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20日20點55分,按照TCP/IP協議,中國兵器工業計算機應用研究所成功發送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這封郵件以英德兩種文字書寫,內容是:“Across the Great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標誌著中國與國際計算機網絡已經成功連接。
在此後,中國用了近7年的時間真正接入互聯網。這七年標誌性的事件包括:
—1988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X。25協議,使本單位的DECnet成為西歐中心DECnet的延伸,實現了計算機國際遠程聯網以及與歐洲和北美地區的電子郵件通信。
—1989年11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絡(簡稱NCFC)正式啟動,由中國科學院主持,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實施。
—1990年11月28日,中國注冊了國際頂級域名CN,在國際互聯網上有了自己的唯一標識。最初,該域名服務器架設在卡爾斯魯厄大學計算機中心,直到1994年才移交給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
—1992年12月,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建成並投入使用,是中國第一個采用TCP/IP體係結構的校園網。
—1993年3月2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專線,正式開通中國連入Internet的第一根專線。
—1994年4月20日,中國實現與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成為接入國際互聯網的第77個國家。
互聯網之父不是指某一人,這一美稱被先後授予多人。世界公認的互聯網之父有羅伯特·泰勒、拉裏·羅伯茨、蒂姆·伯納斯·李、溫頓·瑟夫、羅伯特·卡恩等人。
蒂姆·伯納斯·李
蒂姆·伯納斯·李爵士(1955年出生於英國)是萬維網的發明者、互聯網之父、英王功績勳章獲得者、不列顛帝國勳章獲得者、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皇家工程師學會會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89年3月他正式提出萬維網的設想;1990年12月25日他在日內瓦的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裏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他是關注萬維網發展的萬維網聯盟的創始人,並獲得世界多國授予的各種榮譽。他最傑出的成就是把免費萬維網的構想推廣到全世界,讓萬維網科技獲得迅速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麵貌。
溫頓·瑟夫是互聯網基礎協議—TCP/IP協議和互聯網架構的聯合設計者之一、穀歌全球副總裁、Internet奠基人之一。20世紀70年代,溫頓·瑟夫曾經參與互聯網的早期開發與建設,並為此獲得了“互聯網之父”的美譽。
溫頓·瑟夫
1997年12月,克林頓總統向瑟夫博士和他的同事Robert E。Kahn頒發了美國國家技術獎章,表彰他們對於互聯網的創立和發展做出的貢獻。2004年,Kahn和瑟夫博士因為他們在互聯網協議方麵所取得的傑出成就而榮膺美國計算機學會(ACM)頒發的圖靈獎。有人將圖靈獎稱為“計算機科學界的諾貝爾獎”。2005年11月,喬治·布什總統向Kahn和瑟夫博士頒發了總統自由勳章,這是美國政府授予其公民的最高民事榮譽。
羅伯特·卡恩
羅伯特·卡恩是TCP/IP合作發明者、互聯網雛形ARPANET網絡係統設計者、“信息高速公路”概念創立人、美國國家工程協會成員、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成員、美國人工智能協會成員、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成員、前美國總統科技顧問。羅伯特·卡恩1986年創立美國全國研究創新聯合會(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Research Initiatives,CNRI)並任主席。CNRI是羅伯特·卡恩於1986年親自領導創建的,為美國信息基礎設施研究和發展提供指導和資金支持的非營利組織,同時也執行IETF的秘書處職能。
演講要點The Main Points of the Speech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
在“2014年中國TD-LTE產業發展研討會”的演講
2014年4月21日,由重慶市政府和中國移動集團共同主辦的“2014年中國TD-LTE產業發展研討會”在重慶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會議以“移動改變生活,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吸引了國內知名4G專家和近400家智能手機、物聯網領域企業代表。重慶市政府與中國移動簽署了《關於共同建設TD-LTE應用合作示範區的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發表了《把握4G機遇,開創移動互聯網新時代》的演講,要點解讀如下。
1.移動互聯網三大要素已經具備
一是智能終端。硬件性能、操作係統、APP應用使智能終端已經成為便攜、可負擔、滿足多種功能的超級移動互聯網載體。二是移動寬帶網絡。它滿足了用戶隨時隨地的移動接入體驗。三是基於雲計算的新型業務平台。雲計算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各類業務和服務共享平台和資源的方法,為用戶提供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靈活擴展的使用體驗。
2.移動互聯網具有四個特征
一是移動性,是為用戶隨時隨地提供泛地服務的基礎。二是開放性,打破了邊界,共享與整合。三是互動性,多終端、多場景的互動,最大程度消除信息不對稱。四是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是其重要來源,基於大數據的新型處理模式能夠做到信息的分析、篩選和處理。
3.TD-LTE將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發揮重要作用
4G將采用LTE作為全球唯一的移動通信技術標準。TDD將發揮重要作用。一是因為其能高效利用頻譜資源;二是其非對稱性,更適應移動互聯網大部分應用的非對稱業務特性。
TDD與FDD的融合發展現已成為全球移動通信的重要發展方向。
4.TD-SCDMA發展是TD-LTE的基礎
TD-SCDMA從標準、產業化到商用取得了巨大成績,TD-S用戶已超過2億,基站近50萬個,打造了完整產業鏈,積累了創新經驗,為形成“3G自主創新—4G融合—5G引領國際”奠定基礎。
5.TD-LTE全球發展目標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中國移動牽頭發起成立GTI。2014年全球目標是建設80萬基站,覆蓋30億人口,手機出貨量達1.5億部。
6.中國移動4G發展策略的三個關鍵點
一是網絡,用高品質、廣覆蓋保障用戶隨時隨地體驗;二是終端,用全球化、規模化、低成本化終端降低用戶使用門檻;三是業務,用“三新”的融合通信構建用戶全新業務產品。
7.中國移動4G終端的三個目標
一是推動多模多頻終端發展;二是推動4G終端成本降低,年內將有100~150美元手機問世;三是推出中國移動自主品牌終端產品。
讀書筆記Reading Notes王建宙的《移動時代生存》
曾經聽老師講課說,評斷國有企業改革成效要有曆史感。不了解國企六十多年的改革史,就不可能客觀、全麵地評價國企改革。同理,如果不了解中國通信業、中國移動的發展史,也不可能客觀、全麵地評價中國通信業、評價中國移動。這是讀王建宙先生的《移動時代生存》的第一個收獲。第二個收獲是通過回顧曆史,把握通信行業運營規律,捕捉未來趨勢。第三個收獲則是王建宙先生多年通信行業的經驗,對執掌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的心得,特別是寫出的很多親身經曆,給予我們寶貴的經驗。
本書可以按幾個主線來讀。
一是中國通信業的發展史。比如IT的五個發展周期;又如在剛開始建設LTE的時候,中國通信設備企業就已經開始投入。
二是中國移動發展史以及作為曾經的掌門人對運營的一些思考。比如拿到TD-SCDMA牌照後對TD-SCDMA的五個判斷;做TD-SCDMA的五個意義,以及當時沒有起一個中文名字的遺憾;2006年5月,中國移動收購鳳凰衛視19.9%股份的情景;對飛信的發展表示可惜;多次想在互聯網公司持有股份,但始終沒有實現,比如一度曾經有可能和新浪微博的合作;第一例對外收購是2005年的香港萬眾電話,2009年2月份、2012年2月兩次拍得4G頻段,2012年4月在香港推出FDD LTE服務,2012年12月中國移動香港公司的TD-LTE網絡正式交付商用,實現與FDD LTE融合組網;為香港萬眾沒能參加3G牌照拍賣而後悔;還有中國移動做TD-LTE的四個目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