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時事情難免陷入僵局,此時著急上火也沒有用,隻有運用智慧的火花,才能解決問題。
司馬光的小同伴在玩耍中,一不小心栽到一人多高的水缸裏,水又深,缸壁又高又滑,爬不出來,馬上可能被淹死,同伴們束手無策。司馬光想,隻要把人和水分離開,人就不會被淹死,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怎麼樣使人和水分離呢?一種方法是人從缸裏爬出來,這是常規的思維方法,然而當時沒有條件做到;另一種方法是反過來進行思考,既然人不能從缸裏爬出去,那麼就讓水從缸裏流出去,同樣可以達到人和水分離的目的,人就不會被淹死了。司馬光立即拿起一塊大石頭,用力把缸打破,水流出來了,小同伴得救了。正因為司馬光令人讚歎的智慧,使得這個小故事流傳近千年,家喻戶曉。
當人處於積悶或不良情緒糾纏時,同樣需要找到“流水”的排泄口。宣泄的方式有很多,但不一定每一種方法都適合我們。人與人的性格、體質、環境和條件等的不同。使得適合每個人宣泄的方式也不同。比如說有的人性子急、易怒、好動,那麼它會覺得一些激烈的發泄方式比較適合他,比如說打沙包、跑步、怒吼等。而有的人性子比較軟,不喜歡比較誇張的發泄方式,他可能會覺得散散步,和朋友談談心比較適合他。所以說,我們每一個人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宣泄方式。如果方法不適合自己,那就很難達到好的效果,甚至還會有反作用。
有道是“一唱解千愁”。高歌一曲可以泄盡心頭煩惱。唱歌從來就是解除緊張、激憤情緒的有效手段。所以情緒不佳時,細膩的人可以回家關上門,扭開音響,哼幾聲“好人一生平安”;豪放者可以在大街上吼幾句不成調的“妹妹你大膽往前走”;更可以邀約三五好友去卡拉OK在包廂中大唱“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幹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或點唱那首似乎已參透過去、未來人間萬象的《瀟灑走一回》。
對於寧靜的人來說,清靜、無言也可以是宣泄。這種人以清靜、雅致的態度平息心頭的怒氣,排解沉重的壓抑,他們往往是知識型的社會成員。當他們情緒不佳時,既不高歌,也不與任何人說起,隻是默默地寫毛筆字,或培弄花草,或垂釣……他們采取這類獨到的宣泄方式,是因為他們即便在散步時都能悟出人生的許多道理來。
年輕人在選擇宣泄方法方麵有更大的優勢,比如他們還可以選擇和心上人相約在黃昏後,花前月下竊竊私語,既解除了煩悶,又增進了相互的了解。愛情大概是年輕人克服不良情緒無與倫比的良藥。
一名公司職員氣衝衝地衝進經理辦公室,大拍桌子,指責經理處理事務不公平,要求增加工資,一旁有人問他:“經理不在,你凶給誰看?”這位職員嘿嘿一笑說:“就是要趁他不在啊!”吼完之後,他的怒氣已經消了。
其實,宣泄不良情緒的方法還有很多,從小小的一聲歎氣,到大笑、疾呼、怒吼以及散步、購物等都可以起到宣泄作用。為此,本書第一部分已列舉出具體方法,可供需要者參考使用。