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諸位不妨看一看右邊。……好了,這就是頭部運動。疲倦的時候,不妨做頭部運動。如仍覺疲倦,亦可以做體操活動。現在,請諸位舉起手來。”大家便跟著他舉起了手……
這一方法果然奏效,聽眾做了上述活動之後,不再困倦了,又開始專心聽他演講了。
除了上述方法,要消除聽眾的困倦和煩躁,打開窗門透氣,有條件的話,開開風扇或空調,都是必要的措施。不過,演講者自身的精神狀態是最關鍵的。因為困倦可以傳染人,精神抖擻也可以傳染人。曾經有人請教一位大主教,怎樣在一個炎熱的星期天下午使一群聽演講的信徒不至於打瞌睡,這位大主教回答:“叫仆人用棒子去打那個傳教士。”為什麼要打那個傳教士呢?是這位傳教士不該在這個時間去傳道嗎?顯然不是的,打的目的是刺激那位傳教士,使之精神抖擻起來,從而影響他的聽眾也精神抖擻起來。因此,要使聽眾進入良好的精神狀態,演講者自己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這是至關重要的。
(3)借景發揮排除外界幹擾
聽眾受到外界幹擾時,演講者不妨借景發揮,即景說話,將意外發生之景與演講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
這個方法可以有效地把聽眾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演講上。例如,有位老師走上講台,剛要向同學們作《人不能失掉自尊心和自信》的演講,這時外麵隱約傳來音樂係的練歌聲,同學們一下被吸引過去了,很多人伸長了脖子,支起了耳朵,甚至有人小聲議論。麵對這種情況,這位老師馬上調整了自己的開場白,她大聲問:“誰是張明敏的崇拜者?”這意想不到的提問,一下子把同學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很多人大聲回答道:“我!”有的甚至舉起了手。這位老師接著又問道:“最喜歡他的哪首歌?”很多人回答:“《我的中國心》!”(當時正流行這首歌)這位老師微笑著說:“那我和你們是同黨!(同學們情緒熱烈,笑聲)我最喜歡‘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這兩句。可是前幾天,我在我的同學家裏卻看到了她穿著一套日本和服照的照片,談話間還流露出,隻要能出國,讓她做什麼都行。我真不知道,我這位同學的中國心哪裏去了,她的自尊心、自信心哪裏去了,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人不能失掉自尊心和自信》。”話音剛落,同學們便報以熱烈的掌聲。這位老師之所以能成功地將同學們的注意力重新吸引過來,關鍵在於她善於將眼前意外發生之景與講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且結合得天衣無縫,巧妙無比,難怪聽眾為她喝彩。
(4)運用幽默製止搗亂行為
在演講中,有時候會碰到這種情形:演講者正講得興致勃勃,聽眾也正聽得津津有味時,突然有人學雞叫,學狗叫,吹口哨等,引得聽眾哈哈大笑,打斷了演講者的思路,分散了聽眾的注意力,對此,演講者必須予以批評與製止。由於發出怪聲者多是調皮搗蛋之人,這種人喜歡挑釁他人,如果嚴厲批評,他可能會跟你對著幹,多叫幾聲給你聽,結果更糟。不妨用幽默去批評,讓笑聲挫敗他的銳氣和頑氣,效果會更好。例如,英國文學家查爾斯·蘭姆有一次正作演講,忽然有人故意發出“噓噓”的怪聲搗亂。蘭姆說:“據我所知,隻有三種東西會發出噓噓聲——蛇、鷲鳥和傻子。你們幾位能到台前來,讓我認識一下嗎?”他的批評幽默而禮貌,幾個搗亂分子乖乖地低下頭來,不敢再做聲了。
又如,亨利·比徹爾在一次演講會上正滔滔不絕地講著,突然,一個喝得醉醺醺的人在下麵學公雞叫,引得聽眾大笑,攪斷了比徹爾的演講。比徹爾有意看了一下表,然後說道:“怎麼回事?難道天要亮了嗎?我簡直不敢相信。然而低級動物的本能是不會錯的。”比徹爾的幽默也逗得聽眾哄堂大笑起來。在笑聲中,那個學雞叫的人似乎清醒了一些,不好意思叫了。可見,用幽默批評搗亂分子效果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