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曝光(1 / 2)

從攝影角度說,正確曝光取決於許多不同的因素。其中有些是我們平時知道的,並可預先確定。但另有一些,就非得借助一個適當的測光表才能決定。

舉例來說,膠卷速度,鏡頭的最大孔徑,可用的快門速度和光圈的範圍,這些都是已知的因素。

未知的因素是光線的照度和物體的反射情況。所以,測定正確曝光實際上就是測定這些未知的變數,並且把測出的數字如測光表裏已有的信息彙合一起進行處理,從而得出一組可以直接用於相機上的最佳速度和光圈。下麵我們就人射式測光和反射式測光分別進行詳細說明。

人射式測光

入射式測光是從主體位置把測光表對著相機。這種方法主要是測光線的強度,完全不考慮主體反光這個因素。很明顯,隻有在拍攝的景物範圍內光線條件變化很大的時候,才有必要從主體的位置去測光。如在近距離內使用人工照明,光線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顯著地減弱,所以,必須從主體的位置測定,才能測出光線的正確強度。在室外陽光下拍攝時,則總是在接近相機的位置測光。

由於人射式測光所測的是投射在平麵上的光線,所以測光表的受光角必須很大,足以包括180度的範圍。要做到這一點,可在測光表的測光口上加一個球形散光罩。這樣測出的數字是以主體的平均反射率為17%為基準的。對於反差較高的物體,必須作一定的校正:負片的曝光應比測光表上所所的略多一些,而反轉片則應略少一些。由於這種方式的測光不能進行選擇性側光和點式測光,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得作一些估計工作,還得有一定的經驗。如果光線難於測定,通常需要另測一次反射光,以便和入射光測出的數字互相比較。要是這二者差別太大,就應找出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並對曝光作相應的校正。

反射式測光

用這種方式測光的時候,總是把測光表從相機的位置對向被攝體。為了得到精確的結果,測光表的測光角和所用鏡頭的視角應大致差不多。測光角如果大大超過鏡頭的視角,就應該把測光表放到離主體較近的地方,使測光表的視場和鏡頭大致一樣。

在反射式測光中,測光表顯示的是主體的平均反射光,同時,它還把測光角內一切其它反射光都測量進去了。

隻要最強的高光和最暗的陰影部份的測定值和整個景物的重點平均測定值相差不大,這種測光方式總能提供準確的曝光值。如果景物中有小塊極亮或極暗部分,所測出的總平均值必須加以校正。其校正程度視所用膠卷的類型和這些極亮或極暗部分在畫麵上的重要性如何而定。

如用的是負片,最好對應表現層次的陰影部分作選擇性的近距離測光,並對測得的曝光值降低1級曝光值(即開大一級光圈)。

如用的是反轉片,則正好相反。景物的明亮部分(不一定是最亮的高光部分)仍應表現一定的層次,因而應測出其曝光值,並對測出的結果開大1/2一三級光圈。對於選擇性測光(點式測光),這種方式的效果最好,因為測光表所測的隻是物體上小麵積的突出部分。

用一個可以根據需要而改變測光角的測光表,或用一隻校推測光表靠近主體的地方,是很容易進行選擇性的點式測光的。

如果我們了解及掌握這兩種測光方式的原理,無論用那一種方式都能得到良好的、一致的效果。我們知道有兩種測光方法:1.平均測光(或叫總體測光)。2.選擇性測光(或叫點式測光)。在這兩者之間存在著根本不同之處。

顧名思義,平均測光(總體測光)測定的是物體的總亮度;它把最亮部份和最暗部分綜合起來同時測定,從而提供一個平均亮度值,並以適當的速度優圈組合顯示出來。對於低反差的物體或明暗麵積分布均勻的花紋(如斑馬)來說,用這種方法測光,就能得到不但可靠,而且是最合適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