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可以量化嗎?有可靠的測量工具嗎?與哪些因素有關?青少年幸福感包括哪些維度?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幸福感會有什麼變化?幸福有年齡差別嗎?男孩比女孩更幸福嗎?農村生活條件不如城市,是否意味著農村學生不如城市學生幸福?
就像人的身高和體重是可以測量的一樣,人的幸福與不幸不僅是可以感受的,而且是可以量化的。本章的目的是建構一個本土的適於測量青少年幸福感的量表。首先,在文獻分析和結構訪談的基礎上提出青少年幸福感的理論構架,並據此編製問卷,通過預試進行初步探索性因素分析,確定正式問卷的題目。其次,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對問卷的結構及其成分進行分析,求得問卷的信度和效度資料。再次,對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運用驗證性因素分析進行驗證。
一、量表編製的依據
1.理論依據
根據以往的文獻分析,有關青少年生活滿意度的量表基本可分為單維模式和多維模式。由於單維模式隻能提供一個模糊的總體的生活滿意度指數,其所能反映的信息有限。而多維模式由於涵蓋了對個體產生重要影響的主要生活領域的滿意度狀況。人們既可了解整體的生活滿意度狀況,又可了解生活的主要領域的滿意度狀況。因此,多維的生活滿意度量表是目前發展的方向。在現有的測量青少年生活滿意度的多維量表中,由Huebner所編製的青少年多維生活滿意度量表(MSLSS)是得到最多運用的,具有良好的心理測驗特征的量表,且在美國以外的國家(西班牙和韓國)得到運用。MSLSS總量表由五個因子即家庭、友誼、環境、自我和學校構成,共包含40個條目,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係數為0.91,5個維度的一致性係數為0.77~0.86.四周後的重測信度係數,總量表的穩定性係數為0.81,各維度的穩定性係數為0.53~0.81.國外樣本的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結果證明了量表的因素結構。
雖然,MSLSS涵蓋了青少年主要的生活領域,具有良好的心理測驗特征,但該量表是以美國青少年樣本得出的,可能較好地反映了個人主義文化中青少年生活滿意度的特點,未必完全適合我國青少年的特點。而且,該量表並沒有對不同的維度根據其重要性加以權重,不能更精確地測量不同年齡階段青少年生活滿意度的狀況。
該量表尚未在國內得到應用,據筆者采用該量表對中學生的施測,結果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在構成生活滿意度的5個因子中,其中的3個因子(家庭、友誼和學校)的構想效度得到了驗證,而環境和自我維度並沒有得到證實。筆者將在該量表基礎上加以改進,編製我國青少年學生生活滿意度量表。
雖然成長和成才是青少年發展的基本目標,但中美兩國青少年的成長過程卻具有文化的差異。在西方文化背景中,個體是獨立、自主、自由發展的主體,發展的獨特性和多元化是發展的目標,學業隻是發展的一個方向。在集體主義文化背景中,趨同性和依賴性卻是發展的一個基本特點,雖然近年來我們教育的目標和教養的觀念在發生變革,但個體在成長中,學業成為其基本的甚至唯一的目標,學業優秀往往更多是由家長和教育者為學生製定的目標,而非個體內在發展的目標。為了達成這一目標,許多生活的樂趣和自由往往被剝奪,學業和自由構成了個體成長的基本矛盾,也成為影響個體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內容。因此,預期我國青少年的生活滿意度結構,除了家庭、友誼、自我、環境和學校外,將包括學業和自由兩個獨特的因子。這6個因子間由於各自關係的不同,而形成了更高階的因子。其中家庭滿意度和友誼滿意度由於涉及到對青少年親密關係的滿意度,可用關係滿意度來概括。學校和環境滿意度由於涉及到對學校及自然、社會環境的滿意度,可用環境滿意度來概括。學業和自由由於涉及到對個人成就和自主性的滿意度,可用自我滿意度來概括。因此,青少年學生生活滿意度量表將是一個二階的三因子模型。其關係結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