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節 蘇小卿(1 / 3)

此篇是《醉翁談錄》的佚文,收在《永樂大典》第二四〇五卷中,撰者佚名。寫的是一對青年男女對愛情始終不渝的故事。

蘇寺丞為閭江知縣[1],有女字小卿,性格妖嬈[2],儀容儼雅[3],瑩玉肌香,宮腰難比[4]。因遊賞於花園之間,星眸四顧,見一人臥於花陰之下,女叱問曰:“何人敢至於此?”對曰:“姓雙名漸,本郡吏也。少覽經書,長工詞賦,期躍禹門之三浪[5],待攀仙桂之一枝[6]。奈家貧無以進身[7],暫為本縣之廳吏。”女子悅其顏貌,默念曰:“荊山之玉[8],自帶纖瑕[9],世之常理。今生精神端麗,誠為佳士,但未知其才學。”遂指廳壁山水賦詩。漸乃借意挑之曰:“澗邊芳草連天碧,山下錦濤無丈尺。鶯稀燕少蝶未知,蜜意尋芳與誰惜?我有春情方似織,萬緒千頭難求覓。富貴榮華不早來,眼前光景空拋擲。”

女子見詩,心加愛慕,乃曰:“昔相如有援琴之挑,文君潛附轂相逐[10];韓壽孤吟於窗下,賈氏竊之以香囊[11]。此乃憐其才貌。”嬌羞微笑曰:“爾能學否?”生曰:“一介末吏,非匹偶[12],不敢當此。”女慚曰:“妾一言已出,反不見從。邇來詩涉淫辭,汝得何罪?”生不得已而諾之。亂紅深處,花為屏障,尤雲殢雨[13],一霎歡情。生曰:“今日別後,再會何時?”女曰:“如今別後,可解職歸家,深心勵學,不忘勞苦,以俟搜賢取士[14]。待折高枝,然後複令良媒求親,可矣。我乃它托不嫁,等待親音,更無忘也。”生方欲言,見侍婢數人走至園中,生乃遁去。

[1]閭江:即廬江縣,治所在今安徽省廬江。

[2]妖嬈:嬌豔嫵媚。

[3]儼雅:莊重恭敬。

[4]宮腰:細腰。

[5]禹門:又叫“龍門”,傳說為大禹所開,比喻科舉中第。

[6]攀仙桂:即蟾宮折桂,指科舉登第。

[7]進身:指提升、有所作為。

[8]荊山之玉:荊山,山名,在湖北南漳縣西。相傳卞和得璞玉於楚荊山,琢為和氏璧,價值連城。

[9]瑕:玉的斑點,引申為疵病、過失。

[10]昔相如有援琴之挑,文君潛附轂相逐:司馬相如是漢景帝時有名的辭賦家,因不得誌,稱病辭職,回到家鄉四川臨邛。有一次,他赴臨邛大富豪卓王孫家宴飲。卓王孫有位寡居的女兒,名“文君”。因久仰相如文采,遂從屏風外窺視相如,相如佯作不知,而當受邀撫琴時,便趁機彈了一曲《鳳求凰》,以傳愛慕之情,因相如亦早聞文君芳名。相如、文君傾心相戀,當夜私奔到司馬相如的成都老家。

[11]韓壽孤吟於窗下,賈氏竊之以香囊:晉韓壽貌美,侍中賈充召為僚屬,賈充的女兒在簾後窺見韓壽,甚是喜愛。以香囊贈韓。賈充知後,便將女兒嫁給韓壽。

[12]匹偶:配偶。

[13]尤雲殢(tì)雨:比喻男女之間的歡愛。

[14]俟:等待。

遂遊遠郡,訪其先覺[1]。苦誌二載,功業一成。歸詢本縣公吏,雲:“寺丞不祿[2],縣君挈家以往揚州[3],投於外祖。”生乃往揚州問其親音。有人雲:“小卿母又告亡,小卿落於娼道。”生乃大慟。忽契友皇甫善、劉仲修相訪,雲:“吾兄有不樂之意?”生以它托告之。劉曰:“一杯與君解悶。”遂三人同往妓陌之所。但見彩樓與翠閣相連,繡幕共珠簾對卷。劉引其青衣出請獻茶[4],應聲而趨。但見女子立於簾下,眉如柳葉,臉似桃花,玉削肌膚,百端嬌美。女子揖眾入,於小閣中坐茶了。眾方欲起,劉遂命酒開樽,四人共飲。酒行,女與眾人曰:“妾有少懇,仰幹清聽,近蓄一歌妓,世間罕有,願求新詞,收為家寶。得不見阻,深幸。”眾皆唯唯。酒再行之後,用青紗罩罩一女子,執板筵前佐樽。各滿引杯,令女子歌。女子再起曰:“眾中如有詩詞,願示片言。”漸乃先成其詞,眾不敢措手,眾賓大服。雙生詞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