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看準了你再跳(2 / 3)

經過幾輪麵試,葉小姐很快就在新的公司上班了。但是僅過了半個月,葉小姐就又想換一家公司了,原因是目前這家公司製度太苛刻,員工保險體係也不完善。這個時候我們不免要問葉小姐,入職之前為什麼沒有考慮到這些,為什麼沒有提出疑義呢?葉小姐隻是為了想換個環境就盲目跳槽,這對她自己、對現在的雇主來說都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做法。她在短時間內這樣頻繁離職跳槽,之後的雇主會認為她對公司的忠誠度不高,而她現在的雇主則會認為她不夠沉穩和踏實。

所以,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跳槽,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跳槽的!如果眼前的工作符合你的職業興趣,有良好的空間和待遇,請珍惜現在的工作,感恩你的公司,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除了盲目跳槽外,還有一個跳槽的誤區就是職場人總是以為應該從小公司往大公司跳。很多人都認為,既然選擇跳槽,那麼準備跳進去的這家公司一定要比現在這家公司規模更大,實力更雄厚。這個思路無可厚非,也合情合理,但是在實際的職場中,卻不見得完全正確。

跳槽的根本,不是那些外在的因素,而是在於自身的發展。我們看一個從小公司跳到大公司的例子,今年40歲的陳先生之前是國內一家二級證券公司某營業部的總經理,他一直想到一家一級證券公司工作。經過努力,陳先生最後去了一家一級證券的某個大型營業部。雖說職位還是總經理,但是陳先生倍感壓抑,力不從心。因為他的人脈都在南方(現在這家公司的營業部一開始想借他來拓展一下南方市場,而現在又決定還是繼續開發和鞏固北方市場),客戶資源雖然帶過來一些,但是總得有個適應過程,加上這是大公司,方方麵麵的培訓、學習很多,尤其是英語和電腦操作,陳先生以前就缺乏這方麵的操作技能,現在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既然是大公司,提供優厚的薪資,那麼對你的要求肯定也是成正比的,但陳先生有些跟不上節拍。現在這家公司的營業部之所以會聘用他,主要是因為陳先生在業內擁有豐富的客戶群,而現在這些優勢由於公司的戰略發生改變而變得沒有優勢可言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陳先生半年後選擇了離職。

再舉一個正麵的例子,今年45歲的吳先生是一家大型證券公司的投行部負責人,管理著全國十七個營業部的工作。按理說,這是很多人都無比羨慕的,可是吳先生卻選擇了跳槽,去了一家小一點的證券公司。這在外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但如果你了解其中的原委,便會深感於吳先生高深的跳槽智慧。原來這家大證券公司各方麵待遇的確都不錯,吳先生在這裏實現了他的很多人生價值。但是,隨著工作量的增大和工作節奏的加快,他越來越難以照顧自己的家庭,事業有成了,但是家庭的溫暖似乎離他越來越遠,所以他才萌生了到一家小證券公司工作的想法,為的就是時間充裕一些,畢竟天倫之樂才是無價之寶。吳先生這種跳槽就是很理性的跳槽,這才是真正的“跳並快樂著”。

“人往高處走”的“高”有時候並不是指所謂的大公司和高薪資,而是你心裏麵的一個高度,心裏麵想要的一個結果。所以,有時候“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跳槽的資本和態度

麵對職業生涯的十字路口,職場危機麵前很多人都在謀劃跳槽,但是又有多少人去考量過自己跳槽的資本呢?換句話說就是:你拿什麼去跳槽?是豐富的工作經曆,豐富的客戶資源,驕人的戰績,還是廣闊的人脈?

有跳槽打算的職場人士最好在跳槽前將上述羅列的幾點反複思考一下,想想自己具備幾點。如果你一點也不具備,那麼還是放棄跳槽的念頭吧。雇主選擇優秀的人才,有時會花費不菲的傭金通過獵頭公司取得。他們對於人才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你是人才,但上述的幾點你又不具備,那麼你拿什麼去打動對方?所以,職場人士在考慮跳槽的時候,先認真考慮一下自己的跳槽資本,不要走了彎路,走了不該走的路。

每個職場人都可能會麵臨“跳槽”,但是跳槽一定要審時度勢、結合實際來作選擇,不要盲目,不要主觀。當你真的到了非跳槽不可且具備了跳槽的資本的時候,那就鼓起勇氣,勇敢自信地跳槽,這樣才會跳得更高、更遠。

在外資企業供職的蔣小姐毫不猶豫地從去年的年終獎裏撥出8000元,報名參加了一個外語研習班。“看到一個個同事年後都跳槽到了發展前景更好的企業,覺得壓力真的挺大的。再說,不為跳槽,學學外語積累一下自己的資本對自己將來也有好處。”蔣小姐說。七成半職場人壓力大,像蔣小姐這樣自掏腰包“充電”的職場人不在少數。某網站公布的一份名為“今年你充電了嗎?”的職場人士深造及公司激勵製度的調查報告顯示,七成以上的職場人士會自行為培訓費用買單,而促使職場人士如此積極主動“充電”的主要原因就是來自職場的壓力。本次麵對全國職場人士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五成被調查者認為“充電”的首要原因是為了替自己升值積累資質,為跳槽尋求更好的職業機會;有26%的人認為是職場競爭壓力,不進則退;12%的職場人士是因為本職工作需要;還有近10%的人是為了將來創業做準備;隻有3.25%的人是因為個人興趣,樂此不疲地學習;還有0.72%是為了出國。可見,麵對激烈的職場競爭,超過七成半的職員缺乏職業安全感,並希望通過“充電”來充實自己,尋找更好的機會和平台。

一位在日企做銷售的李小姐告訴記者,他們企業每年都會安排一定的培訓,但她還是覺得競爭壓力很大,於是自己掏錢在雙休日裏學管理學。“我也不知道學這個將來有沒有用,但我覺得隻要在‘充電’,心裏就踏實許多,這應該也是一種緩解壓力的方式吧。”想“充電”的人不少,可真正去做的人也不是太多。盡管調查顯示,有九成職場人意識到在工作之餘參加培訓十分必要,但真正行動起來的並不太多,實際上隻有近四成的人在3年以內參加過工作以外的職場培訓,參加了3次以上的更是不到一成。人力資源專家解釋說,絕大多數人沒有積極行動起來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學習方式,並把“充電”與集中培訓畫等號。其實“充電”有多種形式,自學、利用網絡學習、上培訓班和在工作中學習都不失為好的渠道,關鍵是選擇一種最適合自己,並且能夠堅持下來的方式。現在大多數職場人士都為本職工作忙碌著,使得大家沒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去學校或專業的培訓機構學習。

事實上,造成職場人“充電”行動困難,一些企業的因素同樣不可忽略。調查顯示,有73%的職場人士要由自己來負擔充電培訓的全部費用,隻有兩成左右的被調查者所在的公司是報銷或是與個人共同承擔“充電”培訓費用的。受訪者所在企業中,有六成沒有建立充電培訓的激勵機製,隻有15.5%的公司有麵向所有員工的學習培訓機製,有22.74%是隻有公司高層才能享受相關的製度。所以有近四成的被訪者在調查中表示希望公司能定期提供相關的培訓,有近兩成的被訪者希望公司能承擔員工的部分或者全部的培訓費用,15.88%的人希望能提供出國留學的機會,還有近一成半的人僅希望公司能營造一個學習氣氛或是上司的鼓勵。針對這一調查結果,人力資源專家指出,職場激勵製度是現代企業倡導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企業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驚人,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就更高。IT、金融、製造、快速消費等行業,更需要建立合理的培訓機製,在為員工營造活力向上的學習氛圍的同時也能為企業提升人才的競爭力。近年來,在中國的一些企業中,已經出現了研究和推廣學習型組織的熱潮,但與國外一些企業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據悉,美國排名前25名的企業,已有20家按照學習型組織的模式進行了改進。微軟這個跨時代的著名企業的成功秘訣就是傾向於建立學習型組織。這種學習型組織的改造方式,將來也有望成為中國企業發展的又一趨勢。近日,全國物價漲聲一片,樓價漲、肉價漲、菜價漲。依著連帶關係,許多商務樓旁的午餐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令許多職場白領頭痛不已。每天的用餐時間,餐館裏經常能聽到此起彼伏的感慨:什麼都漲,就是工資不漲!加薪從來都是職場人士最實在的願望,尤其是現在物價上漲的形勢下,職場人士對加薪更是翹首企盼、心急如焚。據向陽生涯職業谘詢機構多年谘詢案例的統計表明:75%以上的職場人士都會過分追求眼前的薪資提升,而不知“加薪”還有很多方式、方法可尋。當加薪成為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時,當“加班沒有加班費”悄然變成職場潛規則時,當老板放言“你的辛苦我知道,想要加薪辦不到”時,我們要予以怎樣的反擊,讓老板不得不給你加薪,或在加薪時能首先想到的是你。向陽生涯職業谘詢機構的分析數據表明,72%的職場人尋求高薪是他們跳槽的主要原因之一。跳槽成了加薪的一個手段,隻不過在運用這個手段之前,你一定要知道你應該具備的能力。

還有,很多人才一旦決定跳槽,在他的思想意識裏,隻會充滿對下一家公司、下一個崗位的憧憬,而容易忽略現在的工作職責,也就會出現態度問題。在他們看來,這家公司似乎沒有值得他們留戀的了。這就好比一個人馬上要買一輛新汽車了,那他就不會再去好好地保養和維護他現在開的這輛了,因為他覺得已經沒有必要在這輛即將成為二手車的車身上再做投資了。人才去意已決,而且也物色到了合適的公司與合適的職位,跳槽一觸即發。可是,無數的職場經驗告訴我們,破罐子破摔是最失理智的做法。今天的人脈有可能會成為明天的貴人,我們也不是絕對沒有可能在將來以更好的狀態回到原單位做更重要的工作。千萬不要忽略了你現在的工作,要繼續拿出你的熱情認真地做好本職工作,甚至要拿出比之前更高的熱情和認真的態度來做,這也是一個人職業道德的良好體現。

王先生之前在一家銀行工作,做金融衍生品的開發,因為想要新的發展機會而動了跳槽的念頭,並很快付諸實際行動。在經過三輪麵試後,新的雇主對王先生的表現很是滿意,接下來就是等最後的通知了。與此同時,王先生自己也辦理好了離職手續,並滿以為可以高枕無憂,於是對於自己在舊雇主這邊的工作很不上心,得過且過。就在這個時候,王先生接到了新雇主的電話,新雇主對王先生各方麵都很滿意,但是有一點,就是覺得王先生工作態度不認真,這是他們不能接受的。王先生很納悶:“你們怎麼知道我是工作態度不認真的人呢?”對方接著說:我們銀行的人事部同事恰好認識王先生之前這家雇主的人事部同事,於是隨口問了一句,結果對方說:王先生在鐵定離職的情況下破罐子破摔,對自己在公司的收尾工作極不負責!

就這樣,王先生與即將入職的工作失之交臂,甚至失去了原有的工作,究其原委,不怨別人,隻能怪王先生離職時的收尾工作沒有做好。所以,跳槽前的準備工作就是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在最後時刻給公司留下任何不好的印象。

跳槽不光是對資本和態度的考驗,也是對一個人心態的考驗。一般來講,人才通過獵頭公司跳到新公司後,都會積極主動、熱情高漲地工作。畢竟換了一個全新的環境,自己也必須盡快地融入到新的群體當中,不好好表現是說不過去的。但是,就是這個時候,更要保持良好而平靜的心態,千萬不要拿自己太當回事,低調做人要時刻謹記。

劉女士是個很有能力的人,曾經在職場上取得過很多驕人的戰績,她本人也經常被媒體采訪。後來因為一些原因,她離開之前的公司到了一家新公司。新公司的員工都很年輕,很有活力。劉女士帶著一身光環進到這家公司之後,沒有出現她想象的同事佩服、下屬崇拜的情景。她覺得這些年輕人應該以她為榜樣,去奮鬥、去拚搏。其實劉女士這樣想也沒什麼不對,畢竟她是個很優秀的人才,這些年輕人的確應該多跟她學習。但是劉女士在工作中慢慢地感覺到,這些年輕人似乎沒有把她當回事,沒有仰視她的感覺,於是她決定好好給這些年輕人上上課,她經常給同事講自己曾經的輝煌曆史。同事們一開始是有些佩服和崇拜她的,但是後來發現劉女士太高調、太一本正經了,逐漸就反感起來了。長此以往,劉女士的工作就無法按部就班地開展了。劉女士這種情況,就是跳槽後沒有擺正自己的心態,致使態度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