有機器需要整理的時候,她便穿上整潔漂亮的職業裝,在辦公室裏遞送文件;需要完成重體力勞動時,就換上結實的牛仔褲,將20斤重的機器抬到攝影師指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