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念稿子的幹部不合格
我相信,我所要講的話實在太過於重要,不能寫在紙上。我寧可將自己的每分每毫都寫在聽眾的腦海中,印記在他們的情感中。區區一紙講稿,在我和我要用以感動聽眾的東西之間,並無容身之地。
——查爾斯·F·吉特林
想來在很多人眼中,開大會,聽領導作報告都是一段非常難熬的過程。多年以來,照本宣科、死搬硬套的演講出現在數千萬大大小小的公眾場合。最近,這種現象有所改善,很多會議都對領導幹部的脫稿講話有了明確的要求,希望演講者能夠真正說實在話,少說、甚至不說套話。當然這也意味著對許多領導幹部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和挑戰。現在,大家都在談論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曆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人民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確實,在這個關鍵的曆史時期,我們的領導幹部應該多一些實幹,少一些空談。
中國已經成為無可爭議的經濟大國和政治大國。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的領導幹部與外界接觸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在這種新的曆史時期中,我們的領導幹部要跟上時代的腳步,要顯得更為沉著、自信,脫稿演講無疑就是展現這種自信的機會。馬雲作為中國最有潛力和最受世界矚目的互聯網企業的領導者,在2011年旅美期間,給斯坦福大學的學生作了一場演講。當時正值雅虎和騰訊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馬雲作為風口浪尖上的人物受到了所有人的注目,所有人都期待知道他的真實想法是什麼。馬雲非常輕鬆自在地來到講台,開篇便點破了所有人的小心思:“大家好。我今天感到非常榮幸能來到這裏和大家見麵。大約幾個月前,斯坦福邀請我來演講,這是我不曾想到的。很多人說因為所有關於雅虎、阿裏巴巴和許多其他的新聞,這個時間點來這裏演講非常敏感。但是既然我做了一個承諾,我還是來了。今天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要問我,我都會一一回答。”麵對世界一流高校的學生,他不打算以回避的態度來麵對問題,這種開放的態度,本身就體現了作為一個領導的自信和對於自己企業的信心。他全程沒有拿稿子,侃侃而談,給西方的觀眾一種與眾不同的中國領導和企業家的新形象。麵對學生們的提問,他也坦然麵對,比如在回答“你覺得美國對中國最大的誤解是什麼?中國對美國最大的誤解又是什麼?”這個問題時,他說道:“每個人都覺得我了解這個世界,我對中國裏裏外外的東西都知道,但是我不知道。沒有人完全了解中國。又有人說我對美國裏裏外外的東西都知道,但是我不知道,奧巴馬也不知道。不然他就可以解決美國的問題了,不是嗎?喬治·布什也不完全知道。要了解一件事情是不容易的,但是你了解自己。你需要什麼?你想要什麼?你願意放棄什麼?如果我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我就可以改變自己,更好地適應外麵的世界。”
21世紀,是網絡的世紀。網絡拉近了全世界的距離,在美國上映的電視劇,不到24小時,就會出現中文翻譯的版本,全世界人民思想的交融也比以往更為頻繁。今天,很多人都有出國考察或者旅遊的經驗,也有不少人在國外求學和讀書,同樣,今天也有很多來自外國的朋友在中國求學和經商。領導幹部所麵對的聽眾,不再是與外界甚少溝通、信息接收不足的人民群眾了,而是一些接受過高等教育並且見過世麵的聽眾。在這種形勢下,“假、大、空”的套話將不會受到歡迎,而且會讓人覺得十分反感,覺得這個領導幹部沒有水平。
脫稿演講的發言更容易被人接受,口語的表達形式也更容易拉近與群眾的距離。領導幹部應該說實在的話,說聽眾能理解的話,若演講隻停留在書麵,難免顯得不夠生動。而且,念稿子的時候,不利於觀察現場聽眾的反應,有時候有些地方是重點,現場聽眾可能想認真地聽,這個時候演講者需要停下來,給他們一些思考的時間。仔細觀察聽眾的表情和神態,就會發現這個問題,但若是埋頭照讀稿件,可能就錯過了這些關鍵時刻。一場演講是否成功,應該看其是否起到了傳播思想的作用。若觀眾聽得一頭霧水,則失掉了演講的重要意義。
脫稿演講雖然有些難度,但在一定層麵上也能鍛煉領導幹部的邏輯思維能力,若能做到不拿稿子也胸中有數,才是個合格的好幹部。胸中有數,才會對事情的發展脈絡有更清晰的認識,讀的過程隻是“知道”,記住的過程是“整合”,而能將其表述出來,以演講的方式向聽眾輸出,這個過程就是“理解”。可見,這是更高一層次的認識。所以,脫稿演講的過程,也是領導幹部對問題更進一步深入理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