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通往精英之路的職場處世(2)(3 / 3)

最嚴重的,是欺負能造成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與自殺。一些受害者最終無法忍受而結束自己的生命。一項在挪威的研究發現,遭受欺負的受害者中,有40%的人在某一階段有自殺的念頭。對日本企業員工的研究也發現,被欺負是導致自殺的一個顯著原因。

欺負還有“漣漪效應”,能影響到目擊者以及受害人工作以外的社會關係。一項對1137人的調查發現,22%的目擊者辭掉了工作,70%感到緊張。欺負事件會使受害者的朋友或家人卷入是非,造成了受害者與朋友或家庭關係的緊張。

1.哪些老板或上司愛欺負人?

美國兩所大學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當老板感到無能時,容易通過欺負下屬員工的方式來維護虛弱的自我心靈。南加州大學的研究者法斯特稱,權力的缺點是提高了對人的要求,使掌權者感到不安全,這是上司和老板們經常感到無能的重要原因。研究者通過4個心理學實驗研究了410名來自真實工作環境的誌願者後發現,缺乏安全感的上司在得到自尊心的激勵後,會減少專橫的行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塞麗娜·陳稱:“一定要讓他們在某個方麵自我感覺良好。”這意味著,即使是恭維上司的某種嗜好或工作以外的活動,似乎也能讓他們感到不那麼窩囊,從而減少你被欺負的機會。雖然拍馬屁可能是解決辦法,但也有專家指出,長遠來說,支持上司的工作才是上策。

愛欺負人的老板或上司內心常常被日複一日的不安全感、孤獨、無意義、空虛所占據,人際之間的競爭帶來的壓力、無助、恐懼,讓其時時處於緊張焦慮之中。為對抗焦慮,他們欺負比自己弱小或職位低的人,使自己獲得安全感、自信心和掌控以前的感覺,最重要的是可以消除內心的焦慮和不安。此行為若超過一個月,就需要尋求專業心理輔導。

2.哪些下屬容易被欺負?

心理專家認為,具有以下人格特征者容易成為工作場所中的被欺負對象:情緒不穩定,容易煩惱,容易受到環境影響,性格較為內向,責任心比較強,逃避現實。這些人往往社會技能較低,在公司資格也很低,獲得同事的支持較少,導致了他們的自尊心很弱,習慣於逆來順受,最容易遭受資格老或地位高者的欺負。

專家給“受氣包”的建議

建立人際間的界限

很多受欺負的人從小時候起就是父母的“情緒垃圾桶”,導致孩子會很注意觀察周圍的人的需要。有部分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以後,難以區分自己與他人的需要,容易把別人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攬,也難以拒絕別人的要求。

Ben有一次在習慣性地答應借錢給同事之後,他轉念想到了應該拒絕,於是他說:“真不好意思,我身上沒帶錢。”這對於他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要是在以前,他即使沒帶錢,也會飛快地跑去銀行取了錢拿給別人。

學會對上司說“不”

很多人不是不想拒絕,而是在他們的感覺中,說“不”就意味著關係的終結,甚至是毀滅。所以當他們學會用不對抗的方式來說“不”的時候,就可以拒絕了。

Ben隻要對想要給他額外工作的校領導說:“我很願意給學校幫這個忙,隻是我最近確實很忙,如果你們不著急的話,我一個月後就可以開始做。”如果這樣說,校領導就會讓別人去做了。

加強自我價值和安全感

當我們感覺自己沒有價值、不被愛的時候,我們的行為方式就墜入“被欺負”的深淵,所以,要改變這種狀況,我們需要改變我們內在的感覺。可以每天在心中反複告訴自己“我是有價值的,我是被愛的,我是獨一無二的”,並體味這種美好的感覺。當你確實相信的時候,你外在的世界也會發生改變。

辦公室人際關係的至尊寶典

作為一名雄心勃勃想要打通精英之路的白領,對於基本的職場世故你肯定已經了若指掌,但是下麵這些技巧,則是你與精英在職場處世上的區別。

你是否與下麵幾類人有著深交,從而無聲無息中影響到了你能否受到上司垂青,並進而影響了你能否成為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