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引起注意的是天涯社區的汽車時代版塊裏的一個帖子,標題是《冠馳,我看你的難言之隱如何一吐了之!》,樓主像是曾在冠馳技術部門工作過,痛心疾首地在帖子裏指名道姓向冠馳汽車的老板侯承祿發出三點質問。一問:如今的冠馳究竟誰說了算,是營銷團隊還是技術團隊?二問:“輻射門”究竟是冠馳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還是一幕自編自導的苦肉計?三問:為了保守技術秘密而在嚴峻的信譽危機中束手無策,是你侯董的主意嗎?
這帖子迅速引來大量圍觀,有聲稱是冠馳員工的網友回帖說聽口氣樓主像是四部的小尹吧,人都走了還這麼心係冠馳,真難為你了,侯董怎麼想用得著向你彙報麼;有不少“車友”跟帖說這次輻射的事冠馳太被動,到現在沒個像樣的說法,說明就算車真的沒問題,這公司本身也有大問題;更多的網友好奇究竟是什麼技術秘密值得冠馳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來保,連連催樓主爆料,有人不耐煩開始大罵樓主原來又是挖了個天大的坑走人。
樓主第二次現身的時候仍然是以質問的口吻發帖:俺們當初晝夜奮戰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就是為了換來這樣的下場麼?那些問題哪個俺們以前沒預見到?技術部門為了自身利益還要向公關團隊、向外界封鎖消息到何時?最後說如今俺才不關心冠馳的車還能否賣得出去,俺隻希望侯董早日把真相公布出來,也讓俺這個曾經在冠馳搞過兩天技術的又有臉抬頭見人。
帖子裏罵作一團,但是隨著口水戰的升級似乎蛛絲馬跡也愈見清晰,有幾家汽車網站的編輯轉了這條帖子,並點評說看來這次電磁汙染事件背後還掩藏著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很快有更多媒體嗅出了某種味道,一邊向冠馳公關部追討說法一邊各顯神通挖內幕,多種版本的“真相”越傳越離譜,甚至有人說冠馳是在和軍方合作秘密試驗專門抵禦電子幹擾戰的裝備,公眾的胃口也被吊得越來越高,都等著水落石出之後再痛打落水狗。才不過幾天,這起最新的風波已經越演越烈,在外界眼裏似乎終於鬧到冠馳再也無法沉默的程度,萬總運籌帷幄地下達了又一道指令:“開始吧,火候到了。”
冠馳公司精心籌備的媒體說明會終於開場,這次坐在台上的沒有任何銷售、市場和公關部門的人,而是一色的技術專家,研發中心的曹總曹博士首先向媒體和公眾表示歉意,對前一階段給大家帶來的困擾深感不好意思,他隨即揉揉布滿血絲的眼睛,苦笑著說:“其實我們心裏也很苦,說我們是有難言之隱也好啞巴吃黃連也罷,其實都很準確。我們一方麵想盡早把真相告訴大家,消除公眾的擔心,維護冠馳的聲譽;可另一方麵不到萬不得已我們又真不願這麼做。為什麼呢?因為競爭太殘酷!我們到今天仍然懷疑這整起事件從開始至現在都是由別有用心的人精心策劃的,並不是簡單地想知道DQ車究竟有沒有電磁汙染,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攫取我們冠馳的技術機密。但沒辦法,事到如今我們有責任向公眾作個交代,也應該還我們自己一個清白。下麵請我們冠馳專門負責電動汽車開發研製的第四事業部總經理霍總向大家詳細說明。”
霍總也是一副身心交瘁的樣子,說道:“心裏有點委屈,本來是我們團隊齊心協力取得的很了不起的成績,填補了國內外汽車業界的一項技術空白,沒想到不是在成果鑒定會上很自豪地向外界宣布,卻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這樣的方式向大家公開。更委屈的是,這本來是我們DQ車最值得驕傲的優勢所在,卻被某些人炒作成質量缺陷窮追猛打。下麵,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冠馳汽車獨創的世界領先的電磁幹擾內層屏蔽技術。”
投影屏幕打開,同時有人從後麵把幾件模型搬到台上。霍總拿著一個精巧的鐳射筆結合著投影中的畫麵和模型詳細講解:“……剛才說的可能太專業了,換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在電機殼和蓄電池組外殼的內層,請注意既不是外麵也不在內壁,而是殼體中間夾有一層特殊的屏蔽層,在工作狀態下這個屏蔽層具有強磁性,可以有效地將殼內設備產生的電磁場屏蔽在裏麵。這比其他車型傳統采用的另加一個金屬罩殼的設計要優越得多,它不額外增加重量、不額外占據空間……”霍總拿起一節電纜模型,把橫斷麵衝著台下,又說,“把這項技術應用到電纜上是我們的一個創舉,電纜產生的電磁幹擾屏蔽起來難度更大,它形狀不固定,從車尾到車頭橫跨大半個車身,還繞來繞去的,一般廠家的做法就是隔一段加個屏蔽環,效果不明顯,如果像電力電纜那樣覆一層厚厚的屏蔽層,電纜就會變得太粗太硬不便於走線,而我們的技術不僅避免了這些問題,而且是第一次真正有效地屏蔽了大電纜在大電流工況下所發射出的電磁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