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曆史故事中的牛(2 / 2)

(五)剖牛肚平冤

南唐?元年間,廬陵村有個富翁。有一次雨後,他把家中的衣服、被單等放在庭院中曬,不料到了傍晚,少了好幾件新衣服和被單。這些被單和衣服很值錢,大約總共值好幾十兩銀子。

這個富翁住的地方很偏僻,平日很少有人經過,旁邊隻有一戶窮鄰居。富翁認為是鄰居偷走了自己的衣物,便到縣衙去告狀。

官府的人對現場進行了查驗,也認為衣物是鄰人所偷,於是對鄰人嚴刑拷打,鄰人屈打成招,便承認偷了衣物,並已經拿到市場上去賣掉了。

當時的法律很嚴,對於偷竊十兩銀子以上物品的賊都處以死刑。於是,這富翁的鄰人被依法判處了死刑。到了執行死刑的那天,鄰人頻頻喊冤,喊聲十分悲哀。負責行刑的官員見了,感到他可能是被冤枉的,於是推遲了行刑,把他的案情詳細申報給朝廷。朝廷接到申報,便派員外郎蕭儼前來調查這個案子。蕭儼到縣衙後,將事情的始末從頭到尾研究了一遍,仍找不出線索。後來他來到現場查勘,看到曬衣物的院子裏有不少牛蹄印,便問那位富翁:“你前天曬衣物時,院子裏還有一條牛吧?”“是的”。富翁回答說。“你的牛這兩天連草也不肯吃,是嗎?”蕭儼又問。“是的。”富翁說。於是,蕭儼吩咐富翁把那頭牛牽來,並喚來屠夫,當場把牛殺了,將牛的肚子剖開,果然在牛肚子裏找到了富翁所遺失的衣物。

(六)黑牛白毛

唐代蘇州有個名叫戴文的人,家裏十分富有,卻生性貪婪。每當鄉中有人向他借貸時,他往往收取好幾倍的利息。隻要和他有金錢上往來的人,無不飽受他的高利盤剝。大家都恨他,詛咒說:“他以後一定會遭到報應的。”

過了幾年,戴文死了。他鄰居家裏的一頭牛生了一頭黑色的小牛。小黑牛的腋下夾雜著不少白毛,再仔細一認,竟然就是“戴文”兩字。鄉間一下傳開了,認為該牛為戴文投胎。戴文的兒子覺得這很丟人,便拿了錢去請求小黑牛的主人把“戴文”兩字熨掉,那鄰居欣然答應了,便把小黑牛身上的白毛熨掉了。

不久,戴文的兒子心想:“現在牛身上已經沒有字了,不能再說是我父親投胎了。我應該到縣衙告狀,就說鄰居破壞我家的名聲。”於是他到縣衙控告鄰居。縣官派差役把那鄰居找去,並讓他把小黑牛也牽到衙門核實。奇怪的是,到衙門後,小黑牛身上的白毛又長了出來,清清楚楚顯示著“戴文”兩字,而且隻要叫聲“戴文”,那牛便會聞聲答應。

縣官見了,便對戴文的兒子說;“你父親生前不積德,死後才投胎為牛,你現在誣告鄰居,沒有根據,隻好敗訴,將來也會遭報應的。”戴文的兒子,麵紅耳赤,狼狽而去。

(七)和尚撈鐵牛

宋朝時,有一次黃河發大水,衝斷了河中府城外的浮橋。拴浮橋的八個鐵牛也被大水衝進淤泥中。

洪水退後,必須馬上修浮橋,可是,一隻大鐵牛有幾千斤重,怎樣才能把鐵牛撈上來呢?又有誰能勝任呢?人們議論紛紛,沒有主意,一個名叫懷丙的和尚說:“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衝走的,我還叫水把它送回來。”

懷丙先請熟悉水性的人潛到水底,摸清鐵牛沉在何處,然後準備了兩隻大木船,船艙裝滿泥沙,慢慢地行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船停穩了,他叫人把兩隻船並排拴在一起,兩船合一船,用結實的木料搭個架子,橫在兩隻船上,再用粗繩一頭縛住鐵牛,一頭縛住架子。接著懷丙請水手們把船裏的泥沙都鏟進黃河裏。船裏的泥沙慢慢地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漂浮,靠著水把船向上托的浮力,水底的鐵牛一點點從淤泥中被拖出來。懷丙讓水手駕船回到岸邊,一隻大鐵牛便被拖回了岸邊。懷丙又用同樣的辦法把其他七隻大鐵牛拖了回來。浮橋修起來了,八隻大鐵牛又重新屹立在兩岸。由於懷丙智力超人,他的事跡也為民間傳唱。

(八)戴嵩畫牛

宋代四川有個著名的書畫收藏家杜處士,他非常愛好書畫,家裏收藏了不少名貴書畫。其中最珍貴的是唐朝大畫家戴嵩畫的一幅《鬥牛圖》。杜處士用錦囊做畫套,玉石做畫軸,經常隨身帶著,給朋友們欣賞。有一天,他發現畫上出現了黴點,正巧當天天氣很好,陽光燦爛,便把家中的畫都搬到太陽底下去晾曬。

有一個牧童看到了戴嵩的《鬥牛圖》,拍著手大笑起來:“這幅畫畫的是鬥牛嗎?兩隻牛相鬥的時候,它們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角上,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條後腿中間。現在這張畫上的兩條牛卻搖著尾巴在相鬥,這可畫錯了!”

杜處士聽了,十分讚同,笑著說:“是!你說得不錯!看來,大畫家也有出現筆誤的時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