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人格能力比較與幸福(1 / 3)

一、引言

早期社會比較的文獻主要集中於人們比較資源的選擇和對績效改善的動機,近來的焦點越來越多地由比較的動力轉向於對這種比較的認知和情感結果的研究。圍繞著“向上比較對幸福感和自尊帶來威脅,向下比較導致自尊和幸福感的增強”這一簡單的假設推進了對社會比較的研究,但得出的結論卻是有分歧的。概括起來,關於比較方向與幸福感關係的研究集中在三個方麵。

第一,向上比較對心境的影響。向上比較對心境同時具有積極和消極的影響:向上比較導致不滿、被剝奪感和氣憤;也能帶來激勵和樂觀等正性情感,即使自我評價和其他情感是消極的。有觀點認為,與優越的他人的比較能增強幸福感。當大學生被試被告知,一些學生對大學生活的適應比他們好時,高自尊被試的心境得到提升,低自尊者並沒有表現出正性或負性情感的變化。有實驗發現,得知他人對大學生活的適應情況好於自己的被試組比得知他人與自己的適應相似組的被試報告了明顯更積極的心境。總之,有四項關於向上、向下、側麵比較方向對情緒影響的研究發現,向上比較相對於其他方向會降低心境。有五項研究發現,向上和向下比較對情緒的影響沒有差異。有四項研究發現,向上比較比向下比較對心境帶來積極的影響。以上分析表明,向上和向下比較對情緒影響的結論是不一致的。

第二,向上比較對自我評價的影響。向上比較導致消極的自我評價。給女大學生被試呈現了有魅力的和沒有魅力的女性照片,發現相對於沒有魅力的照片,被試在觀看了有魅力照片後,對自己容貌的評價更消極。與基線水平相比,向上比較導致消極的自我評價。總之,向上比較同時具有自我增強和自我威脅效應。

第三,向下比較的情感效應。向下比較效應似乎比向上比較更一致、更積極,這種自我增強的效應似乎更可能發生在低自尊者或處在威脅中的個體的身上。

以上分析表明,向上比較對心境和自我評價影響的效應並不一致,同時具有積極和消極的影響。這種不一致可能與比較的領域有關,在不重要的維度上,向上比較的效應可能是不明顯的,甚至是積極的;當在對個體具有重要影響或個體認為重要的維度上比較時,向上比較的影響可能會是消極的。另外,以往的研究對象要麼未涉及人格特征,要麼是在一些次級人格特質如自尊維度上進行,較少涉及更廣泛的人格維度如內外傾和神經質人格經曆向上比較後的心境和自我評價的變化。

在能力比較情景中考察內、外傾和神經質人格及比較方向對能力的自我評價和心境的影響。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是他們綜合素質的一個側麵,在文化素質水平測驗中的成績因為具有社會比較的意味,因此會對他們能力的自我評價和心境產生明顯的影響。預期向下比較使各種人格特質者的幸福感得以提升,向上比較使得各種人格特質者的幸福感降低。但在同樣的比較方向下尤其是向上比較時,外傾、低神經質者幸福感受到較小的影響,而內傾、高神經質者的幸福感受到較大的影響。

二、研究過程與方法

1.被試

根據艾森克人格測量結果,從某大學文理科專業一年級學生中選取內、外傾組各22人,高、低神經質組各18人,共80人。實驗結束,每個被試得到一支精美的簽字筆,以作為他們參加實驗的紀念品。

2.材料

艾森克人格簡式量表、能力自評問卷、臉型幸福感評尺、百科知識測驗。艾森克人格簡式量表係采用錢銘怡教授修訂的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EPQ-RSC)。臉型評尺係采用Andrews和Withey編製的幸福感量表,它將7張臉孔由非常開心到非常不開心排列在一起,既可測量人們對生活的總體感受,又可測量一定時刻的心境狀態。百科知識測驗係由兩位曆史學研究生各選編30道百科知識的多項選擇題,後請兩位文史專家從中挑選出40道題目,組成難度和覆蓋麵相當的測驗題兩套。能力自評問卷用於被試對自己百科知識素養的水平進行自評,評判分為優、良、中、可、差五個等級,評價標準見實驗程序。

3.實驗設計

采用2(特質類型)×2(社會比較方向)混合設計。其中特質類型為組間變量,社會比較方向為組內變量。因變量指標為能力自我評價(自我滿意度的指標)和心境的指數。

4.實驗程序

先以人格量表之外傾性和神經質分量表對被試進行測量,根據測量結果將被試劃分為高、低神經質組和內、外傾組,其中內、外傾組各22人,高、低神經質組各18人,共80人。

實驗開始,主試告訴被試,將要進行的是一項有關大學生文化素質狀況的調查,調查目的是為今後的課程設置提供參考。要求被試先對自己百科知識素養的水平進行自評,評價標準為優(80分以上)、良(75~80分)、中(70~75分)、可(60~70分)、差(60分以下)。然後運用七級李克特量表評價自己此刻有多麼快樂、壓抑、開心和悲哀,這些分數合並後得出一個單一的情緒指數(a=0.82),以作為心境的基線水平。主試及助手在檢查自評問卷的同時,把被試的自我評價等級秘密地填寫在事先準備好的表格中,在檢查無誤後,進行百科知識測驗一,測驗約持續10分鍾左右。測驗結束,插入一個無關的任務,讓被試自由筆述自己對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為控製時間,提示可簡潔陳列觀點。主試和4個助手當場批改試卷,根據個人的自評等級,把預先設計好的分數填寫在分數通知單上(均為80分以上,根據個人自評的等級而有差別,如自評為優者,反饋成績90分以上,良者85分以上,其他等級分數在80~85分之間)。約8分鍾後,主試鄭重宣布,經過我們認真的批改,剛才的測驗成績已經出來,分別分發給被試個人,然後主試宣布,一般大學生在此類測驗上的得分是78分(此為設置的向下的比較目標),要求被試重新對自己的能力及心境進行自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