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名人名家婚姻的啟示(3)(1 / 3)

美國著名曆史學家和傳記作者威廉·希勒,在研究了托爾斯泰和其妻子索妮亞的日記,及托翁子女們寫的《回憶錄》等豐富的原始資料後,於1993年寫出了揭示托爾斯泰婚姻失敗原因的專著《愛與恨》,詳細解答了為什麼寫出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複活》等名著,在小說中對男女情感、婚姻和家庭有深刻理解的大作家卻在自己的婚姻、情感生活中一敗塗地。

1. 托翁不屑與妻子交流

托爾斯泰作為大作家,本來和妻子就有思想差距,如果他能和妻子交流,也許這場婚姻就不是個悲劇了。但他自恃是天才作家,不需與人交流,包括妻子。而且,他是個典型的大男子主義者,重男輕女,瞧不起女人。他認為女人弱智,不具有和男人一樣的精神力量。

因為缺乏交流,托爾斯泰也就很難對妻子體貼。而柔情恰恰是天下所有妻子都想從丈夫那裏得到的。托爾斯泰喜歡散步,但他卻不願陪伴妻子一起散步,他不屑於和索妮亞聊天,但妻子和別的男人交談時,他又憤怒、嫉妒。每次托爾斯泰生病,索妮亞都是悉心照料,有一次連續9個月在床邊護理。但妻子得病,托爾斯泰卻不屑於過問。

這些情節如果不是他的子女親筆記錄,誰也不會相信這是寫出《複活》等宣揚人性價值的世界文豪的所作所為。托爾斯泰不愛索妮亞嗎?他的日記裏也不乏對妻子充滿激情的愛的宣言。但通讀全書,人們感覺到他的愛是抽象的愛、苛刻的愛、頭腦的愛,而非具體的愛、寬宏的愛、心靈的愛。因此,索妮亞傷心地說,丈夫需要的隻是她的肉體,“他愛我,但隻在夜裏,從來不在白天”。

托爾斯泰中年“皈依”新宗教,有了“新思想”後,夫妻之間的思想鴻溝就更深了。托爾斯泰憎恨“私有財產”,同情農民,厭惡自己的貴族鄉紳生活,要放棄自己的版權,把莊園分給農民。而他的妻子對這些“新思想”既不理解,更完全不能接受,認為丈夫的“整套哲學牽強附會,矯揉造作,完全建築在虛榮心、名利欲和出風頭的基礎上”。托爾斯泰主張像農民那樣耕作、生活,但他自己卻一直讀書寫作,至死過著貴族的生活。他“皈依”後宣稱要完全戒除淫欲,甚至連夫妻性生活也不例外,但他卻一再使妻子懷孕,生出了13個孩子,因此,連托爾斯泰的哥哥謝爾蓋也認為弟弟“虛偽、言行不一”。

2. 虛榮嫉妒又神經質的妻子

即使托爾斯泰有這麼多男人的毛病,但如果他的妻子不是索妮亞,他們的婚姻也不致悲慘到如此地步。偏偏索妮亞是一個虛榮、嫉妒心強、性情剛烈又神經質的女人。和天才生活在一起的女人往往會感到思想上有差距。但一般女人嫁給天才後,都有一種崇拜心理,這種心理導致她會盡力去理解天才的想法,理解不了的地方往往采取順從的態度。

但索妮亞卻不是這種類型的女人。她對作家丈夫的思想沒有了解的熱望,隻是一味地反對。除了擔心放棄莊園和版稅會影響家裏的生活外,她對托爾斯泰皈依的宗教既不理解,也缺乏興趣去探討。當她感歎“我丈夫和我就像兩個陌生人似的生活在一起,我傷心透了”時,從沒深省過這和她不關心托爾斯泰的精神生活、不了解他的內心世界有直接關係。連他們的大女兒塔妮亞也指出這一點:“你無微不至地關心他的物質生活,卻忽視了他更珍視的東西。如果你同樣關心他的精神生活,他會是多麼感動,會百倍地報答你的付出。”

索妮亞是個嫉妒心極強的女人。嫉妒不僅使她自己發瘋,也逼得丈夫發瘋。托爾斯泰自從和索妮亞結合後的48年裏,從未有過一次婚外情,雖然他的大名吸引了無數的女性崇拜者,但即使這樣,妻子還是“吃醋”,而且醋意十足,從始到終。

和索妮亞結婚前,托爾斯泰真誠地“交代”自己曾和莊園裏的一個女工有個私生子後,索妮亞妒意大發,做夢都想殺了“那個孩子”,時隔40年,當索妮亞65歲時,仍對那個女工(已80歲)耿耿於懷,連她自己也承認“總有一天我會嫉妒得自殺”。索妮亞甚至嫉妒自己最喜歡的妹妹,因為她曾和托爾斯泰一起到林中打獵。托爾斯泰晚年幾乎不和任何女性來往,但他和男人交往索妮亞也嫉妒,甚至指責丈夫是同性戀。對於妻子的這些神經質的嫉妒,托爾斯泰采取不理睬的態度,這更刺激了索妮亞敏感的神經,她想用“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方式製服丈夫。但結果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