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閃光燈怎樣用(1 / 2)

閃光燈分為很多種類型,常見的有相機上麵自帶的小型閃光燈,支在相機腦袋瓜子上外置閃光燈(新聞記者必備),用於影棚影樓、需要外接電源並支在專用架子上的大型外置閃光燈等等。

在這裏我們有必要普及以下有關光的物理知識:光(電磁波的一種)的照射(輻射)強度和到光源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說同樣強度的光源,照射到2m外的強度是1m外的1/4.相機閃光燈使用一個叫做閃光指數(GN值)的參數來描述閃光燈的最大功率,這個指數除以光圈值,所得出的結果就是該閃光燈所能夠覆蓋的最大範圍。以上的描述有一個前提,就是相機的感光度為ISO100.

普通的數碼相機內置閃光燈指數通常隻有10到12,就算是在F2.8的較大光圈下,也隻能照亮約4m遠的物體。

能否理解閃光燈的工作距離(最大照射距離)是普通人和攝影愛好者的最根本分別。大家應該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在大型體育盛會的開幕式上,場地看台上不時有閃光燈一片狂閃,其實這些閃光燈對於數十甚至數百米外物體的照明作用可以忽略不計。

外置閃光燈的閃光指數通常達到了30至50,甚至還有更高的,這意味著配合F2.8左右的光圈,可以照射到接近20m的範圍,一般的會議、小型演出、新聞發布等環境下,外置閃光燈的工作距離都足夠。指數高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外置閃光燈所在的位置比鏡頭高出不少,與成像的光路形成了一定的夾角,這樣能夠減少眼鏡、玻璃、漆麵等反光、減輕被拍人的紅眼現象。你還可以個把閃光燈的燈頭角度任意調節,讓它朝向天花板或者牆壁反射,取得更好的閃光效果。

如何讓閃光效果更出色?

了解了有關閃光燈的基本知識後,相信對於一些實用技巧就會更容理解。我們下麵來教你一些小貼士:

何時需要使用閃光燈?

雖然本課的主題是閃光燈的使用,但有一個建議還是不得不說:隻要光線允許,還是盡量利用自然光、環境光線進行拍攝,這樣能夠更好地還原現場的氣氛,而無論你如何想方設法去控製閃光燈,總會對現場氣氛和光線造成影響。對於靜止的物體,加上三角架在弱光下拍攝得到效果不會讓你失望;如果光線弱並且被攝物體是移動的(或者不穩定的),你就需要使用閃光燈了,這也就是所謂的沒有光纖創造光線也要拍。此外,當你逆光拍攝人像時,由於背景太亮,拍出來的照片人臉發黑,這時候也需要開閃光燈。

如何避免被攝人出現紅眼?

用閃光燈拍人物是我們最常遇到的情況,比如出去遊玩,到了燈火通明繁華熱鬧的地方,你想來一張到此一遊,又或者是你要拍攝站在昏暗主講台上的演講者,就需要用燈去“晃他”。

然而在昏暗的場景下,人的瞳孔(即眼球的光圈)會放大,眼底的血管會被閃光照亮而發紅,這就是常說的紅眼現象。使用閃光燈的防紅眼功能有一定作用,它可以先預閃一下刺激被攝者的眼睛收縮瞳孔,這讓眼底的血管就不那麼明顯了。使用外置閃光燈也有一定作用,因為閃光方向與成像方向有一定的夾角,反射主軸是偏離成像方向的,紅眼現象會有所減弱。

當然最好的辦法是把閃光燈脫離機身,使用熱靴延長線,將閃光燈用手舉高或者舉偏,這樣能夠更好地消除紅眼現象。

如何平衡閃光與環境光的平衡?

在夜間拍攝人像的時候,你經常會苦惱:不開閃光燈一切都是虛的,開了閃燈則之後人是亮的,背景一團漆黑,根本看不出來是在哪拍的。這個時候,你需要使用慢速快門,或者提高感光度並對背景測光來確定拍攝時的快門和光圈。

慢速快門比較容易理解,在閃光的一瞬間,主體人物被照亮並凝固,剩下的時間較慢的快門速度會讓背景環境充分曝光。但大多數時候,沒有帶三腳架的你無法保證這樣慢速快門的穩定性,這時候就需要提升感光度來加快快門速度,按照拍風景的辦法先保證背景能夠正確曝光,然後在手動曝光控製下打開閃光燈,從而使主體和背景都曝光正確。這一點對於逆光拍攝人像也是適用的。

如何使閃光效果更柔和、更均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