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業者的兩個特點
互聯網協會的前任會長胡啟恒院士在接受采訪時,曾經用“互聯網其實是充滿了理想主義浪漫的”來形容互聯網,張朝陽把其詮釋為“互聯網的浪漫性主要是任何人在沒有任何資源的情況下都可以創辦一個公司,並且這個公司不是在開餐館、辦銀行或其他傳統行業,而是一個新的技術產生一種新的溝通方式”。
要適應這個時代,我們人人都需要做一個創業者。不是讓每個人都去開公司,而是要具備創業者精神,如同創業者一樣地想問題、做事情,以創業者的眼光來作出日常判斷。
作為創業者,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敢冒風險。世上萬事通常都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我們所有目標隻是降低風險,減少出錯,不僅不會得到發展,還會因為“守”而為時代所拋棄。二是及時轉型。典型的例子是蘋果,在2012年5月《紐約時報雜誌》的《百萬小生成熟記》中,作者享利·布羅格特說蘋果三分之二的資產都來源於2007年以後的產品。蘋果的成功來源於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和創業精神。三是總是尋求更好的方法。企業在轉型中流行說“去某某化”,比如中國電信的“去電信化”。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提出“路徑依賴”,並由此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獎。“去某某化”就是擺脫要“路徑依賴”,破除過去賴以成功的所有要素,積極探索更好的方法。
2.主動迎向變革的前沿
豬要飛起來,關鍵在站對風口(當然你最好在風停下來之前,長出翅膀)。
我們已經下定決心,要開始像企業者一樣思考,並行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從哪裏開始?哪裏是我們的突破口?
科技業的經驗從來是主動迎向時代變革的前沿,而不是後方,從變革前沿尋找並創造突破口。我們無須擔心專業、技能、資格等問題。想一想創業者在初創業時的樣子,缺資金、市場不明、競爭激烈、對未來的種種不確定性,和我們現在的情況是一樣的。互聯網已經拉低行業的門檻,人人都容易進入。關鍵在於,我們要身在現場,身在現場就有了資格和權力。當我們離得足夠近,我們就會足夠快。
3.矽穀新的職業
(1)數碼先知(Digital Prophet):美國在線AOL設立,主管公司的線上推廣策略。
(2)絕地零售武士(Retail Jedi):肯沃基公司設立,對象是零售部入門員工。據說來源於《星球大戰》。
(3)瑞士軍刀(Swiss Army Knife):灣區軟件公司BitCore設立,對象是一些跨部門幫忙的全能型選手。
(4)夢想煉金師(Dream Alchemist):創業型企業Kyoger和QuickStep設立,類似於“創意總監”或者“設計主管”。
(5)直效營銷半仙(Direct Marketing Demi-God):營銷顧問公司Vistage International設立,主要負責直效營銷策略。
(6)Kindle福音布道者(Kindle Book Evangelist):Amazon設立。
(7)快樂英雄(Happiness Hero):社交媒體APP創業團隊Buffer,職責是和他們的用戶進行一對一的交流。
(8)燈泡時光巫師(Wizard of Light Bulb Moments):管理顧問公司TomEvans設立,主要職責是設計執行流程。
(9)時尚福音布道者(Fashion Evangelist):博客平台Tumblr設立,職責是幫助對時尚毫無概念的博主們建立更好的個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