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傳媒之下注意力經濟與影響力經濟的分析
當代論壇
作者:隗建華
【摘要】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不斷發展,當前社會信息量正在以一種爆炸性的速度,迅速向四周輻射開來,而這也使得注意力更加珍貴,成為了一種稀缺的資源,也成為了二十一世紀經濟的基礎。本文主要分別對網絡傳媒下的注意力經濟與影響力經濟進行了分析,以期能對其有全麵的認識。
【關鍵詞】 注意力 注意力經濟 影響力經濟
一些經濟學家提出,經濟是由稀缺的東西來決定的。在互聯網不斷飛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麵對大量過剩的信息,人們隻能以有限的注意力去應對無限的信息,因此爭奪注意力已經成為了一種經濟,成為了信息社會中的“貨幣”。
一、何為注意力經濟
1、注意力經濟的提出
作為時下最為熱門的一個經濟詞彙,注意力經濟是由美國經濟學家提出的,其在《注意力購買者》這篇文章中提出,“注意力經濟”其實指的就是先有效地配置企業當前的資源,進而在實現最低成本投入的同時,吸引消費者或用戶的注意力,並從中培養企業潛在的消費群體,為企業未來的發展獲取最大化的未來無形資產。當前,“注意力經濟”在經濟分析中並未通行使用,但是這個概念對現存的某些經濟現象具有很強的解釋力,因此從理論上來講其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而在互聯網經濟背景下,以IT行業為主的新興經濟對“注意力經濟”的深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踐。
2、注意力經濟的特點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注意力經濟”也就是經濟消費者的注意力。可以說在這種經濟狀態下,最重要的並不是資源,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貨幣資本,也不是企業所獲取到的信息,而是注意力。注意力的含義是人們關注一個主題、一種行為、一個事件以及信息上的持久尺度。而其具有一定特點。第一,注意力無法共享、無法複製。這是因為其表達的隻是個人的愛好、興趣、願望等;第二,注意力是有限的,稀缺的。在互聯網經濟時代下,信息已經出現了過剩,人們對一件事、一種行為的關注度逐漸減少,進而導致有限的注意力逐漸成為了稀缺的資源;第三,注意力有易從眾性。因為受眾的個體會在相互的交流中,相互影響;第四,注意力可以傳遞。從當前漫天的名人廣告中可以看出,受眾個人的注意力其實可以從個人關注的名人到名人所代言的廣告物上;第五,注意力是產生經濟價值的間接體現。在市場經濟下,企業往往願意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掌握著注意力資源的媒體,而媒體則將自身所凝聚著受眾注意力資源的時間或版麵出賣給企業,實現“雙贏”。因此在這樣背景下,大量的企業不惜花巨資通過請名人,或者製造、炒作新聞等方式來獲取人們的注意力,進而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如,軟件公司科利華便斥一億巨資通過香港和內地的電視台等媒體來炒作《學習的革命》一書,進而使其獲取到注意力,科利華的知名度也在短期內飆升,其無形資產也增加了10億元,並借機上市,名利雙收。
3、注意力經濟產生的途徑
注意力經濟是在注意力之後才產生的,因此在此本文就注意力經濟的產生進行分析。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時,著名的傳播學者麥克盧漢就曾提出,傳媒所獲取的最大經濟回報其實來源於傳媒的“第二次售賣”中,具體來說就是各大媒體將已經凝聚在自己時間段或版麵上的受眾以一種售賣的方式“出售”給某些需要這些受眾的廣告商或者是對這些受眾比較感興趣的宣傳者。從這個角度來講,傳媒凝聚的注意力資源其實就是其自身的經濟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