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級朋友,中等人脈資:多數是中庸主義者,各方麵層次和自己差不多,能力與自己不相上下、或各有千秋等。這類朋友能共同進步,共同拚搏,二級朋友往往是人際交往中占有最大份量的資源,應該多親近,爭取把自己與對方都變成彼此眼中的一級朋友層次。
第三,三級朋友,劣等人脈資源:失敗者的哲學、悲觀的論調、逃避的心態、偽專家思維、孤陋寡聞卻又喜歡發表高談闊論、喜歡從對方身上謀求利益、自私自利、鼠目寸光,往往是牆頭草,喜歡把“不可能”、“我覺得……”、“很難吧?”……掛在嘴邊的人。
2.統計朋友資源的分布,采取相應對策。
把你目前所有朋友列出來,然後據據三種朋友標準分等級,看看自己擁有多少個一級朋友、二級朋友與三級朋友,分別采取不同的對策:
第一,努力與一級朋友保持密切聯係,爭取更多的一級朋友;
第二,與二級朋友一起成長,共同努力,爭取把二級朋友變成一級朋友;
第三,對待三級朋友有三種方法:采用勸說的策略,以理通人,爭取感化朋友,把三級朋友拉向二級朋友;若勸說策略無效,采用警告策略,有意識地遠離;最後,不與交往,直接刪除人脈資源庫的“病毒”。
人有主觀好惡,要把朋友分等級其實不容易,但不可避免,且是整理人脈資源的一個有效方法。結交朋友,整理人脈資源,在講求效率和收益的職場中尤為重要。
如何經營人脈,有七個有效的方法:
1.慷慨大氣結交朋友。
朋友多則賺錢的機會多。現代社會,建立人脈遠遠不是過去所謂的“拉關係”那麼粗俗簡單,它包含很多層麵的深化,需要用心經營。尋找人脈主動出擊,慷慨待人,坦誠相對,讓人感受自己的大氣是必須的。
2.放低姿態增人望。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道破了讓朋友欣賞自己的不二法門。美國哈佛大學人際學教授約翰杜威曾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我們不是提倡言不由衷亂敷衍朋友,而是要學會“放低姿態,放軟身段”,學會仔細傾聽別人的話,理解朋友這樣說的原因和立場,盡量體諒他們。這樣既能學習他們的優點,也能讓朋友感到自己被尊重和理解。
3.不因人微生鄙視。
也許自己沒有富爸爸,沒有可減少奮鬥二十年的終身伴侶,但懂得人情學,一樣可以得貴人襄助、獲得多方助力。中國台北“身心靈成長協會”的創辦人賴淑惠有著“結交小人物”的經典案例。當時賴淑惠住在一個大廈裏,同時兼營這個樓的房產中介,凡對大廈有興趣的買家,第一個總是先詢問大門管理員,“最近有沒有住戶要賣房子啊?價錢多少呢?”而每次管理員的回答幾乎是:“你去問住在八樓的賴小姐,她很喜歡買賣房子,這樣就不必再去找其它中介商了。”為什麼管理員願意幫賴淑惠的忙?是因為她將他都當成家人般關心,每天出入大門時,必會向當日值班的管理員打招呼,出差返回也會帶些禮物表心意。
4.困苦不離見真情。
西方行為學專家指出人的一生最核心的朋友可以有五十位。一般人看似朋友不少,但稱得上交情的卻乏善可陳。像是在應酬場合活躍的人士,看起來人脈豐沛,但最後願意為他兩肋插刀、雪中送炭的,都不是這些看來熱絡卻隻是點頭之交的人,而是自己可能忽略、卻真正重視和自己交情的朋友。在他們平時健康平安的時候和他們交好,在他們落難困苦的時候更熱心地幫助他們。危機時刻建立的人脈不僅有用,而且能換得很好的口碑,在以後交往的朋友時也用得上。
5.堅持原則得信任。
講求人脈,不是去奉行是人就交朋友的“小人之交”,而是要選擇有原則的“君子之交”。朱豔豔一向將客戶奉為人脈裏的核心,但是不會因此改變自己的原則。一個曾經的客戶要把一批產品捐贈給視力殘瘴人士做公益,朱豔豔發現捐贈的產品其實是離保質期限很近的東西,於是要求他們換成剛生產的貨。幾經抗爭仍遭到拒絕後,她毅然選擇單方麵終止活動,從此,不僅少了個客戶還損失了已經墊付掉的金錢。但是,當其他客戶和朋友知道了這件事情後,意識到交她這樣一個有原則的朋友很放心,因為她不是會為了利益出賣原則損害他人的人。於是,她的朋友雖然減少了一個,卻贏得了更高的人氣與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