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峰

按:作者係合陽縣解放後首任縣委書記。從1938年1月起,青年時代的白雲峰就在合陽縣從事抗日救亡工作。解放戰爭時期,他又在合陽長期戰鬥生活,從事武裝鬥爭和黨組織的發展工作,為合陽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其回憶錄是一篇史學價值高、教育意義大的重要文獻。

1946年10月我回東府任合陽縣(工)委書記,11月蘇史青傳達了中共陝西工委關於成立東府特委的決定,我任特委副書記,仍兼合陽縣(工)委書記。遊擊隊在黃河東整訓完畢返回河西後,我又專職合陽工作。

1948年3月24日,合陽遊擊支隊駐在百良鎮,下午國民黨韓城縣縣長趙玉林率領的政府官員及反動團隊,突然從百良以南回竄百良東城,我支隊隨即包圍了敵人,傍晚二縱六旅十六團趕到,築了工事,除趙玉林逃跑外俘敵500餘名,百良解放。當晚我支隊與六旅十六團直逼合陽縣城,國民黨縣政府縣長周鴻率一批官員、反動武裝及國軍一六七旅五〇一團3營狼狽南逃,我軍追至劉家嶺全殲頑敵並擊斃周鴻。3月26日拂曉,六旅張仲瀚率十七團解放了合陽縣城,縣(工)委進駐國民黨縣政府。

進城後,我們的任務不再是單純的武裝鬥爭了,奪取了政權就要管好黨、政、軍、民學全麵工作。擺在我們麵前的任務是:一、收繳敵鄉鎮保甲槍支,整頓加強縣遊擊隊和組建各區遊擊隊,清剿零散土匪;二、摧毀敵鄉鎮保甲反動政權,組建縣、區、鄉、村四級人民政權;三、發布安民告示,號召工商業者照常營業,中小學校開學複課;四、籌措糧秣,組織運輸擔架隊支援人民解放戰爭;五、整頓原有黨組織,發展新黨、團員,大量吸收培養幹部。

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國民黨政權土崩瓦解。為了戰爭的需要,沒有人民政權是不行的。早在1947年10月,西北野戰軍第二、第四縱隊打韓城時,我們就將韓合兩縣結合部的龍亭原合在一起成立了大原區,任命姚民為區委書記,張益三為區長,郝文漢為副區長,以全力支援解放戰爭。

在西北戰場人民解放戰爭勝利推進的形勢下,我們進了縣城,奪取了縣太爺“寶座”。勝利來得太快,一時間我們還沒有一個人民的縣長,這怎麼行呢?於是,我同王俊同誌商議後,就先推出何邦魁做縣長。迅速貼出了人民政權的第一張安民告示,曉諭農工商各界,合陽已有了一縣之主,以安定人心。到了4月16日,陝甘寧邊區政府正式任命管建勳為縣長,並陸續派來一些幹部,加上我們吸收的一些地方幹部,迅速搭起了縣人民政府的架子。王健為政務秘書,王中為事務秘書,李懷珍為一科科長,馬力為二科科長,李齊夷為三科科長,羅光為保安科科長,各科室都配備了若幹科員,縣人民政府粗具規模。

當時實行供給製,上至縣長下至勤務員,一律都吃大灶夥食,野菜也上了縣長的餐桌。大家都一樣穿粗布衣,統一裁好各人自己裝棉花。辦公用具非常簡陋,來客就是一杯開水相待,沒有香煙等物。每人每月隻有很少的津貼,僅供買點生活用品。就這樣,也沒有人斤斤計較,隻知勤勤懇懇工作。

經“拉鋸”,4月5日重回城內時,工作中心是徹底摧毀敵鄉鎮保甲,建立區、鄉人民政府,建立革命新秩序。東北區區長郝文漢,副區長喬邦耀,區政府駐百良鎮,下屬鄉政府13個,村政權109個。西北區區長魏進生,副區長陳富貴,區政府駐皇甫莊。正東區區長閔士英,區政府駐坊鎮。正西區區長王英山,區政府駐路井鎮。中心區區長楊誌遠,區與市曾幾經分合,區(市)政府駐城內。隨著工作的開展,青年團由馮浩負責,婦聯由周生明負責。郵電、貿易、銀行等機構都有了。

1946年10月,中共陝西省工委派我任中共合陽縣(工)委書記,何邦魁任副書記,成員有何養民、雷立峰。合陽解放後,我們進城一變而為執政黨,縣委成員增加了管建勳、劉鋼民。雷任組織部長,劉任宣傳部長。各個區委會也逐步組建起來,東北區區委書記姚民,西北區區委書記張金潮,正東區區委書記王健,正西區區委書記施金舟,副書記邢培奇,東南區區委書記張超,西南區區委書記魏子玉,中心區(市)區委書記王雲峰。合陽地下黨比較有基礎,經過整頓與新發展,到1948年4月份全縣已有黨員400多名,其中農民黨員200多名,西北區黨員最多,記得有15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