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青少年網絡使用心理(1)(1 / 3)

網絡日益成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麼青少年在網絡空間中要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呢?

一、青少年與互聯網

1.青少年上網概說

在現代信息社會裏,網絡日益成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網絡對於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巨大影響吸引了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愈來越多的關注與研究。人們對於青少年上網的人數、在線時間、瀏覽內容等都表現出了更多的關注。

2001年卜衛、郭良等通過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長沙五城市青少年使用互聯網狀況的調查發現,上網的青少年中,有近80%的青少年從1999年開始使用互聯網,青少年平均每周上網時間為212分鍾,約50%的青少年有保持電子郵件聯係的朋友,25.2%的青少年在聊天室或BBS上經常發言,37.6%的青少年使用ICQ與認識的或不認識的朋友聯係。調查顯示,青少年對互聯網的需要主要是“獲得新聞”、“滿足個人愛好”、“提高學習效率”、“研究有興趣的問題”以及“結交新朋友”。

2003年來自浙江省“青少年運用互聯網現狀調查及相關政策法規研究”課題組的調查報告顯示:18~24歲青年成為網民的主流人群,泡吧人群中青少年占80%以上。報告還顯示,互聯網對青少年的正麵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獲取大量信息;有助於學習;拓展人際交往,提高社會參與程度的自主性;豐富了娛樂生活。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07年1月第19次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的網民總數為1.37億,2007年6月30日發布的數字為1.62億,僅次於美國2.11億的網民規模,位於世界第二。與2006年末相比,2007年新增網民2500萬。網絡雖然增長迅速,但普及率仍然偏低,隻有12.3%,低於全球17.6%的水平,與互聯網較發達的美、日、韓等國家相比差距更大。

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和普及,網民的特征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深入分析、了解網民的特征結構,探求其變化趨勢和規律,可以較好地回答“誰在使用互聯網”這一問題,從而更深入地理解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狀況,以便更好地了解、掌握與青少年相關的網絡問題。

關於網民年齡,第19次的調查結果顯示,網民中18~24歲的年輕人所占比例最高,達到35.2%,其次是25~30歲的網民(19.7%)和18歲以下的網民(17.2%),31~35歲的網民占10.4%,35歲以上的網民所占比例比較低,36~40歲的占8.2%,41~50歲的為6.2%,還有3.1%的網民在50歲以上。35歲及以下的網民占82.5%,35歲以上的網民占17.5%,網民在年齡結構上仍然呈現年輕化的態勢。

從普及率上來看,18~24歲網民的普及率最高,達到38.8%,同比高出10.2個百分點。25~30歲網民普及率以25.0%居第2位。由此可見,年齡在18~30歲之間的人相對於其他年齡段的人,更加容易接受並使用互聯網。

曆次調查結果都顯示,網民中18~24歲的年輕人最多,遠遠高於其他年齡段的網民而占據絕對優勢。與2006年同期相比,18~24歲的網民所占比例上升0.1個百分點,25~30歲的網民所占比例上升0.4個百分點,36~40歲的網民所占比例上升1.1個百分點,18歲以下的網民所占比例上升0.6個百分點,60歲以上的網民所占比例上升0.1個百分點;31~35歲的網民所占比例下降1.2個百分點,其他年齡段網民所占比例全部下降;從絕對數看,18~24歲的網民人數增長927萬人,25~30歲的網民人數增長557萬人,18歲以下的網民人數增長513萬人,31~35歲的網民人數增長138萬人,36~40歲的網民人數增長335萬人,41~50歲的網民人數增長95萬人,51~60歲的網民人數增長1萬人,60歲以上的網民人數增長34萬人。35歲及以下的網民達到了11302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133萬人,增長率為23.3%;35歲以上的網民達到2398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67萬人,增長率為24.2%,年輕網民依然是中國網民的主力軍,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年齡在35歲以上網民的增長速度要稍快些。調查結果顯示,網民中學生所占比例最多,達到了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