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的工作經曆,讓這個才女作者的身心都得到了充分鍛煉,也讓她明白,世界上其實沒有什麼是值得抱怨的,因為當自己滿腹怨言時,不但會招來別人的嫌棄和白眼,對解決事情也毫無益處。更重要的是,當自己成為怨婦之後,會漸漸迷上這種發泄壓力的方式。這樣一來,在別人眼中,你的形象會慢慢固定,自己也很難再成為一個有氣質的女人。
“愛抱怨”的確會成為一種不良習慣,就和那些難聽的口頭禪一樣,女人一旦說習慣了,便會不知不覺整天掛在口中,再也難以改變。因此,當我們不幸成為一個“愛抱怨”的女人時,無論幹什麼都會覺得不順心,就算別人將全世界最輕鬆的工作捧到我們麵前,我們也會依然找出問題來抱怨。
不過,在繁重的壓力之下,偶爾抱怨幾句,舒緩壓力,也是人之常情,想來世上也不會存在完全不曾抱怨的女人。但聰明優雅的女人卻懂得,在什麼時候抱怨,對誰抱怨。明智的女人,即便在遭遇挫折之時,也絕不會將一切問題都歸為外因,她們懂得時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就算情緒不佳,當見到外人時,也會及時梳理心情,將最好的一麵呈現在公眾麵前。
由此一來,這樣的女人,即便生活再如何不幸,即便心情再如何糟糕,人們看見的,也始終是她們幸福的微笑、優雅的身姿、迷人的氣質。這樣的女人,由始至終,都像溫暖的太陽一樣,將所有的炙熱埋進心中,將溫暖與和煦留給他人。大概,也唯有這樣的女子才是塵世之中最令人著迷的精靈吧!
“好形象”最怕“公主病”
據說,“公主病”是女人最心甘情願患上的一種妄想症,但凡患上此症的女子,都會一廂情願地將自己看作天下唯一重要的人,並希望身邊所有人都能按她們的要求行事。倘若有人一不小心忤逆了“公主”的心願,氣氛便有可能立即“晴轉暴雨”。此時,再看那平日裏溫柔、美麗的“公主”,往往會馬上現出一副“雷公電母”的模樣,令人對她們素日裏的大好印象瞬間消失不見。
男人害怕女人的公主病,因為這種病一旦發作起來,往往令男人手足無措、心煩意亂,恨不得立即退避三尺。然而,許多女人對此卻毫不自知,有些人甚至將男人的一再避讓,看作是“公主病”的功勞,並認為這是一種愛的妥協。可是,如果有女人在公主病發作之時,站在鏡前仔細看看自己,一定會大驚失色。
方苗苗還在上學時,便是全校數一數二的美女,從大一開始,身邊就不乏眾多追求者。為了討得美人歡心,這些男生對方苗苗幾乎百依百順。久而久之,方苗苗也覺得這些男生離不開自己,於是也逐漸將自己當作了他們心目中的“公主”,不但對他們招之則來,揮之則去,甚至對身邊的很多女生講話,也漸漸趾高氣揚起來。
畢業後,憑借著出色的外表,方苗苗順利應聘進了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盡管隻是做一個小小的文秘工作,但她自恃追求者眾多,依然保持著心高氣傲、喜歡亂發脾氣的壞個性。然而,隨著離開學校的時間越來越久,方苗苗發現,曾經在學校裏追求自己的男生都漸漸消失不見了,而在新的公司裏麵待了一年多,也沒有任何一位男性向自己伸出“玫瑰枝”。
方苗苗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變老了,變醜了,為什麼過了這麼長時間,始終都沒有一個男性正眼看過自己呢?直到有一天下班後,方苗苗和女同事在辦公室裏大吵了一架,她始終想不通,為什麼女同事就不能將工作進度向前趕一趕,反而要她來承擔失去訂單的責任呢?
當時,方苗苗的心情十分糟糕,再加上原本就脾氣暴躁,吵完之後,覺得心中仍然憋著一股怒火無處發泄。於是,她抱起自己桌上的一疊空白文件,重重地將它們摔在了凳子上,做完這些事後,她拎起背包,奪門而出。然而,此時怒火上頭的方苗苗並沒有發現,仍然留在辦公室裏的同事們,都以極其怪異的眼神望著她。
第二天,方苗苗早上走進公司時,突然發現,有幾個男同事正不時用眼睛偷偷打量她,可一見她走過去,卻趕緊將目光收回,低頭假裝做事。方苗苗心中暗喜,難道這幾個人早已暗戀她多時?午飯時間,方苗苗在員工食堂裏故意靠近幾位男同事就坐,卻聽見了一些令自己震驚的言論。
她仔細補了個妝,又故作矜持隻打了些素菜,不想卻聽見那幾個男同事在議論她,其中一個說:“你說那個方苗苗,看著長得有模有樣,是不是腦子有問題啊?昨天在辦公室裏大吼大叫,還摔東西,一點都不顧及自己的形象。”另一個接過他的話,嗤之以鼻:“她那樣兒還叫長得漂亮?發起脾氣張牙舞爪,像個巫婆一樣,平時不是化妝就是聊天,一點正事都不做,還老喜歡指使別人,誰要娶了她,真要倒一輩子黴了……”
接下去的話語,方苗苗一點都沒有聽見,隻是她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在男同事的心目中居然是這般形象,難道,自己真像他們說的那麼差嗎?當這個故事被寫下來時,或許會有許多女性朋友都會對方苗苗的為人產生負麵印象,但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仔細觀察,便會發現,身邊有如方苗苗一般,隨時隨地都會發“公主病”的女人,實在數不勝數。
北大心理學專業的師生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發現大多數女性都會高估自己的外表以及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再加上近年來一直提倡男人要當紳士的觀念,導致“公主病”的發病率一年比一年高,可女人對此的知曉率卻絲毫不見增長。
北大,素來是中國高等學府中的翹楚,從裏麵走出的女生們,在剛剛畢業時,也時常會懷著一顆清高的心,覺得自己滿腹才情,必會被伯樂相中,才不負這未名湖畔的四年修煉。由此一來,北大更是“公主病”的高發之地。
很少有女人知道,自己在發“公主病”之時,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實在不美。你以為自己嬌弱無力,需要眾星捧月,可在外人看來,則全都是做作、矯情之舉,令人見之作嘔,承受力差的人,甚至恨不得立刻將這樣的女人趕出視線之外。
北大的周國平先生在《論超脫》中曾這樣寫道:“一樣東西,如果你太想要,就會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整個世界,占據了你的全部心思。我的勸告是,最後無論你是否如願以償,都要及時從中跳出來,如實地看清它在整個世界中的真實位置,亦即它在無限時空中的微不足道。這樣,你得到了不會忘乎所以,沒有得到也不會痛不欲生。”
按照周先生的觀點,“公主病”是女人迫切期望得到“關愛”,繼而將這種期望無限放大的結果。但這種無限放大卻不會為女人帶來任何益處,它會蒙蔽女人的雙眼,讓我們活在並不真實的世界裏,無法找到回到現實的出口。
借用一位作家的話:“如果我們感到可憐,很可能會一直感到可憐。”如果女人一直幻想自己是個公主,則有可能一輩子走不出“公主”的幻境。然而,殘酷的現實卻很難容忍一位落入民間的“公主”。因此,一位真正有著迷人氣質的女士,始終懂得控製自己的欲望和情緒,無論她們有著怎樣的身份及地位,都會讓他人感到溫柔體貼、和藹可親,也唯有這樣的女性,才能將最美的形象留在世人眼中,永不隨時間的流淌而消失不見。
好氣質,拒絕“行動力無能”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的大部分父母在教導女孩兒時,大多會苦口婆心地告訴她們:“你一定要沉靜、賢淑、矜持、內斂,這樣才能在將來成為一個淑女,才能嫁得一個如意郎君。”然而,當這些女孩兒踏入社會之後,卻發現父母當年的教導,往往並不能令自己完全適應這個世界,內向又矜持的個性反而會使她們錯失許多良機。
首先,在婚姻方麵,如意郎君極少會因為一個女孩兒的癡癡等待而主動降臨;其次,在事業方麵,心儀的發展機會,也不會因為她們的一再謙讓就必然會落到她們頭上。此時此刻,這些天真的女孩兒才驚奇地發現,一切,似乎都與自己兒時所聽見的並不一樣。
許多女人因此陷入矛盾,她們常常詢問自己:究竟,是這個世界變了,還是父母的苦口婆心根本就是錯誤的?
或許,世界並沒有太大變化,父母的話也不是錯誤的,隻是許多女孩兒在聽見這些話語的時候,在理解上出現了一些偏差。她們並不知道,許多時候,沉靜的女人,並不一定就等於內向的女人,而矜持的意思,也並非是在告訴我們:女人,就要一直默默等待。
章文軒自北大畢業之後,一直諸多不順,不但沒有像學長那樣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年過三十依然單身一人,看著周圍的同學們混得風生水起,她隻得戲謔地調侃自己:“一切皆因緣分未到。”直到有一天,她的高中好友從美國回來找她,見她過得並不快樂,便驚訝地問道:“章文軒!你是怎麼回事?高中的時候,你可是全校的偶像,現在怎麼做事一點底氣都沒有呢?”
章文軒看著好友,長歎一口氣,便默然不語,她不知如何麵對這位昔日同窗。想當年,她考上北大的時候,這位密友對她極度羨慕、嫉妒,可如今,她不管是感情還是事業,都完全比不上眼前的女人,其中因由真不知該從何說起。
半晌,章文軒看了看好友期待的臉,隻得長歎一口氣,說:“還不是因為沒有等到伯樂……”沒想到,話還沒說完,好友突然笑了出來,接話道:“都什麼年代了,你還想守株待兔等伯樂?現在啊,都要千裏馬滿大街跑著找伯樂了。”
章文軒一臉疑惑地望著好友,說道:“可是,我幹過的幾份工作,都完全不適合自己,那些做領導的,完全都不給我展示自己的機會,我就算想證明自己是千裏馬,也沒有機會啊。”好友看著她,搖搖頭:“你啊,就是太沒有行動力了。”
北大,其實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每一個從中走出的學子都聰明絕頂,凡事一點就通,在這個世界聞名的高等學府中,像章文軒這樣死讀書的姑娘,貌似還真不在少數。更要命的是,北大學子向來眼光頗高,走出校門後,往往不如其他大學的畢業生更能經得起社會的打擊。
尤其是許多像章文軒這樣的女生,正因為自命是北大學子,因此更希望社會能給她們一個證明自己、鍛煉自己的機會。然而,她們卻不知曉,社會對所有人同樣公平,無論是北大的學子,還是三流大學的畢業生;無論是女生,還是男生,在踏入社會之後,都需要親自尋找機會,親自在機會麵前展露自己的才華,而這就需要超強的行動力做支撐。
事實上,相較於男人而言,女人最欠缺的恰恰就是行動力。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身邊的人,便會發現,周圍那些最有氣質的女人,往往都是行動力超強,說到便能做到的女性。但在她們身上,依然也能找到譬如沉靜或是內斂的個性。這樣的女人,靜如處子,動若脫兔。
沒有行動力,或是行動力超緩的女人,無論怎樣裝扮,其身上始終都欠缺點什麼,就好像未到十五的月亮,其氣質始終有些不夠圓滿。同樣都是北大的學子,董倩就和章文軒完全不同。
董倩是中央電視台優秀的主持人之一,曾經主持過《焦點訪談》《東方時空》《新聞調查》《新聞會客廳》等節目。然而,在她剛剛進入電視台的時候,也和章文軒一樣,充滿著迷茫與不解。
剛剛走出北大校門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董倩參加了中央電視台的招聘考試,並進入新聞評論部《焦點訪談》工作。那時,剛出校門的董倩不但沒有社會經驗,更沒有工作經驗,對於電視而言,她完完全全是個門外漢,甚至連編輯機都沒有見過。關於那段日子,董倩曾對旁人說:“那時,當看著辦公室裏的同事出出進進忙這忙那,自己卻像個木頭一樣傻呆呆地坐在分給我的辦公桌前不知所措時,那種自卑幾乎要了我的命。”
然而,對於董倩來說,這點小挫折卻不是最致命的。在剛開始的幾年裏,她發現,無論自己主持何種節目,觀眾卻總對她不認可。為此,同事們紛紛躲著她,生怕與她合作。更令人鬱悶的是,製片人看見她種種不如意的表現,曾語氣淩厲地對她說:“我挑主持人向來一挑一個準兒,看人還從沒有看走眼的時候。可是現在我們的同事,還有領導,都反映你不行,我不能不想是不是我看走眼了。你可別成為我的第一個敗筆。”
在那段時間裏,董倩每日都寢食難安,難過異常,這種打擊無疑是沉重的,甚至是致命的。董倩清楚地記得,在那段日子裏,自己不斷努力,勤奮工作,想到什麼,便會馬上去做。每當遇到大事需要采訪的時候,即便沒有她的份,即便她的心中再難受,也會立即默默地去一邊搜集資料,絕不讓自己閑著。
多年以後,董倩才明白,支持自己走過那段絕望曆程的,正是自己那股永不服輸的行動力。想到就去做,無論任何不利的外因都不能阻擋自己的腳步,這就是賦予女性幹練氣質的“行動力”。
對女性來說,如今這個時代,無論是事業,或是婚姻,都早已不是“守株待兔”就能有所收獲。我們若是想要成為最優秀、最令人景仰、最富有氣質的女人,一切都需要自己主動出擊,並在合法的前提下,將個人的主動性發揮到極致,永遠不要等待所謂的“伯樂”來賜予我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