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年 的 回 憶(1 / 1)

過了農曆臘月二十三,年的步子似乎邁得一天比一天快,孩子們還沒有來得及扳著手指頭盤算,年三十就笑盈盈的站在大家麵前。小時候,過年是我們最大的盼。

“過年有什麼好?”。看到孩子們歡天喜地的勁兒,大人們明知故問地逗孩子。孩子也不含糊,眨巴著一雙亮晶晶的小眼睛,脆生生地回答:“過年穿新衣,戴新帽,吃得好,玩得歡,還不好嗎?”的確,盡管是那個吃大鍋飯的灰色年代,農民年三十還得出工勞動,想上集采購些物品要請假,還失去一天幾角錢的勞動報酬;盡管父輩們日子過得捉襟見肘,衣袋裏沒有多少錢,有些家庭甚至於借錢過年,但又怎樣?快樂、熱鬧、溫情、輕鬆似乎與錢多錢少不搭界,物質的匱乏擋不住人們的激情,春節照樣過得風風火火、有模有樣,定格成一年中的良辰美景。

先從吃的說。除了主食大米,糯米麵和小麥麵家家也要準備一點,用來做湯圓和饅頭,小麥麵是機械加工出來的,做饅頭也不複雜,仙桃狀的饅頭綴上紅的、綠的花朵即算完事;可湯圓要吃到嘴就沒那麼輕鬆了,浸泡了有些日子的糯米,撈出瀝幹後放在石臼裏,揮起十多斤重的石榔頭一下一下地錘,幾十斤的糯米夠你忙活半天,大汗淋漓是必然的,但麵粉做出的食品又香又甜又粘也是必然的。過年光有主食是不夠的,還得有菜,即桌上六樣:豬肉、魚、粉絲、海帶、千張、豆腐,份量有限,除夕和大年初一早晨往桌上擺放一下,成人們很少動筷子,滿臉愛意地瞅著、鼓勵著孩子們大口大口的吃,之後,菜放進碗櫥,等待客人到來。

老人說,吃不吃人不知,穿不穿眼麵前。大年初一孩子們身上絕對不能少新衣新帽,要不,成群結隊的拜年隊伍聚集在一塊,小夥伴們嘰嘰喳喳地為你鳴不平,會把你鳴得淚流滿麵。所以,在那個購布憑票、買帽排隊的歲月,成人們過年可以“江山依舊麵貌不改”,但孩子們這一關不能含糊。在他們看來,農人們一年365天有300天是穿草鞋、戴草帽甚至打赤腳涼膀子,那是平常日子,隻是一歲隻有一個年呀,連耕牛都是“打一千,罵一萬,年三十晚上一頓飯”,更何況人呢?過年就得突出“新”字。

那年月,老老少少知道變著花樣玩,那種玩法是群體性的,樂趣可以傳染,是地地道道的身心放鬆。臘月二十八,生產隊組織清塘逮魚,有抽水泵卻不使用,偏讓壯漢們腳踏水車搖頭晃腦地唱著漁歌,一腳一腳帶出白嘩嘩的水,隨著水麵下降,大魚小蝦們開始蠢蠢欲動,再後來,大塘水盡魚現、魚頭攢動,人們興奮,跺腳,呼叫,扔土塊,置身場景,隻一個樂字!更樂的還在後麵,年初一到年初三,附近幾個村莊的百姓自行組織起來唱《沙家浜》、《紅燈記》,樂器單調,服裝、道具也不專業,但大家四句推調子唱得響亮,人物形象塑造的豐滿,表演的誇張,有樂,有趣,有笑,有良好的氛圍,這就夠了。觀眾中受益最大的是賣甘蔗的,賣荸薺的,挑貨郎的,他們的物品總會銷得幹幹淨淨,當然,孩子們也不錯,偶爾也會在擁擠的人群中撿到幾枚硬幣,作來日與夥伴們“砸老鱉”的資本。

三十多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時間的車輪已碾到21世紀,從回憶中走出,揉揉雙眼,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現代的物質生活、經濟條件,比起30多年前實乃天上人間!但人類本源的快樂、真誠、率直、輕鬆,卻不知不覺中與人們漸行漸遠,好在它有它的大環境,我有我的小世界,春節將至,隻要你用心,隻要你願意,隻要你努力,記憶中那些美好、鮮活的場景,將會還原到你我的年中,不信,你瞧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