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選自《金樓子·誌怪篇》。《金樓子》為南朝梁·蕭繹所撰,原書十卷。元明時此書已經罕見流傳,清乾隆間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輯出佚文編為六卷,共十四篇:《興王》、《箴戒》、《後妃》、《終製》、《戒子》、《聚書》、《二南五霸》、《說蕃》、《立言》、《著書》、《捷對》、《誌怪》、《雜記》、《自序》。《誌怪篇》共五十四條,多記動植物產之異,接近博物體誌怪。常取材於古書,如“優師木人”即取自《列子》卷五《湯問》。作者蕭繹(508—554),為梁武帝第七子,後繼承帝位,史稱梁元帝,博學好著述,著有《金樓子》、《梁元帝集》等。
有人以優師獻周穆王[1],甚巧,能做木人,趨走俯仰如人[2]。頷其頤則可語[3],捧其手則可舞。王與盛姬共觀[4],木人瞚其目[5],招王左右侍者[6],王大怒,欲誅優師,優師大怖,乃剖木以示王,皆附會革所為[7],五髒完具,王大悅,乃廢其肝,則目不能瞚;廢其心,則口不能語;廢其脾,則手不能運。王厚賜之。
[1]優師:優,扮演雜戲的人。師,指有專門知識技藝的人。此處“優師”即是指表演雜戲的藝人。周穆王:名滿。西擊犬戎,南征徐戎。《尚書》中《君牙》、《同命》、《吊刑》三篇,相傳為穆王的誥諭。有《穆天子傳》演述穆王乘八駿西行見西王母的故事。
[2]趨走:疾走。趨,跑,疾走。
[3]頷(hàn):本意是指下巴,這裏用作動詞,指搖動下巴。頤(yí):下巴,麵頰。這裏指下巴。
[4]盛姬:周穆王的美姬。
[5]瞚(shùn):同“瞬”。眼珠轉動,眨眼。
[6]招王左右侍者:此句在《列子·湯問》中作“招王左右侍妾”,故“王大怒”。
[7]附會:附著黏合在一起。革:是去毛並經加工的獸皮。此句意思即說木人僅由獸皮和木頭塊黏合而製成。
這篇小說以簡潔明了的文字敘述了周穆王時代一位優師在國君麵前表演木偶戲的故事。優師在古代地位低下,隻是一個伶人角色。王公大臣因他有一技之長而將其敬獻給穆王,意在討好穆王,博取君主一笑。意外的是,在表演中那個木人居然像真人一樣,扮演大王,召喚左右侍者,這種情形讓穆王大光其火,要取優師的性命。優師為解王的怒氣,更為了自己的性命,將木人剖心挖肺,穆王方才為之氣消,重獎優師。
這個故事揭示了統治階級的殘暴狠毒。對多數的普通人來說,一個皮革木塊製成的小小木偶居然能對侍者做出召喚的動作,這該是多麼可愛而又逗人發笑的一個戲劇場景啊!但是高高在上的周穆王,卻由此敏銳地感覺到對其不可褻瀆的王者至尊的侵犯,並為此惱羞成怒。另一方麵,也是對優師高超技藝的側麵描寫。穆王有多恐慌生氣,就說明優師製作木人的技術有多高明。
在南北朝時期,手工業者、雜耍藝人的社會地位極其低下,蕭繹雖貴為皇族,卻能對優師技藝大加讚賞,將本文錄入,確實難能可貴。
(尚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