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仙傳》2卷,作者劉向(前77—前6),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西漢著名學者,《漢書》卷36有傳。《列仙傳》記成仙者七十餘人,為我國有作者可考的最早的誌怪小說。旨在宣揚神仙道術,開神仙傳記類小說之先河,後世不乏續作。
《列異傳》3卷,為我國較早的誌怪小說集,所記多為漢以來的鬼神怪異之事。作者曹丕(187—226),三國時著名文學家,字子桓,曹操次子,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建安二十五年(220)代漢即位,為魏文帝,在位七年。其《燕歌行》是現存最早的最完整的七言詩。著有《典論》5卷,文集23卷,已散佚。明人輯有《魏文帝集》。
《博物誌》10卷,地理博物體誌怪小說,今傳本為後人輯錄,分38類,記事323條,有人物、地理、動植物、神仙方術等。作者張華(232—300),字茂先,西晉範陽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曆任中書令,散騎常侍,都督幽州諸軍事。後被趙王倫和孫秀所殺。有文集《張司空集》。
《搜神記》30卷,為魏晉南北朝誌怪小說代表作,收故事464則。作者自稱是為了證明神鬼為實有,但不少故事有積極意義,對後世影響很大。關漢卿、馮夢龍、魯迅等人的作品都曾從《搜神記》中取材。作者幹寶(?—336),字令升,東晉新蔡(今屬河南)人。勤學博覽,並好陰陽術數。東晉初年官佐著作郎,領國史。後因家貧求補山陰令,遷始安太守。明帝以後曆任司徒右長史,遷散騎常侍等官。另著有《晉紀》23卷(已佚)。
《神仙傳》10卷,記成仙者近百人。作者葛洪(283—363),字稚川,晉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西晉末為伏波將軍,東晉時隱居煉丹,自號抱樸子。《晉書》卷72有傳。
《西京雜記》6卷,138條。作者葛洪。內容多記軼事、掌故、風俗民情等。其中王昭君、卓文君、秋胡等篇有故事性,對後世有較大影響。
《拾遺記》10卷,前九卷記上古至東晉的一些怪異之事,末卷記昆侖等八座仙山。作者王嘉(?—390?),字子年,十六國時前秦隴西安陽(今甘肅渭源)人。係方士,初隱居於東陽穀,後居終南山,弟子數百人。苻堅累征不起,後被姚萇所殺。
《搜神後記》10卷。作者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或字淵明,世號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41歲時,任彭澤縣令,僅八十餘日,辭官歸隱。事跡見《晉書》、《宋書》、《南史·隱逸傳》、《蓮社高賢傳》及蕭統《陶淵明傳》。有《陶淵明集》行世。《搜神後記》為作者晚年作品,為《搜神記》之續作。涉獵廣泛,文詞雅雋,可與前書比美。
《世說新語》全書分36門,是記載漢魏至東晉的軼事傳聞的集大成之作。文筆簡煉含蓄,耐人尋味,對後世筆記小說影響很大,後世仿書很多。有劉孝標注,征引古書395種,很有價值。作者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都督加開府儀同三司。愛好文學,招納文士。除《世說新語》外,還撰有《幽明錄》、《宣驗記》等小說集。
《幽明錄》今佚。作者劉義慶。魯迅《古小說鉤沉》輯得265條。內容多為晉宋間士民僧俗的奇聞異事,真實感較強。文筆優美,描寫生動。
《異苑》0卷,382條,屬雜俎類誌怪小說,記事簡略。作者劉敬叔,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史書無傳,明人胡震亨“彙其事之散在史書者”為《劉敬叔傳》。劉敬叔曆仕晉、宋二朝。曾任南平國郎中令、征西長史、給事黃門郎。
《齊諧記》7卷,誌怪小說集。《隋書·經籍誌》史部雜傳類著錄,題宋散騎侍郎東陽無疑撰。作者事跡不詳,今人多以為晉末宋初人,成書亦在劉宋之初。本書佚於趙宋時期。《古小說鉤沉》輯為一卷,15條。書中多記東陽郡(今浙江金華)事,作者可能為東陽人氏。書名則當來自於《莊子·逍遙遊》:“齊諧者,誌怪者也。”
《述異記》今佚。《古小說鉤沉》輯有90條。多敘吉凶征兆之事。作者祖衝之(429—500),字文遠,範陽(今河北淶水縣)人。南北朝數學家,以推算圓周率、編製《大明曆》著稱於自然科學史。曆仕宋、齊兩朝。
《冥祥記》0卷,記因果報應,旨在宣揚佛法,文筆婉曲,描摹細密。成書於梁代初年。作者王琰(約454—?),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曾仕齊三載,為太子舍人。後為梁吳興令。另著有《宋春秋》20卷。
《續齊諧記》1卷,17則,現已殘缺不全,但文筆優美,其中《陽羨書生》篇,可見印度佛經之影響。作者吳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詩文“清拔有古氣”,號稱“吳均體”。另著有《齊春秋》30卷、《後漢書注》90卷等。
《殷芸小說》10卷,今佚。今人周楞伽輯錄163條。所記主要為正史不載的傳聞,有曆史名人故事、民俗傳說、山川風物等,開後世野史筆記之先河。作者殷芸(471—529),字灌蔬,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縣)人。芸勤修學業,廣讀群書,知識淵博。梁武帝時任安右將軍蕭綜長史,武帝命他編此書。
《窮怪錄》今已大多佚缺,僅存10條,所記均為南北朝事。李建國先生認為“乃誌怪特佳之作”。敘事委曲,描畫宛然,文詞清麗飄灑,大有唐傳奇之筆意,顯示出誌怪向傳奇演進之跡。作者可能為隋朝人。
《冤魂誌》3卷。雖為誌怪小說,但多涉現實,揭露社會黑暗相當深刻。作者顏之推(約531—約591),字介,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縣)人。《北齊書·文苑傳》、《北史》均有傳。一生曆仕梁、北齊、北周、隋四朝。另有《顏氏家訓》20篇傳世。《集靈記》20卷,今佚,《古小說鉤沉》僅輯得1則。
《啟顏錄》笑話集,10卷,已散佚,後人輯得100餘則。作者侯白,字君素,生卒年不詳。魏郡臨漳(今河北臨漳縣)人。舉秀才,為儒林郎。隋文帝令於秘書省修國史。《隋書》卷58有傳。另著有《旌異記》15卷,已散佚,《古小說鉤沉》輯得10則。
《玄怪錄》10卷,今佚,後人僅輯得1卷。為較早的唐傳奇專集。作者牛僧孺(779—847),字思黯,唐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縣)人。貞元元年進士,在唐憲宗、穆宗、文宗、武宗和宣宗各朝曆任顯職。他少負才名,性喜誌怪,《玄怪錄》有意顯揚虛構之跡,文辭雅潔,盛行一時。後人仿作不少。
《續玄怪錄》今傳本為4卷,23篇,補遺6篇。為《玄怪錄》的續書。所記多鬼神靈怪之事。作者李複言,唐文宗太和、開成年間人,其餘不詳。此書反映了佛、道思想的流行。描摹細致,想象豐富。
《甘澤謠》傳奇小說集,今傳本1卷,9篇。作者袁郊,字子儀(一作子乾),唐蔡州郎山(今河南汝南)人,官至虢州刺史。《紅線》為其中名篇,對後世頗有影響。
《酉陽雜俎》筆記小說集,前集20卷,續集10卷。分36類,內容十分廣泛,集傳奇、誌怪、雜錄、瑣聞、考證為一爐,為雜俎類小說代表作。作者段成式(803—863),字柯古,唐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藏書豐富,學問博洽,深通佛經。另有傳奇小說《廬陵官下記》,已殘。
《傳奇》傳奇小說集,今存31篇。“傳奇”之名自此集始。集中多寫神仙之事,反映道家出世思想。想象奇特、描寫生動、文情纏綿。作者裴,字號、籍貫、生卒年均不詳,大約活動在唐懿宗、僖宗年間(約860—880)。乾符五年(878)以禦史大夫為成都節度副使。有《題文翁石室》詩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