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通往精英之路的白領創業(2)(1 / 3)

偷藝成就你的老板夢

要想創業,你就得有老板的本事。你幹業務一流,做管理上等,並不代表當老板就能成功。老板會什麼你就得會什麼,企業的流程你要懂,產品的相關技術你要明白,在人事、市場、管理上都要有拿得出手的能耐。那麼,你得學會“偷藝”。李嘉誠當年創業時就用了這一招。

趙建雲也是一個靠偷藝成就老板夢的例子。1993年冬,時年23歲、出生於慈利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趙建雲,高考落榜後,懷揣30元錢獨自來到深圳打工。起初他在一家工廠打工,月薪隻有300元。看到有的同齡人月薪幾千元,趙建雲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月薪高的人都是高級管理人員。於是,他暗暗下決心,一定要當上高級管理人員。從此,他一邊打工,一邊在廠裏學技術,並偷偷學管理。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年之後,他終於得到老板的賞識,當上了高級管理人員,月薪近4000元。

正當趙建雲的老鄉們對他高薪做管理工作羨慕不已時,他卻莫名其妙地炒了老板的魷魚,主動到一家塑膠廠打工。放棄月薪4000元不要,而去月薪不到千元的塑膠廠打工,這讓他的老鄉們怎麼也想不通,都勸他要慎重。但趙建雲卻鐵了心。原來,他有自己的打算,他到這家工廠去名為打工,實為“偷師”學藝。因為他知道這家塑膠廠生產的產品被日本人看好,看準了塑膠生產很有發展前景。正是看中了這一點他才來此打工的。在這家工廠,趙建雲做工十分賣力,每天起早貪黑,有時還要比別人多加好幾個班,為此,他經常得到老板的表揚。老板壓根兒就沒想到他是來當“臥底”的。

不知不覺間,趙建雲掌握了塑膠廠生產的所有操作技術,也掌握了企業的運作模式、技術和市場信息。

為了便於與日本人交流,趙建雲還一邊打工,一邊學日語,並專門請了一位日語教師。兩年後,他的日語水平大有長進,基本上能與日本人進行口頭交流了。

看到時機到了,趙建雲找了個理由辭去了這家塑膠廠的工作。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一位前來驗貨的日本人。這個日本人見這位貌不起眼的年輕人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而且人也忠厚,對他很有好感。特別是趙建雲一語道出了他的“心病”,說他做的生意被香港老板中間賺了一手,很不合算,並說,自己準備辦同樣一家工廠,產品直接銷往日本,價格絕對優惠。於是,雙方一拍即合。趙建雲從此走上了成功創業的道路。

要想偷藝成功看,就要勤奮、好學、忍耐、同時要低調,謙和做人。如果你趾高氣揚,那麼別人自然就不願教你,而很多時候,偷藝是需要去請教那些懂得的人的。比如,做報表不是看看就能學會的,你得以工作為理由向公司裏專門做報表的人學學,但你在平時早就將人家得罪了,人家又怎麼肯無私地幫助你呢。

偷藝千萬不要被人察覺,無論如何,任何一個老板都不會喜歡自己的公司出現“偷藝”的人。在“偷”的過程中,你要讓人覺得你是在學藝,而且是為了把工作做好才去學藝。

需要強調的是,不要讓“偷藝”成了法律意義上的偷,比如竊取商業機密。

小公司創業的風險防範

每個人都有一顆不安份的心,自從“幾萬元可以注冊公司”的政策出台後,許多人都有了躍躍欲試當老板的打算。當然,對於草根創業者來說,許多都是從小打小鬧開始的,可能就是一個店鋪、一個辦公室、單槍匹馬或幾條槍、或者大公司做管理小投資做生意兩不誤,不管什麼形式,草根創業者一開始都麵臨著資金少、抗風險能力弱的特點,隨便一點小的事故可能都會導致嬰兒期的事業遭受滅頂之災,導致多年辛苦積攢的創業資金血本無歸。

對於大家常見的行業選擇、商鋪選址、市場調查評估本文就不談了。下麵主要從傳統行業來談一談小風險的防範,希望對立誌創業的人士有點幫助。

1.保險必不可少

許多個體創業都對保險很忽略,但買保險是“小投入大保障”,是必不可少的。這裏講的保險有兩項,一是員工人身險(工傷險、意外傷害險、住院險),二是財產險(盜搶險)。很多小企業是不為員工買工傷或意外傷害險的,雖然勞動法規有規定,更別提醫療方麵的險種了。但作為企業主,隻要事實勞動關係成立,員工出了意外(工傷、大病、遇劫致死),企業都脫離不了關係,付出不少。至於財產險,對於貨值價值大的商品,就必須要買,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治安環境,這個也是幾百元保費一年就可保幾十萬財產,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