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2 / 3)

愛迪生在十二歲的時候,惟一的朋友是他父親的一個幫工,名叫奧次(Michael Oaies)年歲雖比他的父親還要大,但是性情卻非常的和藹。這個十二歲的小把戲忽妙想天開,想到試驗飛行的方法。他想如使活的大塊頭肚子裏裝滿氣體,也許飛得起來。他看見奧次正是一個大塊頭,正是一個現成的試驗材料,極力勸他飲了許多“沸騰粉”(seidlitz powder,能放汽起泡的,西藥中用作瀉藥用),準備著看這個大塊頭肚子裏裝滿了汽體而上升!奧次竟上了他的當,身體並未能因此飛起來,卻生了一場大病!

他在十二歲前雖進了三個月的學校,專講呆讀死書的教師總說他笨,他的母親聽得厭了,很覺得他的兒子和常兒不同,便自己教。但是他的知識並不限於他母親所教的一些東西,因為他自己的知識欲實在熱熾得厲害,簡直無所不讀,就是跑到村上店裏去,看見招牌或所掛的牌子上的字句,他也要弄個明白,問個明白,懂上明白,他因為有這樣“不肯停息的好奇心”,隨時隨處都是他自動的真切的徹底的教育自己的機會,所以他雖然沒有入校求學的機會,也能自己把這個缺憾補足,而且比在校裏馬馬虎虎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教育還優勝萬倍。

世界上最可欽敬的是“自己做成的”(self-made) 人物,就是由自己努力奮鬥戰勝種種困難艱險而做成的人物。像愛迪生者便可算是自己造成的人物,因為他事事由於自動,由於自己觀察思考出來,他在十二歲時這個能力就很顯著。他當時喜歡試驗,但因經濟拮據,設備不周,乃請得他父親的允許,讓他到鐵路上去做一個小工。當時鐵路還是很粗笨的,六七十英裏的路要走一天,他看見許多客人全是坐在車裏閑著無事,便又觸動了他的小而銳利的腦子,想當他們在這樣閑空無聊的時間內,何不售些讀物讓他們看看,於是他竟壯著膽自己跑到站長辦公室裏和站長商洽,便在車上大賣其報來,生意很好,一人竟來不及應付,他就雇了一個小把戲做助手。

他此時在家裏地窖下一個小室裏堆排了許多奇奇怪怪的試驗用的器械,一架排滿了各種流液的玻璃瓶,他在每個瓶上都寫著“內有毒藥”字樣,使人一看就避,不至擾動他的寶物。

他到十五歲的時候,除售賣別人所出的報紙外,他自己因研究所得,也出了一種報。他所在的那輛火車裏的行李車本分三節,一切是裝行李用的,一節是裝郵件用的,還有一節原是備乘客吸煙用的,因為沒有窗,所以隻空著,這個空地方又觸動了愛迪生的小而銳利的腦子,弄到一部小小印刷機,塞入這節空車裏去。他的報是周刊,每份隻有一張,印兩麵,由他自己一人任主筆,任編輯,任印刷,任售賣。每份售價三分,每月定費八分,居然有三百份的銷數。

他於編輯印刷售賣之外,一有暇隙,就鑽進他的“行動的試驗室”(“Moving Laboratory”),也就是上麵所說的那一節空車的一部分;做了報館,又要做什麼試驗室,簡直局促得了不得!他一麵忙著試驗,一麵又忙著讀書,凡是有關機械及化學的讀物,他簡直無一不寓目。

有一天那輛火車因轉彎時震動得厲害些,忽把愛迪生“行動的試驗室”裏一塊磷(phosphorous)震到地板上,急得要命的愛迪生用手去抓回,已來不及。頃刻之間,火焰湧起,有一個立在近處的行李腳夫一麵提著一桶水。一麵還在匆匆中先狠狠的打他一個耳光,打得過分厲害,愛迪生竟因此聾了一生。

耳朵雖然打聾了,那位隻知樂觀奮鬥的愛迪生後來還說這件不幸的事誠然使他一生不便,但卻也不無好處,因為耳聾使他能在群眾紛擾裏麵靜思,把外界的喧囂完全拒絕。我提起他這幾句話,當然不是奉勸諸位做什麼聾子,不過愈益可見這位大發明家的樂觀奮鬥之精神。

(原載1929年10月20日《生活》周刊第4卷第47期)伊斯德門

“柯達”照相機,銷路已達全球,就是在中國的市麵,也隨處可以看見。關於發明並製造這種照相機的人,我有幾句驚人的話告訴諸位。他在1926年一年內所得的純利有二千萬金圓之多!他的公司資產已達一萬萬二千萬金圓!他終身不娶,真像嫁了他的大發明——照相機!他現在的誌願要把他所賺的這許多錢,完全替社會做公益事業。但是他說要好好的用去這許多錢,比賺的時候還要難!他說他很希望再能多活幾年,俾得親眼看見這許多錢能夠用得得當,這位老頭子的奮鬥史很有趣,很可以激勵我們的,請讓我再簡單的和諸位談談。

這位發明家的名字叫做伊斯德門(George Eastman),是美國人。他的父母極窮,他六歲的時候,他父親就已逝世,家境更窮得不堪;所以他十四歲的時候,就在一個保險公司裏麵做使童,每星期賺三塊錢的工資,還要拿回去津貼他孱弱的母親和兩個妹妹。這位發明家的出身這樣的苦,使他心裏常常覺得窮的可怕,所以他的頭發老早就已完全變成灰白色。

他在保險公司裏服務非常勤慎。所以後來他的雇主便升他的位置,使他每年有六百圓的薪水。這個保險公司規模有限,不能再加他的薪水,他的雇主獎掖心切,把他薦到一個儲蓄銀行裏麵去,任簿記員,每年可得八百圓的薪水。但是他的腦子極能想出新花樣,很想做關於新奇的東西,簿記員並不能限了他的終身,所以他在家裏便備了一個小小的工作室,工餘回家的時候,就在那裏麵大研究其機械的工作與發明。他看見當時照相機的粗笨,所用濕片的攜帶不便,一心想要改良它。有一天他讀英文雜誌的時候,看見其中有段說起一種試驗,可把膠質做成幹片,代替尋常所用的濕片。他得了這個暗示,大做其試驗的工夫,做了無數次的試驗,居然被他弄出一個可用的公式來,造出的幹片可用。

伊斯德門從事試驗的時候,所受窘迫非常利害,為糊口奉母計,他不敢並且不能辭去銀行職務,俾得專心試驗。他決意兩件事都要做。於是他雇用了一位青年,當他自己日間往銀行任事的時候,就叫這位青年在家裏做他所指定的呆板的工作。一到夜裏,他自己便由行裏回來從事實驗。這兩方麵的事情都極勞苦,有許多時候,在一星期內,他連著幾夜沒有睡,真是“心力俱瘁”!

幸而他所試驗的幹片,確有結果,於是經營照相業的人漸有所聞,知道是一位青年(伊斯德門當時二十五歲)所做的,大家都以為異。紐約有一個公司聽了這個消息,便來做批發生意。當時伊斯德門便請了一位朋友增加些股本,一同經營,不過這生意隻是夏天才旺的,又是一個困難。幸而批發公司答應全年都來購貨,平常購進的貨,都存起來,到夏天一起賣出。當時每月竟有四千圓的生意。

到了這個時候,他才把銀行職務辭去,他辭去銀行職務的原因,也很有一述的價值。他自己說:“當時比我上一級的職員因事辭職,依序我應得升任,因為我和他共事很久,一切極為諳練。但是當局卻不把我升入,另外用一個親戚,做我的上級職員。這當然是不對的,是不公平的,是與正義相反的,所以我毅然辭去了。商界中人這樣私心自用,無異驅逐很好的人材。”這樣看來,伊斯德門可算已經戰勝困難,可恃照相片的製造以求自立了,哪裏知道又逢著一個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