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演講中的環境掌控(3)(1 / 3)

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初次發表演講時,“不是在講話,而是在尖叫”。

(2)許多演講家從來就沒有消除過對登台的恐懼

他們已經是極著名的演講家了,成就卓著,在別人眼裏,他們是成功的象征,而且,事實上他們多年來從未失敗過。演講場場精彩,有時比預期的效果還要好,但他們還是害怕,特別是在登台以前和上台後的前幾分鍾裏,他們私下講:“我從來就沒有完全消除過對登台演說的恐懼。在演講之前,幾乎總是害怕,而且,這種害怕的情緒會一直持續到開頭的幾句話裏。”

(3)害怕說話也有反作用

某種程序的登台恐懼感反而有好的作用,人類有一種天生的應付環境中不尋常挑戰的能力。當你注意到自己脈搏加快、呼吸也加快時,切莫緊張。你的身體一向就對外來的刺激保持相應的警覺,這時,說明它已準備行動了。假使你這種生理上的預備是在某種程度之下進行的,你會因此而想得更快,說得更流暢,並且一般說來,會比在普通狀況之下說得更精彩。

(4)害怕當眾說話不過是對後果的擔心

對大多數人而言,當眾說話的效果是一個未知數,對聽眾反應心裏沒底。於是不免產生焦慮、恐懼。特別是生手,演講對他們來說是一連串複雜和陌生的情形,要比學電腦、打網球、開汽車更複雜。然而,如果獲得經驗,當眾說話就不再是一種痛苦,而是一種令人難忘的快樂了。

提前做好可能臨時演說的準備

很多人有過這種經曆:很隨便的,你去參加一個活動,你不想拋頭露麵,更沒想要在大庭廣眾之前講話,然而在你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有人請你發言。他們本意是好的,是期望你對某一個你能發表權威言論的問題表示一些意見,或者期望你把氣氛活躍起來。這時,你感到相當被動,因為你要在最短的時間裏由鬆散狀態轉換成亢奮狀態;要在最短的時間裏解決怯場問題;要在最短的時間裏決定即興演講的內容和表達方式。而你除了手足無措,想不出自己還能做什麼,於是,你更心慌意亂,根本沒辦法應對。

有個非常好的方法可以使你從容應對,那就是對這些情況先有心理準備。當你參加某個活動時,就要不斷地問自己,如果現在被請起來講話,我要講些什麼?這一次最適合講述自己題材裏的哪個方麵?對於他們的那些主張,如何措辭以表示讚同或反對?

在心理上隨時準備著在各種場合做即席演講,對你非常有好處。

這樣,你便需要不斷地思考。事實上沒有哪位博得即席演講家稱號的人是不曾花費大量時間,來分析各種他曾參與的公開場合的演講以鍛煉自己的。就像一個駕駛員不斷地向自己提出在任何時刻都可能發生的難題。以隨時準備著在緊急狀況下做出冷靜而精確的反應一樣。一位頗具感染力的即席演講家,也是在做過無數次演講練習以後才把自己鍛煉好的。

你的題材既然是已知的,剩下的任務便隻是如何組織語言以使之適合時間、場合的問題了。既然是即席演講,那麼說話的時間肯定比較短,因此應當先決定哪方麵最適合當前的場合,不必道歉說自己沒有準備,這本來就是意料中的事。有了心理準備,至少你就不會過於發慌怯場,情緒要好一些。

避開使自己緊張的反麵刺激

即興演講的時候,由於麵對眾多的聽眾,身處特殊的環境之中,表達者都會產生一種膽怯害怕的心理,以致失去自控能力。要麼是過高地估價了聽眾,擔心自己表達不好,表現出自卑;要麼是由於即時即事演講,不能整體把握,出現前後不協調、語句貧乏、思維混亂等情況;要麼是對表達環境適應不過來,在掌聲、笑聲或光線的壓抑下不知所措。

這主要是由於表達者心智過早地渴望使表達成功,因而生發出一大片假設的強大無比的敵人,而自己又擔心被這些敵人打敗“有失麵子”,因此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緊張。當看到那些知識豐富、表達得體、反應敏捷的人滔滔不絕、侃侃而談,而聽眾又報以熱烈掌聲時,就擔心自己不如他們。可能想到自己形象不佳、打扮不行、知識貧乏、閱曆淺薄,甚至年齡不夠大、人緣不太好等等,正是這種自我構築的負麵心理把自己一步一步地推向危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