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財務管理以資金管理為中心。通過全麵預算,嚴格對資金流量的控製,充分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實行“一支筆,兩條線,三個會”相結合的辦法來管理企業資金。所謂“一支筆”是指該企業的資金在通過全麵預算的前提下,隻能由一個人(總會計師或財務經理)來統籌安排。所謂“兩條線”是指企業要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即資金由財務部門集中使用,以確保生產、經營、投資等的資金需求。所謂“三個會”是指在“一支筆”、“兩條線”的基礎上,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開展好資金平衡會,討論通過資金預算;資金調度會,根據各部門申報用資計劃,進行安排調劑和解釋說明;資金分析會,主要是跟蹤分析,評價和考核資金的使用情況和經濟效益。
3.成本管理以環節控製為中心。環節控製是根據係統論和控製論原理提出來的,具體的說,成本管理必須按照這樣的秩序分別進行控製,才是全員、全麵、全過程且有效的成本管理,即設計成本的控製由工程師、會計師、經濟師共同參與並預測和控製,采購成本的控製,生產、作業成本的控製,在製定合理的單位消耗定額的前提下,應將指標分解到班組、機台或個人,實行二級或三級核算製,即把責任會計和成本會計相結合進行核算,亦即把財務管理滲透到會計核算的全過程,以保證有序且有效的控製和管理,在實物中,人們一談成本管理,就幾乎全是針對生產環節、作業現場的消耗問題,實際上,從控製的觀點出發,加強對設計成本和采購成本的管理比加強生產環節的管理更為關鍵,這就如預防疾病比治理疾病的意義更廣泛、更深遠。
4.企業重大的經濟決策特別是投資決策,要有財務人員參加,並要進行經濟效益的科學論證。企業重要的投資籌資項目、新產品試製、科技開發、技術改造、跨國經營、融資、兼並、聯營、重組等重大舉措,除要進行市場前景預測、技術論證外,還要把經濟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加以預測、分析、評價,在眾多的評選方案中,選擇技術先進、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最好的項目。
5.企業的年度經營計劃、各項發展規劃,要以貨幣的形式融於財務計劃中,財務計劃統括全局,其他各項計劃服從財務計劃。其他各項計劃的製定要以財務計劃為中心,最終服從於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這個根本目標。要改變過去那種先編製生產經營等其他計劃,然後彙總得到財務計劃的被動做法。企業財務計劃或者財務預算方案一旦形成,各部門要層層落實,力爭實現財務計劃。
6.建立財務分級責任製,要使財務管理的目標和要求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層層分解,落實到各單位和各部門,使各單位、各部門都承擔資金、成本、收入等財務指標。凡是物資采購、產品銷售、產品開發、設備更新、對外投資等經營活動,都要圍繞著產品多、質量好、成本低、效益高做文章。
7.建立以財務指標為中心的企業內部生產經營考核、評價指標。企業內部各部門和各級經營單位除了以財務目標為主製定各分目標後,還要對其工作績效和經營結果進行考核、評價。要以成本、利潤、資金回收與占用等財務指標為主考核其目標完成情況。即使是產量、質量、安全、效率等指標,最終也要折算成經濟效益指標加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