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跨越心理障礙,邁出成長第一步
1.戰勝自卑,自信表達
小王進入大學之後,在係裏有很好的人緣。為了更好地鍛煉和提高自己,他決定報名參加學校學生會幹部的競選。可是,在報名的那天,他發現別人都有很強的優勢,而自己不但沒有明顯的優勢,甚至連身材都顯得是那麼矮小瘦弱。他猶豫了??
晚上,小王偶然在政治課本裏讀到了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故事:“他是美國曆史上惟一連任四屆的總統,是美國曆史上繼開國總統華盛頓和南北戰爭時期的總統林肯之後最偉大的政治領袖。他不僅把美國人民拉出了經濟大蕭條的泥潭,同時也引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打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縱橫萬裏、敢作敢為、大刀闊斧的政治家,竟然是一位雙腿癱瘓的殘疾人。羅斯福在他39歲的時候,就因身體突患麻痹症而導致了終身殘疾,但是,他拖著癱瘓之軀,克服自卑心理,憑著高度的自信心,戰勝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種種困難,最後贏得了競選州長、競選總統的勝利。”
羅斯福的故事給了小王非常大的啟發。經過認真準備和分析,小王在競選學生會幹部的那天,充滿自信地走上了講台。十足的自信和切實可行的“施政綱領”,使他的語言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最終使他贏得了競選的勝利。
其實,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具有自卑感的人通常不是首先被別人看不起而垂頭喪氣,而是因為自己總是愛自我貶低,總是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所以變得無精打采,毫無鬥誌,喪失信心,進而悲觀失望,不思進取。
一個人,特別是成長中的青少年,如若被自卑感所控製,其精神世界也會受到嚴重的束縛,聰明才智和創造力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而無法正常發揮。如果一味地沉浸在自卑中而喪失了追求進步的勇氣,這樣,自卑就成了牢籠,讓人無法真正地奔跑在人生的原野上。
由於心態、性格各不相同,每個人的言語表達也各具特色,方式、角度、特點都不盡相同,有的人說話口齒伶俐,有的人說話嚴謹清晰,有的人說話音色悅耳,抑揚頓挫。在別人這些優勢麵前,有人可能會想:“我能有這樣的說話能力嗎?我如何比攀得上他呀?如果聽聽我的發言,豈不大煞風景,讓人難堪。還是不說為好,免得丟人現眼。”其實,這是心理上對別人說話優勢的放大所致,是被對方鎮住了,是將自己的說話劣勢與對方優勢進行參照。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堅持自我,認真說話,同樣會獲得別人的良好反應。有一個年輕人說起話來一板一眼,雖語速緩慢,卻很清晰,富有節奏感,也很能打動人,可他在人麵前總是說話不多,一副卑怯的樣子。究其原因後才知道,他十分仰慕那些說話睿智風趣、輕鬆靈巧的人,感到自己相形見絀,認為別人的水平那麼高,見解那麼獨到、深刻、精辟,自己是無法比及的。因此要保持沉默,不要說出來鬧了笑話。他隻看到了別人說話的優勢,卻忽視了自己的優勢,由此而產生了卑怯心理。
某高校文學社經常組織文學沙龍活動,別看這些青年學生一臉稚氣未脫的樣子,但談起文學話題來,卻是個個高談闊論,其中不乏精彩之論。某女生自入社以來很想與同學們交流,可每次活動她都在別人的高見麵前喪失信心,有些意見到了嘴邊又犯起嘀咕,打了退堂鼓。其實這個女生在文學上還是有些見解的,創作上也有所收獲。她隻是在別人獨到見解麵前產生了錯覺,出現了卑怯心理。如果她能意識到這些,也同樣會發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
青少年如果意識到自己在某些方麵的不足,並懂得以勤補拙、笨鳥先飛的道理,那就意味著他(她)已經走上了克服自卑的道路。其實,要想克服自卑心理,就要學會與自信為友。自信是消除自卑心理的根本動力,隻有相信自己,樂觀向上,對未來,對前途充滿信心,並積極進取,才是消除自卑、促進成功的有效方法。
那麼,如何克服說話的自卑心理呢?
(1)從生理的角度進行心理調節
生理與心理是互動互製的。心理的變化會引起生理的相應變化;同理,生理的調節也會對心理產生影響。當人說話產生怯懦現象時往往是不由自主,難以控製的,但通過生理上的一些調節措施,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通過深呼吸、搓手、舒展四肢、跺腳等方式,都可以使卑怯緊張的心理得到緩解與消除。
(2)以心理暗示進行心理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