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選舉上演“三國演義”
台海關注
作者:陳詠江
雖然距離5月的民進黨主席改選還有一段時間,但民進黨內儼然出現了“兩個太陽、一個月亮”的競爭格局,加上形勢瞬息萬變,民進黨主席選舉已經是風起雲湧,硝煙濃濃。
蘇、蔡、謝呈鼎立之勢
連日來,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蔡英文先後通過不同途徑表達了參選黨主席意願,現任主席蘇貞昌也動作頻頻,黨主席改選氛圍驟然緊張,儼然呈現“三分天下”的態勢。
1月28日,謝長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於黨主席選舉,“沒有參選問題,隻有退選問題”,首度表明參選意願。29日,謝長廷出席民進黨中常會,在被媒體問到是不是確定參選黨主席時,隻回答了一個字“對”,進一步明確參選態度。這次謝長廷高調參選黨主席,主打的是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牌。謝長廷認為,民進黨若要執政就必須調整兩岸政策,而自己提出的“憲法各表”是最佳方案。為此,謝長廷一再表示,自己參選是為了推廣理念,“若當選會以黨主席身份訪問大陸”。對於蘇貞昌和蔡英文,謝長廷對前者采取炮轟、對後者進行拉攏。謝長廷屢次對蔡英文釋出善意,稱蔡英文的人生規劃是“2016”,不該進入黨內選舉打到頭破血流,然後再去打決賽,民進黨要執政就必須懂得分工,絕不能“一個人既要當孔明又要當張飛”。
現任黨主席蘇貞昌則延續著他的一貫姿態,勤跑基層爭取黨員支持,充分利用黨主席平台,在“七合一”選舉提名上,有意傾向黨內最大派係新潮流係,暗助新係占盡優勢;對遊係也使勁拉攏,並積極助力遊錫堃參選新北市長,以換取對其個人競選連任黨主席的支持。對於“台獨”黨綱,蘇貞昌則緊抱不放,塑造悲情形象。蘇貞昌個性保守,不僅不對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進行絲毫反省,還高唱“主權”論調。為避免“兩岸熱”衝擊自身,蘇貞昌還利用親蘇學者董立文炮製出“大陸滅蘇計劃”,以獲取“獨派”基本教義派同情。對於高調參選的謝長廷以及潛在對手蔡英文,蘇貞昌則采取了“杠謝、防蔡”的策略。2月27日,針對謝長廷質疑台北市長提名進程太慢,蘇貞昌回嗆道,謝長廷參選台北市長那年,提名時間比現在還晚。雖然腹背受敵,但蘇貞昌將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對蔡英文的防範上。無論是拉攏派係,還是勤跑基層,隻要是蔡英文走過的地方、訪問過的人,蘇貞昌幾乎都要跟進拜訪,所謂“蘇的眼裏隻有蔡”,可謂恰如其分。
從一開始,蔡英文就對是否參選黨主席含糊其辭,吊足了支持者胃口,讓支持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2月8日的《蘋果日報》報道,蔡英文將於近期宣布參選黨主席。對此,雖然蔡英文本人不置可否,但她的幕僚予以證實,稱蔡英文擔憂因公民團體出走導致民進黨持續弱化,並為號召自主性黨員盡快繳交黨費以確保投票權資格,已下定決心於2月底之前宣布參選。2月23日,蔡英文在出席小英之友會時發表一篇猶如“黨主席宣言”的演說,宣示“已準備好黨的發展方向”。然而,遲至3月,仍不見蔡英文正式宣布參選,隻說“時間到了就會告訴你”,可是態度日趨低調。3月2日,親蔡人士表示,雖然蔡英文參選黨主席這件事從農曆年前至今從未變化,但為降低對決氛圍,將“選而不競”,直接領表登記參選。麵對競爭對手,蔡英文采取“暗批蘇、不拱謝”的策略。3月2日,蔡英文到高雄參加座談時提到,“民進黨如今出現私有化情形,目前最大挑戰就是把民進黨還給社會”,這實際上暗批蘇貞昌領導無方。但對於謝長廷的一再示好,蔡英文始終漠然相對,隻淡淡地回應一句“謝謝關心”。
不同布局背後的玄機
謝、蔡、蘇對待參選黨主席的不同態度反映出各自所處的不同情勢,也折射出三人不同的利益考量。
在蘇、蔡“兩個太陽”麵前,謝長廷自詡“月亮”,意指若兩強相爭,即使參選,也無勝選實力,但“借光”卻是不錯的選擇。謝長廷通過釋出“若當選不排除以黨主席身份訪問大陸”的“畫外音”,告知蔡英文“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暗示如果當選黨主席,包括為“大選”抬轎以及“縮短最後一裏路”等“會受傷的事情”都可以由自己來承擔。即便蔡英文執意參選,謝長廷也可以“通過把黨主席擂台變成理念發言台,借著三個月的高度曝光,批判民進黨兩岸政策固步自封”,這樣既推銷了自己的大陸政策主張,又塑造“替蔡打蘇”的架勢,“創造與蔡談判的籌碼,排除新潮流係反對他主導民進黨兩岸事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