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與青少年幸福感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幸福感有什麼特點?幸福有年齡差別嗎?男孩比女孩更幸福嗎?農村生活條件不如城市,是否意味著農村學生不如城市學生幸福?在第二章,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編製了一個適於測量我國青少年學生幸福感的量表,本章將運用該量表對我國不同年齡階段的青少年學生幸福感的狀況進行調查,以了解不同年齡段學生幸福感的發展特點,並探討人口學變量及人格對青少年學生幸福感的影響。
一、引言
幸福感是在老年醫學和生活質量研究的傳統中發展起來的,其對象和成果主要集中在成人身上,而對青少年的研究相當缺乏。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對於人口學變量與幸福感的關係還缺乏一致的結論。就年齡而言,幸福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降低。但Headey和Wearing指出,年齡對幸福感的影響缺乏一致的方向,生活滿意度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但對正負向情感的感受則隨著年齡的上升而下降。就成人而言,年齡與幸福感的關係尚未形成一致的結論。Dew和Huebner認為,青少年的總體生活滿意度的判斷與年齡不相關。但就各領域的滿意度而言,各年齡階段的學生對家庭生活滿意度重要性的判斷高於對同伴和學校以及生理健康滿意度的判斷。Park與Nan-Sook對韓國學生運用Huebner的多維生活滿意度量表的測驗表明,除了自我滿意度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升高外,其餘領域的滿意度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降低。
就性別與幸福感的關係來說,結論也是矛盾的。如有人指出,女性的幸福感高於男性,但也有人認為沒有差異。就經濟狀況與幸福感的關係來說,結論是不一致的。有的認為,高收入者幸福感高於低收入者,有錢的人普遍比貧窮的人更幸福,正性情感和生活滿意度也具有相同的效應。但也有的認為經濟狀況與幸福感不相關,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人們的收入有了顯著的提高,但幸福感在美國和一些發達國家並沒有提高。盡管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美國的經濟增長很快,客觀指標顯示美國兒童的滿意度卻下降了。那麼家庭的經濟狀況對青少年的幸福感有何影響,這也是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
就幸福感的城鄉差異來看,有人認為居住在城市尤其是繁華商業街的青少年的生活滿意度不如郊區的青少年高,在我國城鄉文化生活環境有著巨大的差異,城鄉青少年的幸福感是否也與環境的差異一致?
從上文可看出,無論成人還是青少年學生,關於人口學變量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還存在分歧和爭議。本章旨在探討不同年齡學生幸福感的特點、發展趨勢、差異及其影響因素,並就性別、家庭所在地、家庭經濟狀況、城鄉等人口學變量與幸福感的關係加以探討。
二、研究方法與過程
1.被試
城市中學生樣本係從湛江市的普通中學中抽取,農村中學生樣本從甘肅隴東老區兩所普通中學中抽取。大學生樣本從湛江海洋大學、廣東醫學院、湛江師範學院抽取,所有樣本均分層隨機抽取。
2.研究工具
以自編的生活滿意度和快樂感量表作為幸福感量具,其中生活滿意度包括了家庭、友誼、學業、自由、環境和學校6個領域的滿意度,快樂感包括了積極和負性情感。結果證明,自編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研究程序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計分在7點量尺上進行,從“完全符合、基本符合、有點符合、不一定、有點不符合、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別計7~1分。同時獲得被試的年級、性別、家庭所在地和家庭經濟狀況等個人背景資料。
三、結果與分析
1.青少年幸福感的基本狀況
由於不同年齡段學生對生活滿意度各維度重要性的評價不同,同一維度在不同年齡段對整體生活滿意度的貢獻不同,為精確了解各年齡段學生整體生活滿意度的狀況,在對不同維度均分加以權重後,求取了整體生活滿意度得分、正性情感和負性情感的均分。
第一,在生活滿意度各維度中,青少年對友誼和家庭的滿意度較高,其得分率介於69%~77%之間,屬於中等偏上水平;再次是對自由、學校的滿意度,其得分率介於62%~72%之間,略高於中等水平;對學業和環境的滿意度處於中等偏下水平,尤其是學業滿意度,其得分率介於42%~54%之間。就快樂感兩個維度看,雖然青少年體驗正性情感的頻率高於負性情感,但卻同時報告了較少的正性和負性情感,其得分率介於32%~48%之間。對整體生活滿意度的得分介於59%~69%之間,略高於中等水平。
第二,總體而言,我國青少年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狀況基本上是滿意的,體驗了較少的負性情感,擁有美滿的家庭、溫馨的友誼和基本適當的學校教育,但對學業的滿意度和體驗正性情感的頻率有待提高。
2.青少年學生幸福感在背景變量上的差異分析
以生活滿意度和快樂感各因子的總分為分析變量,以年級(初中、高中和大學),家庭所在地(城鎮或鄉村),家庭經濟狀況(好、中、差)為變異源的3×2×3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
在正性情感上,年級、城鄉和經濟狀況的三維交互作用明顯,需要就三個維度進行單純主效應分析及事後比較。在負性情感、友誼和自由維度上,年級和城鄉的交互作用明顯,需要就年級和城鄉在各維度上的單純主效應進行分析及事後比較。同時,各維度在年級上的主效應明顯,但由於在友誼、自由、負性情感和正性情感上與其他因子存在交互作用,隻需對家庭、學校、環境、學業和整體生活滿意度在年級上的單純主效應進行事後比較。在家庭所在地上,家庭、友誼、正性情感、負性情感的主效應明顯,但因在後三個維度上與其他因子存在交互作用,隻需在家庭維度上進行單純主效應的事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