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常見玉米病蟲害的種類及防治策略(1 / 2)

常見玉米病蟲害的種類及防治策略

栽培技術

作者:陶中誌 許誌國

作為東北地區的主要作物,玉米的病蟲害防治十分重要,尤其是遼寧地區,位於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種植玉米的優勢十分明顯,不論是從氣候還是日照等因素都非常適合玉米的栽培。但從當前的種植情況來看,玉米的產量受到病蟲害的影響較大,常見的有玉米螟、玉米粘蟲、玉米絲黑穗病等,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本文就來分析一下常見的病害及如何防治。

1.診斷玉米螟的方法及防治手段

玉米螟就是我們常說的鑽心蟲,屬於多食性的害蟲。這一害蟲的成蟲呈現出淡黃色。大概有12-15mm長,翅展24-25mm,前翅與後翅的顏色不一,前翅呈現淡黃褐色、後翅則是淡褐色。玉米螟的卵呈扁橢圓形,有1mm長,看起來像魚鱗,初產為乳白色。幼蟲末齡體長20-30mm,前胸與頭呈褐色。在初期的時候是在卵塊的附近,以窗狀“痕”的形式呈現出來,幼蟲鑽穿葉卷,展開後才呈現出整齊列排孔。長到孕穗的時候,幼蟲朝著花絲基部移動,然後鑽蛀植株莖下部、雌穗柄部,導致植株折斷。針對玉米螟蟲害,必須要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的手段進行防治。

首先,采取農業防治方法解決越冬寄主,從根源上消除玉米螟的產生,減少蟲源的數量,同時種植誘集田,吸引更多蟲害,集中消滅。

其次,對農業防治無法抵禦的害蟲,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手段進行防治,赤眼蜂是玉米螟蟲卵的天敵,因此,可以在合適的時機放蜂,使其消滅玉米螟卵,一般可以選在產卵初盛與盛期三次放蜂,每次一公頃約為75-150個;除了赤眼蜂外,也可以選擇白僵菌來達到消滅玉米螟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比例配製,然後將其撒在玉米的心葉從中,達到消滅玉米螟蟲卵的目的,減少蟲卵,消滅病害,提高產量。

最後,如果經過以上兩種方法仍無法解決玉米螟蟲害的話,就需要運用化學防治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從當前采用的藥劑來看,主要是加入1%的硫磷顆粒、0.2%的辛硫顆粒、螟蛉畏顆粒2.5%,在玉米到心葉末期的時候將其撒施到心葉叢中,每株2克量為宜。

2.診斷與防治玉米粘蟲的措施

玉米粘蟲較為常見,有淡黃色與灰褐色兩種,約20mm長,展開翅膀約有40mm,該蟲的幼卵呈饅頭形,直徑約0.5mm,初產是乳白色的,逐漸變色,最終長成黑色成蟲。玉米粘蟲多是大麵積的出現,以吞食玉米葉為生,對產量影響極大。針對這一問題,主要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進行防治。

首先,采取人工防治的方法,就是將穀草三根,將玉米與高粱葉捆在一起,插成田間,一般每公頃要放置750把以上,定期更換,集中處理。

其次,進行化學治理,將2.5%的敵百蟲粉,5%的馬拉硫磷粉劑混合成噴粉,以每公頃22.5-37.5公斤的量在3齡前進行治理,達到初期防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