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走出形象來
人的心情不同,秉性不同,走起路來也就會有各不相同的風采,從每個人走路的姿態,可以展現個人的氣質。那麼,何種走路姿勢好看又有氣質呢?
良好的步態,應該是自如、輕盈、矯健、敏捷。那麼,良好的步態怎樣形成呢?
1.要掌握好適當的速度
走路,是節奏美的體現。我們知道,客觀事物的反複或相似的等時空出現,就可以獲得節奏。人的雙腳一前一後的反複出現,就可以給人以節奏的美感。走路時,速度不可太快或太慢(散步除外),太快,就形成“碎步”。這種步子會使全身出現搖擺,尤其以女性更為顯著。身體的前後擺動太大,或周身肌肉的抖動太大,都會使人的空間視覺形象失去平衡;太慢也不好,那會使你全身肌肉出現鬆馳,從而失去生活的節奏與力度,給人一種疏懶與精神不振的感覺,更談不上和諧美感。
2.要注意重心的穩定
走路時,應微微收腹。收腹與挺胸的動作是自然連在一起的,隻有當人體的重心略微向前靠,使其正好落在脊柱的前方,才能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前進感。走路時,應抬頭挺胸,千萬不要向前搭拉著腦袋,也不要向後仰。上半身應保持相對的穩定,不要左右搖擺。手的擺動幅度也應與速度相宜,如果頭前傾或後仰,身體左右擺動過大,手的擺動幅度過大等,就可能造成“重心位移”,走路的姿態變成搖搖擺擺,很不穩定。
3.步態要輕
走路的輕巧,一是給人以敏捷的感覺,二是給人以輕鬆的感覺。
輕巧當然要依靠全身動作的協調。獲得輕巧感,走路時需用腰力,同時,走路時腳與腿的使用十分重要,幹萬不要用大腿邁步而要用小腿邁步。即走路時大腿之間的幅度不宜太大,如果幅度太大,就會造成上半身向後傾斜,加大了全身的擺動,讓人覺得“很吃力”,小腿邁步則顯得很輕盈。
走路時,切莫讓腳跟先觸地成全腳落地,而應該是放腳掌先落地,然後腳後跟觸地。從美學的角度講,前腳掌先觸地,能減少全身的擺動與顛簸,給人一種輕巧感。
最後,走路時不要扭動臀部(不是指自然扭動,而是人為的扭動),尤其是女性。因為臀部向左右過大的扭,與走路的前進感恰恰構成了心理上的“異向差”,從而肢解了人體走路時的和諧美感。因此,多餘的、矯揉造作的動作,都會形響步態的優美。
一個人的良好站態、行態、坐態,是人的自然形體在空間的形象顯現。如果我們把一個人出現頻率很高的形體動作“篩選”出來,那麼,這些具有連續性與穩定性的動作,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人的風度。
沒有先天的美麗,可以有後天的氣質
一個人的氣質是指一個人內在涵養或修養的外在體。氣質是內在的修養的不自覺的外露,而不僅是表麵功夫。如果胸無點墨,那再用華麗的衣服裝飾,這人也是毫無氣質可言的,反而給別人膚淺的感覺。所以。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氣質,做到氣質出眾,除了穿著得體,說話有分寸之外,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品德修養,不斷豐富自己。
一、一個人的氣質是內部修養,外在的行為談吐待人接物的方式態度等的總和。優雅大方、自然的氣質會給人一種舒適,親切,隨和的感覺。
二、氣質不是學來的,而是培養出來。不能說太多,但要什麼都懂。
三、品味決定氣質。
四、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很有道理的,你可以接近一些氣質好的人,你就會不知不覺得改變一些。
五、多看書,多思考。氣質不是一個月兩個月可以改變的,是需要一年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很多人讀完大學,很久沒見的人都說他變了一個樣,其實就是校園生活熏陶出來的。
六、多欣賞高雅的藝術品。高雅的藝術品有著這樣的魔力,它吸引著人的注意,並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人的氣質。
七、運動可以使人擁有良好的體型和健康的心態,赫本的氣質和練芭蕾舞有很大的關係。
八、要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好的心態,才能培養出好的氣質。
九、氣質是內在散發出來的一種魅力,氣質這東西要靠內在修養,如果要將氣質用外在的東西表現出來,那就是做作。
十、一個人的閱曆、學識、對自己的了解程度都會對氣質有一定的影響。
十一、氣質也是分很多種類的,比如張揚,穩健,靈性,嫵媚……還有一種就是更難達到的高貴。
十二、氣質確實有天生影響的,不過在短期內無法改變天生因素和教育背景下,你可以試著培養自信!有自信的人才會美麗,但不能失去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