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世紀60年代以來,心理學家對幸福感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前美國心理學會主席Seligeman博士稱其為心理學研究範式由“不幸模式或疾病模式向幸福感模式或積極心理學模式的”轉變。關於幸福感的探索主要涉及兩個領域。其一是幸福感的成分和測量。如今,多數心理學家都承認,幸福感是一個多維的構想,可以被分為認知和情感方麵以及特質與狀態方麵。生活滿意度涉及幸福感的認知方麵,指的是人們對自己持續較長時間或大多數時間生活狀況的一種認知評估,包括整體生活滿意度和重要的生活領域的滿意度。情感維度可分為正性和負性情感,總稱為快樂感,它所測查的是人們在一定時期內的主觀情緒體驗。幸福感可被視為同時具有特質性和狀態性的心理建構。生活滿意度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被視為是一種特質;而快樂感具有情境性和可變性,被視為一種狀態。幸福感研究的另一個焦點是對幸福感的預測,究竟是什麼因素影響了人們的幸福感,大量的實驗表明,人格是幸福感最穩定有力的預測因素之一。
人格對幸福感的作用的探討,起源於關於雙生子的研究,Tel-legen等的實驗表明氣質在兒童的情感體驗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後人們探討了艾森克的三個人格維度及一些具體的人格特質與幸福感的關係,大五人格與幸福感的關係則把這一方向推向了高潮。大五人格與幸福感關係的探索是以Costa和McCrae的人格的五因素理論為指導,討論外傾性、神經質、經驗的開放性、宜人性和嚴謹性與幸福感的關係。在人格五因素中,外傾性、神經質與幸福感的關係重複驗證了大三人格與幸福感的結論,即外傾性與生活滿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正相關,能夠提高幸福感;神經質與生活滿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負相關,與負性情感存在正相關,能夠降低幸福感。但其餘三個因素,經驗的開放性、宜人性和嚴謹性與幸福感的關係的研究較少,而且結論也不盡一致。
Costa和McCrae的實驗表明,五個因素全部與幸福感存在顯著相關。其中,經驗的開放性同時與正性情感和負性情感存在正相關,宜人性和嚴謹性與幸福感的關係模式是一致的,與生活滿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顯著正相關,與負性情感存在顯著負相關,因此,能夠提高幸福感。神經質是幸福感最有力的預測指標,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為-0.24,與正性情感的相關為-0.25,與負性情感的相關為-0.23.但DeNeve和Cooper所作的一項元分析表明,正性情感既可由外傾性來預測,也同樣可由宜人性來預測;嚴謹性與生活滿意度具有最強的正相關,開放性與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並不相關。
以上基於成人樣本的分析表明,雖然外傾性、神經質與幸福感的關係得到了一致的結論,但其餘三個維度與幸福感的關係尚有待進一步驗證,如關於開放性與幸福感關係的結論尚存在分歧;開放性與幸福感各維度是相關還是無關,抑或同時具有正相關和負相關?宜人性、嚴謹性與幸福感的關係是否與外傾性一致?尚有待進一步探討。就青少年來說,有人研究了控製點、自尊、外傾性、神經質等與幸福感的關係,發現生活滿意度與控製點和自尊相關。內控的學生比那些相信自己的生活事件是由運氣、機遇、有權勢的他人所決定的學生對自己的生活更為滿意。生活滿意度與外傾性也具有強相關。外傾者報告了高水平的生活滿意度。但對於新的人格建構——大五人格維度與幸福感關係的研究尚未出現。因此,筆者的目的在於,以青少年學生為對象,探究大五人格與幸福感的關係,既驗證以往成人樣本中一致的結論在青少年樣本中的有效性,並就以往結論中的分歧之處作重新探討。
二、方法與過程
1.被試
城市中學生樣本來自廣東湛江市的普通中學,農村中學生樣本來自甘肅隴東老區兩所普通中學。大學生樣本從湛江海洋大學、廣東醫學院、湛江師範學院抽取。在刪除不完整問卷後,共獲得無缺省值樣本379人,其中初二學生146人中,城市和鄉村分別為52人和94人;高二學生114人中,城市和鄉村分別為41人和73人;大學生119人中,城市和鄉村分別為69名和50名。
2.研究工具
大五人格量表係采用楊堅1996修訂的由Costa和McCrae編製的NEO-PI-R量表,包括外傾性、神經質、開放性、宜人性、嚴謹性5個人格維度,每個維度包括6種人格層麵,共包括30種人格層麵,240個項目。大五人格量表采用5級計分製,正向題目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別計0~4分,反向題目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別計4~0分,每個人格維度的得分範圍在0~192分之間,在每個維度上得分越高,表明其人格的傾向性越明顯。本章在使用前加以修飾,在保持語義不變的前提下,把其中涉及到的有關“工作”的術語全部轉換為“做事”或“學習”,對於個別過於抽象的語句(如“在人性需要和經濟因素之間,應優先考慮前者”)適當加以注解,如以“病人需要看病”注解人性需要,以“沒錢看病”注解經濟因素,盡可能使語句通俗易懂,以便被試尤其是中學生能夠正確理解。關於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指標,據Costa和McCrae的報告,5個分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分別為:外傾性0.891、神經質0.923、開放性0.875、宜人性0.862、嚴謹性0.904.筆者對其信度進行了檢驗,發現青少年學生在5個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範圍分別是:外傾性0.706~0.784、神經質0.78~0.866、開放性0.659~0.728、宜人性0.652~0.677、嚴謹性0.804~0.871,各年齡段的信度值基本穩定。就效度資料看,5個因子解釋了人格50.6%的變異,量表的結構分明,30種人格特質基本上負荷了各自的人格維度,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幸福感量表係采用自編的生活滿意度量表和Diener等人所編製的快樂感量表。其中,生活滿意度量表包括學校、學業、友誼、家庭、環境和自由滿意度6個維度共36個項目,量表采用7級計分製,每個測驗項目最低分數為1分,最高分數為7分,得分範圍介於0~252分之間,分數越高,表明生活滿意度越高。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介於0.87~0.93之間,總量表和各分量表的間隔一個月的穩定性信度介於0.80~0.85之間。就效度資料看,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6個因素的方差累積貢獻率為49.54%,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驗證性因素分析證明了其構想效度。快樂感由正性情感和負性情感組成,兩個量表分別包括6個和8個項目;每個項目最低分數為1分,最高分數為7分,分數越高,說明正性情感或負性情感體驗越強烈。已有研究發現,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筆者對其進行重新考察,發現其內部一致性信度分別為0.76和0.82;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兩個因素聯合揭示了快樂感47.62%的變異量,表明量表的結構效度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