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俄兩國領導人的共同推動下,近年來兩國關係繼續得到深化和全麵發展,從“政治關係熱”發展到經貿、科學、教育、人文、軍事、安全等各個領域的全麵合作熱潮,大大充實了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基礎和內容。
在政治領域,中俄兩國領導人高層互訪不斷,已經建立起高層領導人定期會晤機製,雙方在涉及對方核心國家利益的問題上相互支持,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密切配合,推動聯合國改革,倡導國際關係民主化,推動國際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維護兩國共同利益,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軍事與安全領域,雙方在打擊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分離主義等方麵保持高度合作,各種軍事與安全合作機製不斷啟動、發展和完善。曆年以“和平使命”命名的中俄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已經日趨成熟,水平不斷提高。2009年,受到外界普遍關注的中俄“彈道導彈發射相互通報”機製,更是標誌著兩國在軍事與安全領域的高度信任。
在經貿合作領域,兩國領導人製定了十分務實和具體的目標,即到2010年時雙邊貿易額達到600億至800億美元。自1999年以來,中俄雙邊貿易額每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2008年雙邊貿易額已達560億美元。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中俄雙邊貿易額有所降低,但是兩國正為實現該目標而共同努力。就在2009年中俄雙方共同製定並簽署了兩國曆史上最大的能源合作協議(高達250億美元),以能源合作為突破口,必將大大提高兩國經濟合作水平,也將進一步提升兩國戰略合作水平。
人文領域的合作是近年來中俄雙邊關係發展中的一大亮點。如近年來為中俄兩國人民所家喻戶曉的中俄“國家年”活動,就是落實兩國領導人製定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實施綱要》的具體項目。2005年7月1日,胡錦濤主席訪俄期間,兩國元首正式對外宣布,2006年在中國舉辦“俄羅斯年”,2007年在俄舉辦“中國年”。隨著兩個“國家年”係列活動的成功舉辦,“俄羅斯熱”和“中國熱”成為兩國人民生活中的共同感受。從2009年起,雙方又在兩國互相舉辦“俄語年”和“漢語年”活動。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今年3月23日訪問俄羅斯出席“漢語年”開幕式活動時所指出的,雙方共同舉辦俄羅斯“漢語年”,必將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夯實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社會基礎,全麵提升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發展水平。
事實表明,中俄關係已經是一種基於兩國人民相互理解,有著共同意願和共同利益的平等、互利的新型國家關係。中俄關係的根本目標是維護世界與地區和平,促進人類共同繁榮,為增進兩國人民福祉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對於當前中俄關係,用“曆史上最好時期”來形容並不為過,其含義並非指具有同盟性質的“親密”關係,而是指這種關係符合曆史潮流,即國家間關係應該是平等協商、互惠互利的關係。國際關係史表明,隻有這種大國關係才經得起曆史的檢驗。盡管國際格局風雲變幻,但是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俄兩國必將順應曆史潮流,不斷深化兩國全麵合作,使中俄關係朝著更加健康、更加高水平的方向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
(責編/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