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馮婉貞(1 / 2)

此篇選自《清稗類鈔》的“戰事類”,原題《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清稗類鈔》是關於清代掌故軼聞的彙編,為近代人徐珂所輯。徐珂(1869—1928),字仲可,浙江杭縣(今杭州)人,光緒舉人,為《辭源》編輯之一。他仿照清初潘長吉《宋稗類抄》的體例,把清代順治到宣統之間二百多年的朝野佚聞,輯錄成書。全書四十八冊,分時令、地理、外交、風俗、工藝、文學、戰事等九十二類,一萬三千五百餘條。

《馮婉貞》這篇筆記小說,記載了1860年10月北京附近謝莊人民抗擊英法聯軍侵略的戰鬥故事。本文對原文略有刪節。

鹹豐庚申[1],英法聯軍自海入侵[2],京洛騷然[3]。

距圓明園十裏[4],有村曰謝莊,環村居者皆獵戶。中有魯人馮三保者[5],精技擊[6]。女婉貞,年十九,姿容妙曼[7],自幼好武術[8],習無不精。是年[9],謝莊辦團[10],以三保勇而多藝[11],推為長[12]。築石寨土堡於要隘[13],樹幟曰“謝莊團練馮”[14]。一日晌午,諜報敵騎至[15]。旋見一白酋督印度卒約百人[16],英將也[17],馳而前。三保戒團眾裝藥實彈[18],毋虛發,曰:“此勁敵也[19],度不中而輕發[20],徒糜彈藥[21],無益吾事。慎之!”

[1]鹹豐:清文宗奕的年號。庚申:鹹豐十年,即公元1860年。

[2]英法聯軍自海入侵:英法聯軍沿海北上,1858年攻陷大沽,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1860年進入北京。

[3]京洛:原指古都洛陽。周平王東遷曾建都洛陽,東漢光武帝也建都洛陽。這裏借指當時的京城北京。騷然:動蕩不安的樣子。

[4]圓明園:清皇朝的別宮,在北京西郊海澱附近。初建於清聖祖康熙四十八年(1709),園的周長達15公裏,當時聞名中外,推為世界四大建築之一。園內建築的藝術價值很高,清朝統治者把很多珍寶、文物藏在園中。鹹豐十年,被英法聯軍搶掠、焚燒一空。

[5]魯人:山東人。

[6]技擊:搏擊的技術,即武術的一種。

[7]姿容妙曼:豐姿優美,容貌漂亮。妙曼:美好。

[8]好(hào):愛好。

[9]是年:這年。

[10]團:“團練”的簡稱,一種民間的武裝組織。

[11]以:因為。多藝:(精通)多種武藝。

[12]推為長(zhǎnɡ):推舉(他)當首領。長:首領。

[13]石寨:用石頭做的防禦工事。要隘(ài):險要的地方。

[14]樹:樹起。幟:旗。

[15]諜(dié):偵察敵情的人。

[16]旋:一會兒,不久。白酋:白種人中的侵略軍頭目。督:親身率領。

[17]將:軍官。

[18]戒:告誡。裝藥實彈:裝好火藥,上好槍彈。

[19]勁敵:強敵。

[20]度(duó)不中而輕發:估計不能命中而輕率發射。度:估計,推測。

[21]徒糜彈藥:白白地浪費槍彈和火藥。徒:白白地。糜:耗損,浪費。

時敵軍已近寨,槍聲隆然。寨中人踡伏不少動[1]。既而敵行益邇[2]。三保見敵勢可乘,急揮幟,曰:“開火!”開火者,軍中發槍之號也[3]。於是眾槍齊發,敵人紛墮如落葉。及敵槍再擊,寨中人又鶩伏矣[4]。蓋借寨牆為蔽也。攻一時,敵退,三保亦自喜。婉貞獨戚然曰[5]:“小敵去,大敵來矣。設以炮至[6],吾村不齏粉乎[7]?”三保瞿然曰[8]:“何以為計[9]?”婉貞曰:“西人長火器而短技擊[10]。火器利襲遠,技擊利巷戰。吾村十裏皆平原,而與之競火器,其何能勝?莫如以吾所長攻敵所短,操刀挾盾[11],猱進鷙擊[12],或能免乎?”三保曰:“悉吾村之眾[13],精技擊者不過百人,以區區百人,投身大敵,與之撲鬥,何異以孤羊投群狼?小女子毋多談。”婉貞微歎曰:“吾村亡無日矣[14]!吾必盡吾力以拯吾村。”於是集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而詔之曰:“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15]?諸君無意則已,諸君而有意[16],瞻予馬首可也[17]。”眾皆感奮。

[1](quán)伏:彎曲身伏在那裏。不少動:一點也不動彈。

[2]既而:過了片刻。益:更加。邇: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