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讓聽眾聽清你的每一句話
聽眾因聽不到或聽不清楚開小差時,演講者可根據具體情況作如下處理:
如果因為會場太大,聽眾坐得太後或太分散,不妨請聽眾盡量往前就坐。
如果聲音太小,以致聽眾聽不清,不妨將聲音提高一些,讓後排聽眾都能聽到;如果因會場太大,聽眾太多,提高聲音都難以讓所有聽眾聽清楚,不妨使用擴音器。
如果某些字、詞、句聽眾昕不清楚,不妨向他們重複一遍,甚至兩遍。
如果因說話速度過快,或咬字不清,或語音不準,以致聽眾聽不清楚,不妨將說話速度放慢一些,這樣將有助於聽眾聽清楚你說的話。
演講者自身失誤的彌補
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演講者在演講中出現失誤是在所難免的,諸如忘了演講詞,或念錯詞了,或講漏了,或上台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或絆倒了東西,或被聽眾發現衣服紐扣扣錯了等等,這都是常有的事。出現以上失誤,演講者千萬不要驚慌失措,因為慌亂會使你一錯再錯,局麵會更難收拾。重要的是演講者要鎮定自若,急中生智,靈活應對。
(1)忘了演講詞時的補救措施
演講中如果忘了演講詞,演講者千萬別讓自己“卡殼”時間太久,而應強使自己集中思想,爭取在兩三秒之內回憶忘掉的詞語。實在想不起來,可根據原來的意思另換詞語,或者幹脆另起一行,將下一段內容提上來講。
(2)出現遺漏或念錯詞、講錯話時的補救措施
演講時如果出現遺漏或念錯詞、講錯話的失誤,演講者最好能夠悄悄改過,不露痕跡。比如,發現自己漏講了某一點,某一段,可以隨後補上,不必聲張;念錯某個字詞,或講錯某句話,也可以及時糾正,或在第二次出現時糾正。萬一聽眾發現了你的錯誤,也不要緊,演講者不妨將錯就錯,自圓其說。在這方麵表演藝術家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例如,著名相聲演員馬季有一次到湖北黃石市演出。在他表演前,有位演員錯把“黃石市”說成了“黃石縣”,引起了觀眾的哄笑。到馬季登台表演時,他張口就說:“今天,我們有幸來到黃石省演出……”這回聽眾不笑了,而是竊竊私語,怎麼回事,連你也錯嗎?這時,馬季解釋道:“方才,我們的一位演員把黃石市說成縣,降了一級。我在這裏當然要說成省,給提上一級。這樣一降一提,哈!就平啦!”幾句話博得全場觀眾熱烈的掌聲和笑聲。馬季機智巧妙地圓了場,使演出得以順利進行。
彈唱家馬如飛在一次表演時,不慎將“丫環移步出了房”唱成了“丫環移步出了窗”。聽眾聽後哄堂大笑。馬如飛知道唱錯了,但他不慌不忙,鎮定自如地補上了一句:“到陽台去曬衣裳”。聽眾一聽這巧妙的補白,報以熱烈的掌聲。誰知一疏忽,他又把“六扇長窗開四扇”唱成了“六扇長窗開八扇”,這時觀眾不再喧嘩了,靜靜聽著他如何補漏。馬如飛依然不慌不忙,他以豐富的舞台經驗繼續唱道:“還有兩扇未曾裝”。台下頓時掌聲滿堂。
演講者如果出現類似失誤,完全可以借鑒這種補救的做法。例如,上海市某高校有一位同學作演講時,想實用演講口才一本通用一段詩作為開場白:“濃濃的酒,醇醇的……”,但他一上台就念成了“酒”——將“濃濃的”漏掉了。他靈機一動,將錯就錯,幹脆將詩改成:“酒——濃濃的、醇醇的……”聽眾對他的妙改報以熱烈的掌聲。
(3)出現跌倒或扣錯扣子等失誤時的補救措施
上台演講時不小心跌倒了,或聽眾發笑時才發現自己衣服扣子扣錯了,或拉練沒拉好,或帽子戴歪了……遇到這種情形,演講者多半會感到尷尬。笨拙的化解方法是,演講者可以跟著聽眾笑到一塊,在笑聲中恢複常態,對此聽眾一般是不會介意你的失誤的。高明的化解方法,當然是演講者能夠借事發揮,說幾句巧妙的開場白。例如,曾有一位演講者走上講台時不慎被話筒線絆倒了。當時台下聽眾發出了一片唏噓聲和倒掌聲,氣氛降到了零點。這位演講者爬起來後,不慌不忙地走到話筒前,微笑著對聽眾說:“同誌們,我確實為大家的熱情傾倒了!謝謝!”頓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大家都為他這絕妙的應變和開場白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