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常見玉米病蟲害的種類及防治策略(2 / 2)

最後,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尋找玉米粘蟲的天敵,將其噴灑在田間,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也可以撒施粘蟲核多角體的病毒。

3.黑穗病的診斷與防治

我們俗稱的烏米、啞玉米都是由這一病害所導致的,該病害對產量非常直接,而且這一病菌可以附著在糞肥、秸稈上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的壽命長達3年,屬於侵染性病害,以年為周期發病。

在進行田間檢查如果發現雌穗的穗短、且下部膨大、頂部變尖、但外部看起來與常果相同,內部一團黑粉與散亂的絲狀物,這就是發病的特征;雄穗發病的時候則是花序被破壞,發黑,花器也出現變形,雄花變成黑粉,植株矮化。針對這一病害,主要可以通過選用抗病品種,提高種子的抗病力;嚴禁從病區調運種子,實行高溫堆肥,生肥嚴禁下地,三年以上要輪作種植,將病瘤與殘體及時清除;嚴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藥劑除病,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提前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4.大斑病的診斷與防治

該病害主要針對葉部產生,病原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組織內越冬,主要借助氣流與風雨達到傳播的目的,可多次侵染植株,造成較大損害。該病害的診斷主要從葉片,如果從下部葉片開始出現水漬狀或綠色半點,後逐漸沿著葉脈方向開始擴大;中間顏色淺,邊緣深的話那麼該葉片就是感染了大斑病,就需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

對此,同樣需要提前選用對該病還有抵抗能力的品種,其次適當的早播對病害的防治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底肥要施足,磷鉀肥要適當增加;適當的密植降低田間濕度,采取輪作與清除的方式將殘體深埋。除此之外也可以用50%的多菌靈5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6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連續三次左右,達到消滅該病害的目的。

5. 莖基腐病的田間診斷與治理

莖基腐病就是我們俗稱的青枯病,屬於土傳病害,主要依附與土壤達到越冬的目的,該病害的診斷要從根部著手,一般都是由下部葉片向上迅速的擴展,導致植株萎蔫,呈現青枯狀,直至死亡。發病的時候莖基部變軟,內部出現空鬆,風大的時候就會折斷,發病較快,一般7天就會全株發病,該病主要是在灌裝期發病,蠟熟期達到高峰。針對這一病害,除了要選抗病的種子外,還要適當的延緩播種期,保持良好的田間透氣性,對種子進行一定的化學處理,防止病害的發生。

結語:上文中所提到的病蟲害是當前較為常見的病蟲害,除此之外,種植過程中還要根據情況隨時進行調整,以達到防病蟲害的目的,促進產量的提高,提高的當地玉米種植的水平。

(作者單位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