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節 對症讀書(1 / 1)

現代醫學表明,讀書和勤於動腦,不僅可以調節人體免疫功能,消除煩惱,抵製不良心理情緒,增添生活情趣,豐富生活內涵,做到老有所為,老有寄托,而且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本書所倡導的對症讀書,具體地講,應針對每個人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去讀書;可以是自選,也可以按照醫生開的處方書去讀。

記得有一本雜誌刊登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20來歲的姑娘,性格內向,多愁善感,喜歡杞人憂天,結果積鬱成疾。有一天,她來到某醫院就醫,但醫生並沒有給她開藥方,而是建議她讀一本幽默的書,並要她多交一些知心朋友。她照著做了,半年之後,她的疾病奇跡般的痊愈了。

一位50多歲的女士,眼袋有點下垂,總認為自己“老了”,她在書店花幾塊錢買了本美容的書,“按圖索驥”,給自己裝裝點點,一次兩次,堅持不到半年,下垂的眼袋開始收斂,她人也變得精神多了。她高興地說:“照書上說的做,並不難,這不,我也開始給自己當個化妝師了!”有趣的是。一位62歲的退休幹部為戴假發頭套,買了一冊《老年生活實用大全》,從選擇假發到使用和保護假發,都是按書上說的來做,十分成功,使他感到一下子年輕了不少,真是喜之不盡。

研究表明:“對症讀書”有四大好處:(1)發現病情,根據症狀,自己能查找病因,做個初步診斷,便於及時采取醫療措施;(2)能以科學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病情,避免疑神疑鬼增加精神壓力;(3)在求醫問藥時,能詳細具體地向醫生介紹自己的症狀;(4)提醒自己,根據本人的身體狀況,在工作學習、醫療保健、飲食起居等各方麵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文獻顯示:為保證病人的心理健康,消除他們的抑鬱情緒,英國部分衛生局和圖書館合作,使醫生在給抑鬱患者開處方時,不僅能開藥,還能開出必需的閱讀書目,患者憑醫生處方可到圖書館辦理借閱手續,通過閱讀達到心理自救的目的。

英國健康和臨床醫學研究所的負責人說,處方圖書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權威書籍,為心理疾病患者提出了科學的建議和自救技巧,符合認知行為療法的要求。“患者根據書籍指導自救,好比接受專業心理谘詢師的輔導。”支持這項活動的圖書館會根據衛生局需要的數目進圖書,每種書都進很多本。各地書目上的處方書不盡相同,比較常見的有《人性的優點》、《理智戰勝情緒》、《10天提高自信》等。醫療處方不僅列出書名,還寫明借期,通常4~8周,並且可以續借,這比普通借閱周期長一些。同時圖書館工作人員對患者借閱信息保密。

“書不會去度假,不會心情不好,在我最需要時總能指望的上,讓我生病時不再悶悶不樂。”現年53歲的筒·托馬遜說。她身體一直不好,治療期間又患了嚴重的抑鬱症,有時一連幾天臥病在床,甚至連自己三個女兒都懶得答理,然而參加讀書治療後,她的病情大為好轉。“處方裏開出了許多好看的圖書,讓我學會了如何幫助自己,戰勝病痛。”

書籍是一個磁場,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心靈的羅盤都在這裏強烈地感應。讀書的好處實在一言難盡。我們有充分理由認為:

書不是良藥,卻是醫愚開智的法寶;

書不是麵包,卻是精神營養的源頭;

書不是美酒,卻能為你的心靈醍醐灌頂;

書不是魔盒,卻能喚起你探索的好奇心;

書不是階梯,卻是使人往高處走的推進器;

書不是黃金,卻是使你摘金奪銀的動力;

書不是美女,她是你精神戀愛的紅顏知己;

書不是裝飾,卻能使你的居處充滿書香;

書不是鏡子,卻能使你生命回光返照;

書不是孵化器,卻是你生命再生的胎盤;

書不是大雄寶殿,她是你精神皈依的道場;

書依然是書,她是人類智慧傳播的載體;

與書為友,天長地久;與書為伴,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