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角鏡頭是一種焦距短於標準鏡頭、視角大於標準鏡頭、距長於魚眼鏡頭、視角小於魚眼鏡頭的攝影鏡頭。廣角鏡頭又分為普通廣角鏡頭和超廣角鏡頭兩種。135照相機普通廣角鏡頭的焦距一般為38-24毫米,視角為60-84度;超廣角鏡頭的焦距為20-13毫米,視角為94-118度。由於廣角鏡頭的焦距短,視角大,在較短的拍攝距離範圍內,能拍攝到較大麵積的景物。所以,廣泛用於大場麵風攝影作品的拍攝。在攝影創作中,使用廣角鏡頭拍攝,能獲得以下幾個方麵的效果:
一是能增加攝影畫麵的空間縱深感;
二是景深較長,能保證被攝主體的前後景物在畫麵上均可清晰的再現。所以,現代絕大多數的袖珍式自動照相機(俗稱傻瓜照相機)采用38-35毫米的普通廣角鏡頭;
三是鏡頭的涵蓋麵積大,拍攝的景物範圍寬廣;
四是在相同的拍攝距離處所拍攝的景物,比使用標準鏡頭所拍攝的景物在畫麵中的影像小;
五是在畫麵中容易出現透視變形和影像畸變的缺陷,鏡頭的焦距越短,拍攝的距離越近,這種缺陷就越顯著。
所以,在拍攝人像時,不宜近於0.6米,以免產生透視畸變,假如使用普通廣角鏡頭拍攝貼證件用的標準人像照片時,最好拍成半腰或齊膝像;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這種人像照片時,最好拍成全身像,然後在放大過程中進行剪裁,以獲得標準的人像照片,這樣就可以避免透視畸變。當然,有時在拍攝人物肖像時,為減緩被攝者臉部的某些缺陷,也可以有意識地利用這種透視畸變。如被攝者額窄下顎寬,采用略高的俯視角度拍攝,可以使其缺陷抵銷;反之,則可以采用低角度仰攝。
在使用廣角鏡頭拍攝全身人像時,如果采用低角度拍攝,仍然會產生畸變,但有時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來彌補被攝人物本身的某些缺點,如有個別的被攝者的腿較短,上身較長,采用這種角度的拍攝,會使腿在畫麵上表現出一種修長的效果,增加其美感。
使用廣角鏡頭拍攝,除了會產生透視畸變外,還會產生邊緣畸變。這種畸變主要是由於鏡頭後方到膠片的視場邊緣的斜投射角引起的。在拍攝群像時,容易使畫麵邊緣的被攝體變得矮胖。
一般的攝影師總認為,拍攝人像應用80、105mm的鏡頭。確實,用這樣的鏡頭拍攝半身像,可以獲得勻稱的透視,效果很好。然而,廣角鏡頭來拍攝人物,由於必須靠得很近,有時鏡頭幾乎碰到被攝者的鼻子,但這並不意味著這種鏡頭不適於人像攝影,用它能獲得非常好的抓拍效果,因而能產生動人的效果。
如果被攝者是你的熟人,你把照相機端到離他很近的麵前,他準會以為你是在和他開玩笑,往往會把他逗樂。此時按下快門,一張生動的照片就到手了。
按照傳統的人像攝影方法,一般認為調焦應以被攝者的兩隻眼睛為準,隻要人物的眼睛清晰,即使耳朵、鼻子稍微模糊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用廣角鏡頭拍攝人物時,這種辦法就不一定適用了。通過廣角鏡頭端祥被攝者的臉部,你會發現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並不是眼睛,而是下巴、嘴唇以至眼鏡架。如你想超一切都拍得清晰,那就得盡量收小光圈。
用鏡頭焦距為35、40mm的單鏡頭反光相機和袖珍相機拍攝全身像也是很合適的,特別適宜表現被攝者與周圍環境的關係。例如藝術家在他的工作室裏,或者家庭主婦在她心愛的居室裏,使用廣角鏡頭可以把較多的室內景物攝入畫麵,隻要被攝者離相機不過分近,不把手或腳向前伸出,效果會十分自然。在拍攝這種包括環境在內的照片時,應注意垂直線條的會聚問題,拍攝時應把相機端平。有的攝影者故意使相機傾斜,以獲得戲劇性的效果,但這對人物攝影是不適宜的。
在擁擠的環境中,20mm鏡頭的大景深特性,使拍攝者不必進行精確調焦而能快速拍攝。利用這種鏡頭的廣角特性,可以把鏡頭對準被攝者的近旁,而不必直接對準他。這樣便能在被攝者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拍到他的照片。
此外,用這種鏡頭拍攝到的照片帶有環境色彩,即拍出與主體有關的一定範圍的環境,以描繪他的工作或生活狀況。雖然使用超廣角鏡進行單人人像攝影是一個極其困難的領域,然而,超廣角鏡頭為攝影家提供了利用環境拍攝人物的良好機會,值得嚐試。拍攝時,把主體人物安排在前景中,使他成為支配環境的主宰,此時後景中的人物,會像被環境吞噬了一樣,不會出現喧賓奪主的情況。
在用超廣角鏡頭拍攝人物群像時,要使人們的形象比較自然,有一定的難度。但超廣角鏡頭可以把一小群人拍得好像是一大群人,而一大群人可以變得使人驚震。同時,一小群人的特寫照片可以使他們的關係看起來非常親密,這種效果往往是其他鏡頭所不能勝任的。當然,此時視點的選擇極為重要,否則會出現嚴重變形。
總之,學習使用廣角鏡頭是非常有趣的,也是具有創造性的。而且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拍出非常生動有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