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曝光(2 / 2)

如果隻要得到物體上某部分的絕對正確的曝光,比如肖象照片中皮膚顏色的準確再現,就應用選擇性測光,並以所得的測定值作最終確定曝光的基礎。其餘不那麼重要部分,可讓它稍為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如有點式測光或點測光附件,選擇性測光就會順利得多。

物體反差的測定

有些新式測光表的使用範圍很廣:它不僅能測定適當的速度/光圈組合,還可以用來測定物體的反差範圍。這種反差範圍必須限製在某種程度以下,不然就無法如實地再現主體。

“反差”這個詞可用於各種不同的場合,規解釋如下:

影象反差:是膠片乳劑準確再現的影調範圍。

物體反差:是物體表麵最亮部分和最暗部分的差別。也可以叫作總亮度範圍。

光線反差:是指不同光源亮度之間的相對關係,例如主光與輔光的關係。

要正確估計反差在攝影中的作用,就得了解各反差值之間的互相依存關係,並把這種關係和膠片所能達到的反差範圍聯係起來考慮。

1.影象反差是物體反差和光線反差的乘積:

影象反差=物體反差X光線反差

2.某一膠片感光乳劑的反差範圍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它的用途:主要作放映用的反轉片,它的反差範圍遠遠大於製作照片用的負片。

人們的眼睛對色彩和反差的感受極其主觀,也極不可靠。要想精確地測出反差並得到最佳曝光測定數,就得有一個高質量的手持測光表,能測定入射光,也能測定反射光。

首先,要測定物體反差(或叫總亮度範圍),它是由物體各部分的反光性和色值決定的。所以用反射式測光法測出幾個局部的數值就可得到物體反差。例如,光圈為f5.6時,測出的最亮部分的快門速度為1/500秒,而最暗部分為1/30秒,這兩檔快門速度就是物體的亮度範圍。就是說,物體反差決定於這兩檔快門速度的比率。

假投拍攝者必須用小於1:32的影象反差才能使彩色負片有良好的再現能力,那他隻有把光線反差從1:3改為1:2,才能把影象反差從1:50降低到1:32.這意味著物體的光線反差要小些,平談些。這樣,就可得到一張影象反差為1:32的負片,用它來印製照片,就能表現出完美的色調範圍。

根據高光和陰影的測定值確定了物體的反差值以後,下一步就可以算出適當的曝光了。我們可以把最初選定的f5.6作為拍攝用的光圈,然後把1/500秒和1/30秒之間的速度,即1/125秒,作為正確曝光的速度,也可以用其它任何相應的速度和光圈組合來代替1/125秒和f5.6.

適用於反轉片的光線反差一般為1:3,在這個反差範圍內,物體的亮部和暗部的色調關係和色彩可以得到真實的再現。換句話說,隻要最亮的燈和最暗的燈的差別不超過因數3,就不會由照明反差過大而產生任何曝光問題。負片可能接受的照明反差較大,可達到1:6.但這兩類膠片的影象反差都必須壓縮到1:32,這樣透明片或負片才能作為原底,用來印刷和複製。然而,如要得到最佳效最,最好用1:16那樣低的影象反差。

另一方麵,如果透明片隻打算用來放映幻燈,影象反差可以達到1:200此這麼大的反差範圍,對物體反差和光線反差自然能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光線反差不僅在攝影室裏就是在室外,都有很大的作用。在緯度適中地區,陽光明朗的時候,光線反差為l:5,在薄霧的時候為1:4.濃霧會改變平常室外光線的性質,把通常日光下的反差完全消除,使光比下降到1:1.總的說來,拍攝者控製光線反差的手段是很多的,他可以給陰影部分增加一些光線,以達到光比平衡,也可以用反光板來達到同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