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須麵對的生活壓力
人生充滿著苦難,生活中充滿著壓力。無論是苦難還是壓力,我們都是不該回避的。
苦難可以折磨一個人的一生,但隻要他堅強地活著,苦難就永難得逞。
世上的人所受的苦難,很少像美國人羅伊·瑞卜那麼多,但羅伊·瑞卜並沒有被苦難打垮。
羅伊一生的苦難,從他三歲時便已經開始了。
三歲時,他哥哥不小心開槍擊中了他的麵孔,子彈穿過上唇,擊傷半張臉,兩顆牙齒碎片鑽進鼻竇裏,十年以後,才被醫生發現取出。
九歲時,被夥伴從高樓上推下來,後腦袋開花;十二歲,他父親砍木頭時,誤傷了他,在他的頭上砍了一刀;十三歲,動鼻部手術。
二十九歲,摔傷了骨頭,腎髒破裂,膀胱受損。
三十九歲,被酗酒的妻子開槍擊中胸部及手臂。
四十二歲,醫生為他動胸腑手術,取出被其妻射入的子彈。
五十九歲,跌傷了頸及肩膀。
六十四歲,動手術割白內障時,造成左眼失明;隨後,糖尿病及手部神經病變。
六十七歲,動手術取出小時候被槍擊中後留在口腔的一顆牙下頰骨碎片。
經曆了這麼多危險和不幸,羅伊仍“為幸存一命而感謝上帝”。
很多人的苦難,不及羅伊的十分之一,甚至沒有沾上苦難的邊,隻是一時受挫,竟稀裏糊塗地挖空心思去尋找“非死不可”來結束自己的性命,真是愚蠢!
這些人大概不會知道,逆境生活是一部深奧而豐富的人生教科書,它吞噬意誌薄弱的失敗者,而常常造就毅力超群的成功者。
處於順境的人,往往應酬八方,事務纏身,不免雜事叢生,難以排除無效時間,降低時間效率。相比而言,身處逆境卻有“時間優勢”,置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而不顧,集中精力,數年篤一地進行思索和追求,而且逆境還往往能使人更加深刻理解時間的價值和意義,具有更大的時間安排的靈活性,更好地促人去珍惜時間。時間是“逆境”轉為“順境”的神奇紐帶,究其原因是逆境能激起開發時效的緊迫感。一個人如果想盡快擺脫逆境,往往會最大限度地激發出平時蓄積的生命勢能,加快生活節奏,增強潛能散發效應,竭力提高學習與工作效率。
其次,逆境可以使人產生清醒的自我意識。一個人對自我的行為進行反思往往需要時間與環境,在逆境中,人常常能“冷眼向洋看世界”,相對比較冷靜,會比較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利弊長短、成敗得失、優勢和不足,並能夠在較短的時間裏選定聚集突破的方向。已經付了“學費”,比較容易轉化成對生活理解的真知灼見。因此,逆境是一所學校,它教人聰明,給人學問。身處逆境而能認真總結生命的足跡,可以縮短主客體適應的時間。
再則,逆境能培養人的難能可貴的意誌力量。長期的逆境生活,可以錘煉人不舍之功的長期性,凝就毅力和持久性,培育出耐心、恒心、韌性和悟性。在人生的搏擊中,往往毅力比智力更寶貴。“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時間的效率隻有持之以恒、窮追不放才能獲得,而功在不舍,功貴不舍的精神,常常在逆境的磨練中才能造就。身處逆境者應該時時想到,思想的波濤已到了懸崖口上,再前進一步,就會變成宏偉壯觀的瀑布,以此不斷自勵,終能迎來光明的未來。
其實,說到這裏,我們並不是鼓勵提倡大家都去身處逆境,也不是說逆境的時效利用一定高於身處順境者。不言而喻,優越的工作,順利的工作局麵,寬綽的經濟狀況,健康的體魄條件,歡愉的精神狀態,對駕馭時間自有眾多的優勝之處。我們隻是告訴那些身處逆境的人們,人才的普遍規律是多難興才,時間從來公允無私,不欺逆境人,隻是時間效率在逆境中需要付出成倍的艱辛勞動才能取得。有人曾說過:“橫逆困窮,是鍛煉豪傑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煉者則身心交益;不受鍛煉者則身心交損。”這說明,人們駕馭生活的技巧和主宰生活的能力,是從現實生活中磨礪出來的。試想,一個人如果從小就生在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環境中,不經受艱難困苦的磨練,便不可能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才。一個青年在參加工作以後事事順遂,從來沒有遇到什麼大的困難,他的成長就會較慢,一遇到風浪襲擊就會不知所措,以至遭到失敗。所以說,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切順遂如意,一點風雨也不存在的,並不一定是好事。而磨難多多,也並不一定是壞事。這要看你怎麼去對待了。
當苦難來臨的時候,當人覺得內心充滿生活的壓力的時候,他會感到憂心忡忡。遇到這種現象要小心處理,可以有三種比較好的選擇:
隱藏起來
就某種程度而言,隱藏生活的壓力也叫做禮貌和克製。生活遇到壓力的時候,需要明智地處理,處理好了,生活的壓力不至於給人帶來更大的傷害,處理得不好,反而會雪上加霜。麵臨著生活的壓力,有的時候就需要隱藏和克製。
流露出來
在生活中遇到的壓力有的需要隱藏起來,而有的時候卻會流露出來。一個人常常會本能的宣泄出自己的壓力和緊張。這種宣泄由於是本能所致,通常在自然狀態下發生。比如生病、冷漠、突然生氣、濫用藥物、多語等等,都是這種自然狀態下的宣泄症狀。
產生這種宣泄症狀的原因是因為心理緊張的原因。心理緊張造成生理上的疾病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冷漠是對緊張的一種普遍的防禦方法,但是它會使被一個人忽視的困難變得更糟,製造出更多的壓力,從而導致一個人更多的不關心。除非能打破這種惡性循環,不然的話情緒會變得更糟。
自古至今,曾有許多人嚐試過借酒澆愁的方法,相對更多的是引用過量的咖啡或可樂來疏散一個人的緊張。無論是飲酒還是飲用咖啡或可樂,其結果都是適得其反。
合法的鎮靜劑是另一種應付緊張的方法。服用了鎮靜劑,緊張暫時能夠潛藏在化學藥物的麵具之下,但是鎮靜藥物的藥效消除之後,更多的還是憂愁和煩惱。
還有的人利用多說話來消除心理上的緊張,想緩衝生活上的壓力,事實上,多說話確實能夠消除一些緊張,但是也是一種令人討厭的方法,因為話多會浪費時間、泄露秘密,這些可能還會傷害你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