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該是一朵奔向黑暗的花(2 / 2)

那女生被驅逐的原因很明顯,她沒有買新校服。她穿著舊衣,微低著頭,表情沮喪、懼怕、甚至有了愁苦的味道。而透過不遠的校門,大群穿著新校服的孩子嬉笑著,等待慶祝活動的開始。她的憂傷就那樣輕快地,不易察覺地,像香煙一樣不動聲色地散開了,漸漸看不見,但我仍然聞得到它的味道。

她看見我沒有?大概沒有。或者,她無暇顧及我。那時,我也不過是個沉默的小孩兒,偶爾會被大人們突然爆發的粗暴和不耐煩驚得瞠目結舌。很多年後,我才真正明白,這個女生所忍受的巨大委屈,即使當時從天而降一套新校服,也彌補不了她所承受的一分一毫。

我不敢想象,那個女生,從此以後,還是否能夠平靜地生活?或者就此,滑向無邊無際的暗夜。就像我那個失聰的同學一樣。

而她們,本不該是一朵朵奔向黑暗的花兒。

>>>本文入選試卷現代文閱讀真題

1.小說講了兩個故事,請各用一句話加以概括?

2.文中A處劃線句子屬於什麼描寫?這麼寫有什麼好處?

3.選文中B處劃線句子“我不知所措地站在那裏,隔著不遠的距離,看著那女生。”聯係上下文揣摩我的心理,用第一人稱寫出來,不少於30字。

4.閱讀下麵的句子,聯係上下文,探究括號中的問題。

(1)她說她恨這個地方,也愛這外地方。(她為什麼對我們學校又愛又恨?)

(2)她的憂傷就那樣輕快地,不易察覺地,像香煙一樣不動聲色地散開了,漸漸看不見,但我仍然聞得到它的味道。(“我仍然聞到它的味道”體現了“我”怎樣的性格?)

>>>原題名師解答

1.(1)失聰的女同學因同學們肆無忌憚的嘲笑而輟學。

(2)小學時的女同學因為沒有校服而被推出了校門。

2.文中A處劃線句子屬於環境描寫。這裏既反映了學校後花園安靜的特點,又襯托出了失聰的“她”專心的特點。

3.我在想,這個女生隻是因為家庭困難買不起校服,就被老師推出了校門。其實這不是那個女生的錯,可她卻要忍受那麼大的委屈,這會給她造成多大的傷害啊。

4.(1)她說愛是因為我為她用笛子吹了一首完整的曲子,讓他感受到了尊重;她說恨是因為同學們肆無忌憚的嘲笑她,她沒有得到渴望的友愛和幫助。

(2)體現了我敏感(感受到了別人的痛苦)、善良(能替別人著想),關心別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