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通往精英之路的職場處世(2)(2 / 3)

有些人怕被別人“搶戲”,做事情之前先表現,恨不得讓大家都知道,這是和上級爭功的一種表現,會讓上級對你產生戒心;有些人,與世無爭,隻會默默幹活,功勞都歸別人所有,領導卻認為你什麼都沒有幹;有些人隻在領導在的時候幹活兒,看著活兒好像都是他幹的。這些都不可取。在職場中,有一類人在任何公司都會淪為被搶者,尤其在女性職業人中最為明顯,她們的共同特征是不擅言辭、不自信、悲觀消極、內心敏感。“溫、良、恭、儉、讓”的儒家處世哲學,隻適用於君子。麵對著現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生活,不能完全適用。

專家總結:職場是戰場,爭功是職場的正常現象。就算是被別人爭了功,也應該用一個平靜的心態去對待,最好的辦法就是以退為進。我們提倡的是兢兢業業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尋找適當的時機向領導彙報,說明事情的真相,或者采用讓別人去說自己好的方式去爭功比較恰當;同時也勸告那些在辦公室投機取巧、爭功勞的人們,搶一次兩次功勞,濫竽充數,可能會成功,但早晚也會露餡兒。

2.別急著傾訴,先忍忍

被同事或搭檔搶了風頭或功勞你會怎麼樣?憤怒?覺得不公平?讓他難堪?這些感受都很正常。我們的傳統文化追求“含蓄”,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做一個默默努力的好孩子,不張揚、不爭搶。但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藏著另一個自己,渴望得到周圍人的認同,渴望得到上司的認可,在這一點上“搶戲”和“被搶戲”的人內心並沒有太大區別。

深入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對方,這有利於我們撫平各種情緒。那麼,究竟應該怎樣做?

首先可以與這位“搶戲者”談一談,讓他知道你並不是溫馴的小綿羊,他的那些伎倆,不是不知道,隻是沒達到與他撕破臉的地步。

有時也需要對這位同事大加讚賞,這種方法對職業女性來說特別重要。很多研究者發現,女性員工喜歡從“我們”的角度而不是“我”的角度來做事,所以她們的想法和首創就常常會被男性同事挪用。如果著眼於事情的積極一麵,你的同事也是想方設法要幹出最好的工作,而且他對要做的事情有獨到的看法也許會有助於你解決這個可能很棘手的問題。在誇你這位“搶戲”同事的同時,也說說你工作的不易,都完成了哪些工作,遇到了什麼困惑,當做是請教他人,再把這些人的建議運用到工作中。沒幾次,大家都會了解到你做的工作實際被那個同事“搶戲”了。

專家總結:公司猶如一個小社會,形形色色的人都會存在。即使是在團隊合作精神盛行的今天,依然難免有個別藏私小人為求功勞而搶奪別人的辛苦果實。此時直接向老板哭訴,可能並不能改變既定的局麵,反而還會落得搬弄是非的嫌疑;百般忍讓隻會更加助長小人的氣焰;以牙還牙地互相報複換來的將是無休止的辦公室風雲。手足無措之際,建議不妨先忍耐一時,等待事過之後再陳述立場,或者將此經曆默藏心中,日後多留一手,也好及早提防。

老板或上司為什麼老欺負你

Amy之前的老板Kate是一個脾氣很壞、欺負下屬的人。在Amy給Kate做秘書的3個多月裏,Amy幾乎天天挨罵,她回憶道:

Kate總是指手劃腳發很多命令,比如“你去洗杯子!”當我幹了一半,她又接著說:“你去倒杯茶!”“你把桌子收拾收拾!”等我把桌子收拾好了,她開始罵我:“我讓你洗杯子怎麼還沒洗?”有好幾次,她找不到我交給她的文件或傳真,就硬說我沒有給她;還有一次,她給每個下屬都發了E-Mail安排任務,包括我要幹的活,可是她的發送名單上漏了我的郵箱,結果我自然沒有完成。開會時,她對我大喊大叫:“我讓你做的事,你為什麼不做?”我大吃一驚,讓收到E-Mail的同事打印一份出來,果然是Kate自己打的抄送者名單中沒有我。盡管如此,她也沒有表示出絲毫的歉意,隻對我說:“你現在還有20分鍾的時間去完成!”

Amy是一個典型的受到老板欺負的人。根據美國“工作場所欺負研究所”的調查,超過三分之一的職場中人曾被上司、老板欺負過,形式有挨罵、遭鄙視、工作被搗亂等。有人力資源組織調查發現,四分之一的雇員在過去12個月之中有被欺負的經曆,這種現象在經濟不景氣時更嚴重,員工深陷老板和上司的魔掌。

工作場所欺負嚴重影響了受害者的心理健康。有專家發現,許多受害者持續經曆著恐懼、壓抑、自尊降低、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工作場所欺負也給受害者帶來了一係列的生理問題,受害者患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遠遠高於非受欺負者,頭痛、慢性疲勞、精力不足、注意力分散和過度警覺等也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