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99年至公元645年)
公元599年 隋文帝開皇年間
暮春,陳光蕊赴任遇害。
第九回《陳光蕊赴任逢災》:海洲人陳萼,字光蕊,高中狀元後娶丞相之女殷溫嬌為妻。“離了長安登途,正是暮春天氣,和風吹柳綠,細雨點花紅。”陳光蕊在出任江州州主的途中,被稍子劉洪殺害。劉洪強占殷小姐,冒名頂替去江州上任。
按:唐僧取經,曆史上確有其人其事。史料記載,唐僧公元600年生於河南洛州,貞觀三年(629)從長安出發赴天竺遊學,貞觀十九年(645)回到長安。曆時十六年,唐僧回到長安時四十六歲。
小說《西遊記》裏的唐僧取經故事,在時間結構上與史料基本相合。
公元600年 隋文帝開皇年間(江流一歲)
唐僧出世。
第九回 殷小姐在江州產下一子,為避劉洪相害,放入江中聽其漂流。金山寺長老法明收留此子,取名江流。江流的前生是如來佛身邊的二徒弟金蟬子,因聽講不專心,被轉托塵凡受盡磨難。
唐僧玄奘的生年史無明載,可以由玄奘的卒年和享壽推出。唐道宣《續高僧傳卷四·玄奘傳》:“麟德元年(664)告翻經僧及門人曰:有為之法必歸磨減,泡幻形質何得久停。行年六十五矣,必卒玉華。於經論有疑者可速問。……至二月四日,右脅累足右手指頭,左手髀上堅然不動。有問:何相?報曰:勿問,妨吾正念。至五日中夜,弟子問曰:和尚定生彌勒前不?答曰:決定得生。言已所絕,迄今兩月色貌如常。”道宣(596—667)是一代律學大師,曾參加過玄奘的譯場,著述嚴謹。他寫的《玄奘傳》完成於玄奘去世後的第二年,較有權威性。道宣說玄奘卒於唐麟德元年(664),壽六十五,可推知玄奘生於隋開皇二十年(600)。
公元614年 隋煬帝大業年間
車遲國王登基。
第四十五回 (636年)車遲國王說:“寡人做了二十三年皇帝,更不曾看見活龍是怎麼模樣。你兩家各顯法力,不論僧道,但叫得來的就是有功,叫不出的有罪。”
公元616年 隋煬帝大業年間
車遲國來了虎力、鹿力、羊力三位道士。
第四十四回 (636年)小道士說:“隻因這二十年前民遭亢旱,天無點雨地絕穀苗,不論君臣黎庶大小人家,家家沐浴焚香戶戶拜天求雨。正都在倒懸捱命之處,忽然天降下三個仙長來俯救生靈。”
公元617年 隋煬帝大業年間(江流十八歲)
唐僧複仇報本。
第九回《江流僧複仇報本》:玄奘到江州認母,請丞相外公領兵到江州,剿滅了賊子劉洪。玄奘的父親陳光蕊還魂與家人團聚,母親殷溫嬌因失身賊子而從容自盡。
按:“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江流年長一十八歲。長老就叫他削發修行,取法名為玄奘,摩頂受戒堅心修道。”
天竺國怡宗皇帝登基。
第九十三回 (644年)天竺國驛丞說:“我敝處乃大天竺國,自太祖太宗傳到今,已五百餘年。現在位的爺爺愛山水花卉,號做怡宗皇帝改元靖宴,今已二十八年了。”
公元619年 唐高祖武德年間
八月十五,奎星下凡擄寶象國三公主為妻。
第二十九回 (632年)寶象國三公主說:“我家離此西下,有三百餘裏。那裏有座城,叫做寶象國。我是那國王的第三個公主,乳名叫做百花羞。隻因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中間,被這妖魔一陣狂風攝將來,與他做了十三年夫妻。”
公元620年 唐高祖武德年間
銅台府寇洪員外,許齋萬僧。
第九十六回 (644年)寇洪說:“弟子賤名寇洪字大寬,虛度六十四歲。自四十歲上,許齋萬僧才做圓滿。今已齋了二十四年,有一簿齋僧的賬目。”
公元626年 唐高祖武德年間
蟾宮素娥思凡下界,投胎為天竺國公主。
第九十五回 (644年)太陰星君說:“那國王之公主,也不是凡人,原是蟾宮中之素娥。十八年前,她曾把玉兔兒打了一掌,卻就思凡下界。一靈之光,遂投胎於國王正宮皇後之腹,當時得以降生。”
公元627年 唐太宗貞觀元年
豬八戒招贅高老莊。
第十八回 (630年)高太公說:“不期三年前,有一個漢子模樣兒倒也精致,他說是福陵山上人家,姓豬,上無父母下無兄弟,願與人家做個女婿。我老拙見是這般一個無羈無絆的人,就招了他。”
金魚精來到通天河,自稱靈感大王。
第四十九回 (636年)通天河老黿說:“那妖邪乃九年前海嘯波翻,他趕潮頭來於此處,仗逞凶頑與我爭鬥,被他傷了我許多兒女,奪了我許多眷族。我鬥他不過,將巢穴白白的被他占了。”
公元628年 唐太宗貞觀二年
烏雞國大旱。全真道士呼風喚雨,與國王兄弟相交。
第三十七回 (633年)烏雞國王說:“師父啊,我這裏五年前,天年幹旱草子不生,民皆饑死甚是傷情。……正都在危急之處,忽然鍾南山來了一個全真,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
公元629年 唐太宗貞觀三年
涇河龍王觸犯天條。
第十回《老龍王拙計犯天條》:涇河龍王是西海龍王敖順的妹夫。為了和神卦袁守誠鬥法,涇河龍王擅改降雨時辰和點數,觸犯天條,玉帝命人曹官魏征斬之。魏征是唐太宗的丞相。龍王向太宗求救,太宗許之。不料魏征在夢中斬了龍王。
存疑:小說原文係該年於“貞觀十三年”,是明顯錯誤。
一、小說裏敘述唐太宗開科選士,陳光蕊高中狀元,在“貞觀十三年”。第二年唐僧出世,十八年後報本複仇,修煉數年準備去西天取經,竟還是在“貞觀十三年”,與邏輯不符。
二、唐太宗自述:“他說已三曹對過案了,急命取生死文簿,檢看我的陽壽。時有崔判官傳上簿子。閻王看了,道寡人有三十三年天祿,才過得一十三年,還該我二十年陽壽,即著朱太尉、崔判官送朕回來。”我們知道,唐太宗實際在位隻有二十三年,貞觀年號也是到貞觀二十三年為止。倒推二十年,說明現在應該是貞觀三年,而不是貞觀十三年。
三、小說裏說唐僧西行始於貞觀十三年,止於貞觀二十七年,曆時十四年,與史實不符。史料記載唐僧西行始於貞觀三年,止於貞觀十九年,曆時十六年。曆史上也確實沒有貞觀二十七年這個年號。吳承恩故意說唐太宗有三十三年天祿,又說唐僧西行止於貞觀二十七年,大概是刻意要表達故事純屬虛構的意思。
唐太宗魂遊地府。
第十一回《遊地府太宗還魂》: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627—649年在位)。唐高祖時,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各樹黨羽,爭奪皇位繼承權。公元627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高祖傳位於世民,是為太宗。涇河龍王被斬後怨恨太宗,到地府告狀,判官崔玨受丞相魏征所托,改動生死簿,增加太宗二十年陽壽。太宗的天祿得以延至貞觀二十三年。
按:小說所述,唐太宗本該這年去世,因崔玨改動生死簿,得以延長壽命二十年。根據唐太宗在貞觀二十三年(649)去世的史實,可推知此時是貞觀三年(629年)。小說裏敘述唐僧西行始於這年,與史料所載相符。
九月十二,唐僧啟程西天取經。
第十二回《玄奘秉誠建大會》:陳玄奘自十八歲父子團聚後,潛心在金山寺修行,至此已是得道高僧。在主持唐太宗弘揚佛法的水陸大會時,被南海觀音選為西天取經之人。太宗認玄奘為禦弟,賜名三藏,啟程西天取經。
按:史料記載唐僧西行是在貞觀三年。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會淳風之西偃,屬候律之東歸。以貞觀三年,杖錫遵路,資皇靈而抵殊俗,冒重險其若夷,假冥助而踐畏塗,幾必危而已濟。……周流多載,方始旋返。十九年正月屆於長安。所獲經論六百五十七部,有詔譯焉。”《大唐西域記》係唐太宗欽定,玄奘親自編撰,由弟子辯機整理而成。貞觀二十年(646)秋七月,玄奘在翻譯出佛經的同時,終於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記》,於十三日進表於太宗。言道:“所聞所曆一百二十八國,今所記述,有異前聞,皆存實錄,非敢雕華,編裁而成,稱為《大唐西域記》共十二卷。”
唐道宣《續高僧傳卷四·玄奘傳》:“會貞觀三年時遭霜儉,下敕道俗逐豐四出,幸因斯際經往姑臧漸至敦煌。”
關於玄奘自長安西行的時間,在貞觀三年說中,又分四月、八月、冬季三說。
四月說源於玄奘在於闐國所上表奏:“玄奘往以佛興西域,遺教東傳。……嚐思訪學,無顧身命。遂以貞觀三年四月,冒越憲章,私往天竺。……曆覽周遊,一十七載。今已從缽羅耶伽國,經迦畢試境,越蔥嶺,波謎羅川,歸還,達於於闐。……謹遣高昌俗人馬立智,隨商侶奉表先聞。”
八月說源於唐慧立、彥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貞觀三年秋八月,將欲首塗又求祥瑞,乃夜夢見大海中有蘇迷盧山,四寶所成極為嚴麗。”
冬季說源於元念常《佛祖曆代通載》卷十一,元覺岸《釋氏稽古略》卷三。
小說裏把唐僧西行的時間安排在九月。第十二回:“選到本年九月初三日,黃道良辰,開啟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陸大會”。“卻說三藏自貞觀十三年九月望(農曆十五)前三日,蒙唐王與多官送出長安關外”。文中的“貞觀十三年”應是“貞觀三年”。
雙叉嶺遇老虎精。
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位於鞏州城西。嶺上有虎精寅將軍,野牛精特處士和熊羆精熊山君。他們吃掉了唐僧的兩個從者,唐僧經太白金星相救脫險。
按:“三藏遂直西前進,正是那季秋天氣。……這長老心忙,太起早了。原來此時秋深時節雞鳴得早,隻好有四更天氣。一行三人連馬四口,迎著清霜看著明月,行有數十裏遠近,見一山嶺。”
兩界山孫悟空拜師。
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孫悟空本是花果山上的一個猴王,王莽篡漢之時,因手持金箍棒大鬧天宮,被如來佛鎮在五行山下。此山後來改名為兩界山。唐僧在獵戶劉伯欽的保護下,經過兩界山的時候,救出悟空收為大徒弟,取一個混名叫行者。
十月,悟空棒殺六賊。
第十四回《六賊無蹤》:佛教認為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情根,能分別生成色、聲、香、味、觸、法六種竟相,遮蔽心性光明,稱為“六根”或“六賊”。悟空在路上打死眼見喜、耳聽怒等六個毛賊,受唐僧嗔怪後,賭氣要回花果山。觀音菩薩替他套上金箍,用緊箍咒法迫使他的心性不離正軌。
按:“三藏上馬,行者引路。不覺饑餐渴飲夜宿曉行,又值初冬時候。”
十二月,鷹愁澗玉龍歸順。
第十五回《鷹愁澗意馬收韁》:玉龍三太子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敖閏到天庭告他忤逆,玉帝將其吊在空中不日遭誅。觀音去東土尋取經人的時候,救出玉龍送在蛇盤山鷹愁澗,等待取經人。唐僧師徒二人經過此地,玉龍吃掉了唐僧騎的白馬。觀音讓玉龍變成白馬,馱唐僧西去。
按:“卻說行者伏侍唐僧西進行經數日,正是那臘月寒天,朔風凜凜滑凍淩淩,去的是些懸崖峭壁崎嶇路,迭嶺層巒險峻山。”
是年,太上老君的青牛到下界興妖作怪。
第五十二回 (636年)太上老君道:“想是前日煉的七返火丹,掉了一粒被這廝拾吃了。那丹吃一粒該睡七日哩,那孽畜因你睡著無人看管,遂乘機走下界去,今亦是七日矣。”
公元630年 唐太宗貞觀四年
早春,黑風山降伏黑熊精。
第十六至十八回《黑風山怪竊袈裟》:黑熊精住在黑風山黑風洞,手執一杆黑纓槍,與蛇精白衣秀士、蒼狼精淩虛子為友,和山北觀音禪院的院主金池上人也有交情。金池上人為了霸占唐僧的袈裟,縱火焚燒借宿的禪堂,黑熊精趁機偷走袈裟。觀音出麵收服黑熊,讓他在落伽山做了個守山大神。
按:“此去行有兩個月太平之路,相遇的都是些虜虜、回回,狼蟲虎豹。光陰迅速又值早春時候,但見山林錦翠色,草木發青芽。”
烏雞國王被全真道士推入井中。
第三十七回 (633年)烏雞國王說:“朕與他同寢食者,隻得二年。……他陡起凶心,撲通的把寡人推下井內,將石板蓋住井口擁上泥土,移一株芭蕉栽在上麵。可憐我啊已死去三年,是一個落井傷生的冤屈之鬼也!”
第三十九回 (633年)文殊菩薩說:“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因是不可原身相見,變做一個凡僧,問他化些齋供。被吾幾句言語相難,他不識我是個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禦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虧六甲金身救我歸西,奏與如來。如來令此怪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報吾三日水災之恨。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春融時節,高老莊豬八戒拜師。
第十八至十九回《雲棧洞悟空收八戒》:豬八戒本是天河裏總督水兵的天蓬元帥,在蟠桃會上醉酒調戲嫦娥,被玉帝重責二千錘後貶下塵凡。投錯了胎投在母豬胎裏,取名豬剛鬣,咬死母豬,手持一柄九齒釘耙,在福陵山雲棧洞吃人度日。觀音去東土尋找取經人的時候,與他摩頂受戒,取名豬悟能,等待取經人。三年前在高老莊招為女婿,興妖作怪。唐僧師徒二人經過此地,悟能和悟空交手時聽說唐僧就是取經人,便燒毀洞穴,拜唐僧為師。唐僧為其取名八戒。
按:“行者引路而去,正是那春融時節。”
烏巢禪師傳授《多心經》。
第十九回《浮屠山玄奘受心經》:烏巢禪師即《五燈會元》卷二中的鳥巢禪師,在浮屠山香檜樹上一個柴草窩中修行。唐僧師徒三人經過此地,烏巢傳授《多心經》,說是在取經路上若遇魔障,但念此經自無傷害。
按:“三眾進西路途有個月平穩。行過了烏斯藏界,猛抬頭見一座高山。”
史料佐證:《五燈會元》卷二“鳥窠道林禪師”:杭州鳥窠道林禪師,本郡富陽人也。姓潘氏,母朱氏,夢日光入口,因而有娠。及誕,異香滿室,遂名香光。九歲出家,二十一於荊州果願寺受戒。後詣長安西明寺複禮法師學《華嚴經》《起信論》。……屬代宗詔國一禪師至闕,師乃謁之,遂得正法。……後見秦望山有長鬆,枝葉繁茂,盤屈如蓋,遂棲止其上,故時人謂之鳥窠禪師。複有鵲巢於其側,自然馴狎,人亦目為鵲巢和尚。……元和中,白居易侍郎出守茲郡,因入山謁師。……師於長慶四年二月十日告侍者曰:“吾今報盡。”言訖坐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