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經那個叫“剝洋蔥”的方法
還記得以前是怎麼做職業生涯規劃的嗎?我們會確定一個核心價值觀,設寫一個長期目標,然後據此再設定3~5年的目標,然後對照現在的情況,補上該有的技能、崗位經驗。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剝洋蔥”方法。
2.像創業者一樣做職業規劃
互聯網的高速變化讓我們無法再向著一個固定的職業目標做幾十年的努力。看看一個創業者是怎麼待創業的。
“剝洋蔥”職業規劃法
目前收集並分享照片的網站中人氣最旺的Flickr的創始人卡泰麗娜·費克和斯圖爾特·巴特菲爾德最初的創業目標是網絡遊戲。他們在2002年推出首發產品,一款叫“永無盡頭”(Nerverending)的多玩家網絡遊戲。照片分享功能則在2004年才加入這款遊戲,受到玩家熱烈歡迎,知名度甚至超過了遊戲本身。於是公司背離了既定的長期規劃,不再繼續開發遊戲,將重心投入到照片分享功能。在2005年,Flickr被雅虎收購。
這就是互聯網創業的方式:創始人在起初多個方麵進行不斷嚐試,尋找到能走得通的那條路,根據情況適時地調整計劃,最終到達目的地。
想想《精益創業》裏教給我們的創業理念:“先在市場中投入一個極簡的原型產品,然後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有價值的用戶反饋,對產品進行快速迭代優化,以期適應市場。”職業規劃也是一樣的。我們應該根據環境的變化,不斷找到新機會,不斷修正。
3.如何借助互聯網自學
互聯網讓我們獲得知識、接受教育的成本空前低。我們可以通過無數種方式來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一切東西。無論身在何處,隻要能連接互聯網,網易公開課、新浪公開課等網絡視頻教學平台都能聽到國內外名校公開課,涉及學科廣泛。甚至如果我們還能利用中國大學MOOC(慕課),可以學習中國最好的大學課程,學完還能獲得名校的認證書,而且這一切都是免費的。
對於需要掌握技能類的學習資源,互聯網也降低了成本。比如在網易雲課堂可以以99元的價錢學習到秋葉、蕭秋水關於微信微博的課程,而比之動輒萬元的公開課價錢,十分物美價廉。
有人曾在知乎上發起過這個問題,要怎樣充分借助互聯網自學?在62條答案裏,有一位叫程浩的用戶認為應該有四個步驟(原文地址如下: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107510)。
一是製訂計劃,設立目標。計劃分為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目標包括在這個領域要達到什麼樣的水平,要閱讀這個領域的哪些書籍,掌握哪些知識,將來要用在何處,衡量學習質量的標準等。把目標細化到短期,最後畫一張每日工作表。
二是記錄分析,定期調整。這是一個學習記錄表,每天記錄和觀察自學過程中的一切變化。重點在時間和內容上。可以參考番茄工作法的記錄表。分析記錄表,堅持學習效果好的,改進學習效果差的。目的是要讓時間的價值最大化。
三是收獲總結,定向輸出。讀過一本書一定要寫讀書筆記,學到的知識要寫出一篇總結性的文章。筆記的價值並不在於內容,而是要把書中的知識和個人的理解融會貫通,最終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寫作是一個思維整理與歸納的過程。
四是自我經營,時間盈利。自學的本質就是管理自己,掌控自己,駕馭自己,最後得到時間價值的最大化。這會影響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決定一個人的性格與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