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與服務(1 / 2)

1.方陣出現的新媒體客服

在傳統服務模式上,很多企業已開通了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客服。除了為順應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外,也是解決人員數量相對固定和快速增長業務之間的矛盾的好辦法。

以招商銀行為例,招商銀行的微信平台是一個閉環的呼叫中心係統,簡單的問題就由微信機器人做自動應答,對於一些稍微複雜的問題,引導客戶到招商銀行的手機應用掌上生活或者手機銀行辦理,再複雜一點的問題,比如需要協商還款、需要查詢一些疑問交易、需要轉人工,都可以通過微信直接連到網絡人工係統,由人工提供服務。搭建了這樣的係統,完成了呼叫中心的變革。通過微信平台,招商銀行把後台業務的處理係統作為對客戶服務的係統,減輕了招商銀行客服呼叫中心的壓力。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招商銀行還從微信拉了一根專線。其出發點基於對一個金融機構來說最為重要的安全性。正如在2013移動互聯網創新大會—微信I/O論壇上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微客服”平台產品經理範雨在談到移動互聯網安全時所介紹的:“我們跟微信之間做點對點連接,不是通過互聯網網絡接口連接,我們從微信服務器拉了DDN專線。招商銀行微信係統本身沒有暴露在互聯網上,這是我們的底線。”

新媒體客服通常以方陣出現,以運營商為例,有類似“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公司”賬號的訂閱號,以發送活動優惠、行業資訊為主;也有諸如“掌上營業廳”“手機營業廳”的服務號,可以看作是微營業廳,簡單的問題就由微信機器人做自動應答,對於“查流量”“查話費”“話費充值”等業務也能辦理;還有客服APP。最近中國電信發布了移動互聯網的客戶服務門戶產品—“天翼客服”手機客戶端,其運用了智能語音識別、定位等技術,滿足用戶準確地查詢話費、流量、網點的需求。

2.電商不僅是渠道戰略

高昂的渠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產品的性價比。對很多企業來說,電商不過是將原來線下的銷售搬到線上,當成另一個銷售渠道。同時,為了價格穩定方麵考慮,企業還通常會用專屬電商品牌來分隔線上線下。在淘寶上,經常會有“淘寶專供貨”。就算是產品相同,也會用不同的貨品型號區隔。

而這遠遠不是電商的全部。電商能發揮的更大作用是要能在線上聚合用戶的需求,反過來影響線下的銷售和生產。以手機行業為例,如中國移動自主品牌手機M811在線上銷售,配置為5英寸四核、120萬前置+800萬後向雙攝像頭,有黑/白兩種顏色。在兩個月後,超過一半的用戶在線上反饋要求有金色,又有20%的用戶希望前置攝像頭至少有500萬像素。中國移動能否迅速做出積極反應呢?這已不再隻是單純的銷售策略調整,而是涉及生產線調整,是否能根據用戶的需求,將已有的零部件經過再配置組裝後,為單個客戶或小批量多品種市場提供定製產品。這甚至是生產方式的調整,線上彙聚的需求能否倒逼生產方式的柔性化,從而使整條供應鏈圍繞著用戶全麵再造。這種方式被稱為“互聯網化的精益生產”,將成為未來商業模式的主要代表。

互聯網時代,企業的宗旨是怎麼創造用戶全流程的最佳體驗。用戶全流程貫穿各渠道、各終端、各媒介以及用戶使用產品的各個環節。電商,並不僅僅是一個渠道,而是企業無縫連接全渠道、全終端的消費體驗,最大化消費過程的愉悅性的一個有機部分。

3.好產品勝過好渠道

與原有商業模式不同,互聯網時代產品開發模式有了根本不同。首先是產品供應到用戶的環節非常短,基本上一開發上線,即可交付用戶,渠道的作用被弱化;其次是用戶對企業的影響力日漸重要,移動互聯網時代可以說人人都是自媒體,用戶意見反饋成本非常低,用互聯網的方式甚至可以直接收集分析用戶行為數據,反饋成本幾乎為零且十分便利。可以預見,渠道為王會逐步讓位於產品為王。

產品如何能為王?用一種匠人精神打造產品,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最好,甚至是超越用戶預期。運營商一直擅長的是“電信級”質量的產品,比如用12個月做出一個精品或龐然大物,這顯然不適合移動互聯網。互聯網產品要在認準方向的基礎上,用最快的速度開發出核心功能,盡快發布。

隻有盡快扔到市場中,才能盡快獲得用戶測試反饋,得到盡快改進空間。例如中國電信翼支付聯合民生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添益寶”,在開發出產品後,中國電信迅速在全國內部員工試用,搜集使用意見並改進,在三個月後正式推出市場,再輔以下載即送4G流量的營銷政策,迅速獲得了二十幾萬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