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渾身名牌的人“老土”
做廣告策劃的鍾小姐在穿衣上能夠豐富多彩卻又講究經濟實惠,據說這是在大學裏跟一個日本留學生學的:花三分之一的錢買經典名牌,多數在換季打折時買,可便宜一半;另三分一的錢買時髦的大眾品牌,如條紋毛衣、格子百褶裙、閃色衫衣等,這一部分投資可以使你緊跟形勢,形象不致於沉悶;最後三分之一的錢花在買便宜的無名服飾上,如造型別致的T恤、白襯衫、工裝褲、運動茄克等,完全可以依照你自己的美學觀點去選擇。有時,從外貿小店裏找來的藉藉無名的運動茄克,配上各牌休閑T恤和長褲,那種“為我所有”的創造性的發揮,才是顯示眼光及品位的。
3.警惕“煽情”的削價策略
姚女士原來在買衣服方麵消耗頗多,她發現自己在價格的煽動下經常會做一些蠢事,比方無原則地遷就衣裳的尺寸、款色和它適應的場合。後來姚女士在每次購物時為自己定下3W原則:即在買削價衣服時,問自己三個問題,“我為什麼(Why)看好這件衣服,是因為自己喜歡它,真的在第一時間需要它,還是僅僅是因為它便宜?”“我買下來,有多少場合(Where)可以穿它,它適合出現在閨房裏、辦公室、大街上,還是幻想中的瘋狂Party中?”“我在什麼時候(When)可以穿上它?一周後還是一年後,還是等我孩子都上了大學以後?”這3個問題都通過了。OK,買下來基本就不後悔。
4.家電消費:“滯後15個月”的原則
搞對外宣傳的藍女士,1994年結婚時買家電追求一步到位,彩電買了當時最豪華的25英寸直角平麵,錄像機買了會自動翻帶的具備錄放功能的,洗衣機買了全自動帶烘幹的渦輪式的。她認為雖然貴一點,但如果悉心保養可用15年。誰知區區5年過去,彩電流行34英寸鏡麵效果的了;錄像機成了家中雞肋,因為VCD都落伍了,現在吃香的是DVD;洗衣機流行模糊式洗衣機!
汲取了教訓的藍女士總結出家電消費的“滯後15個月”原則,也就是說,與最新型號和技術保持15個月的距離,可以等待這項技術成熟起來,同時價格也降至原先的7成,消費起來又實惠又放心。
5.開好購物單,打的去超市
做市場調查的劉女士對那些頻繁出入超市的年輕女同事說開好購物單,打的去倉儲。她每周收集常去的超市的廣告信息,包括在哪有優惠價的貨品賣。她先乘公共交車到達目的地,然後攥著購貨清單一樣樣去選,把購買時間控製在45分鍾內,然後打的回家。她一般去一次可買半個月的食品及日用品。閑著沒事到超市裏逛逛,逛一次,幾十元就沒了。
6.妙用VC藥瓶蓋
高級秘書何倩的眼影及唇紅都是調出來的!如她僅有的兩支羽西口紅,一支朱紅一支深咖啡,她可以憑一隻瓶蓋和一把小唇刷調製出所有紅色係、褐色係、咖啡色係的口紅,以適合每種場合的需要。眼影也是如此,如果嫌調出的眼影還不夠嫵媚及跳,何倩在參加公司組織的酒會前,把一支禿得不能用的桃紅色的口紅旋開,用手指蘸抹一點到眼角上去,一個很新潮很前衛的桃色夭夭妝就定型了。憑著一手“調色”功夫,何倩花三分之一的錢就可以達到同等化妝效果。
白領追求節約催生拚客一族
“如果你今年過年不回家,如果你可以考慮和一個陌生人‘拚’吃年夜飯,請聯係我,我的QQ號碼是:XXX。”新年臨近,一位網名為“COCOCLO”的異地求學的大學生在網上留下了這樣一個帖子。
“本人出發地‘虹口區魯迅公園附近’,上班目的地‘南京西路仙樂斯廣場’,歡迎‘拚’車同往。”這是上海某外企職員西雅留在拚車論壇上的帖子。白領圈中流行一句順口溜:“買車太貴,擠車太累,打的不實惠,還是‘拚’車最對味。”“拚”車類型多樣,如上班“拚”車,旅行“拚”車,求職“拚”車等。
吳倩倩是從江蘇到上海求學的大學生,大四剛畢業、現正在上海古北商業圈世貿商城一家管理谘詢公司實習的她,加入了“拚”房一族。她在網上找到了一套月租3000元的三室一廳房與其他兩人合租,租金平攤後,每人1000元。“一個人租房少則數百,多則數千,想來想去還是拚房劃算。”吳倩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